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被西醫放棄的放血療法,為何中醫還在堅持?難道真會把命都放沒?

生病了是因為血壞了?!

或許大家聽到這句話時, 會覺得這個人腦子是不是瓦特了?

不過請大家不要驚訝和吐槽, 曾在50年前就被西醫徹底放棄放血療法, 依舊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掌握“偏門秘方”的診所裡。 依然還是很多人在踏入這些診所裡, 那些赤腳醫生會告訴你, 你的血壞了要給你放放血。 然而, 他們會告訴你這種方法不僅耽擱病情, 還有可能會給你“挖掘墳墓”?

放血療法, 那只是古時不科學的醫學“棍學”!

有人把放出來的血稱為“惡血”, “放出的血都是‘髒血’, 一旦我看到流的血變成了鮮紅色就會停止放血。 ”這本是古人不懂血液迴圈的臆想。

血液是在不停迴圈的, 大約每20秒就跑遍全身一次。 全身的血液是一體的, 沒有惡血和好血之分, 如果血液有毒則都有毒, 沒毒則都沒毒, 所以所謂的出“惡血”、放“髒血”之說是站不住腳的。

一開始放出來的顏色較黯淡的“髒血”其實是含氧量較低的靜脈血。

到後來血液變成鮮紅色那就是含氧量高的動脈血也被放出來了。

西醫歷史:病情越嚴重, 放血就要越多!

西醫關於放血療法的歷史源遠幽深, 據說有三、四前年的歷史。 原始人認為生病是由於惡魔靈魂附身,

要痊癒就應該把體內的惡魔靈魂釋放出來, 放血就是一種最直接的釋放方法。

後來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用四體液學說取代了惡魔說, 卻沒有放棄放血療法, 雖然為放血療法提供了新的依據, 但是依然有錯誤的認識“病情越嚴重, 放血就要越多”。

在歷史上, 由於放血過多導致死亡的事例並不罕見, 華盛頓之死就被認為與用放血療法時失血過多有關。

中醫歷史:菀陳則除之者, 出惡血也

放血療法並非西方的專利。 中國歷史上也有過。 《黃帝內經》就有放血療法的記載, 如“刺絡者, 刺小絡之血脈也”, “菀陳則除之者, 出惡血也”(意思是血在脈絡中長久積蓄, 就用出血的方法除去), 聲稱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有學者認為針灸就是從放血療法演變來的。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的放血療法放血量很少, 一般也就幾滴。

然而, 西醫已經逐漸放棄這種治療方法, 為何中醫還始終堅持?

放血療法西方早期最為流行, 但隨著現代醫學的興起, 放血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越來越受到質疑, 放血療法逐漸走向沒落, 進入20世紀後在西方就很少見了。

到現在, 除了極個別的疾病(例如紅細胞增多症)還會用放血治療, 正規的醫院已沒有人還在用它來治療普通疾病了。

現代中醫的觀點:中醫學上的針灸、放血功效主要有以下說法:

1.退熱作用:針對陽盛發熱,放血有良好的退熱作用。因為陽氣盛則血盛,放血可以緩解血盛情況,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同時火熱之邪隨血而瀉,因此放血瀉火的案例也不少見,鎮吐、止瀉的功效也是通過放血瀉火降熱來完成。

2.止痛作用: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作用: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

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4.消腫作用: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5.止癢作用: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6.緩解麻木作用:氣虛不能帶領血液通達於全身各處,或者血虛失於濡養,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血液流動,體內的氣也隨之被鼓動,效果較好。

7.急救作用:所謂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證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迴圈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搶救方法。

一旦一種療法能夠被證偽,它就該徹底消失了。

放血量不能過大,若放血不當容易致命!

人體的血液大約80%參與血液迴圈,另外的20%儲存在脾、肝之中,有必要時再釋放出來。失血10%以下對健康人來說不會影響健康,可以很快地恢復。所以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是無害的。但是失血10%以上就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了,例如引起貧血。失血15%以上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考慮輸血了。

中醫放血是否有錯誤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醫學探究。但我們要客觀看待中西方醫療觀點矛盾,若現在針對治療某些常見疾病有更安全可靠的方法,就沒有必要再用一種療效不確定、風險性高的過時療法。

無論它的歷史是多麼的源遠流長,無論實施者或患者聲稱多麼有效,衛生監管部門都不應該對此聽之任之。萬一考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做“放學治療”,請選擇正規醫生人員操作。

現代中醫的觀點:中醫學上的針灸、放血功效主要有以下說法:

1.退熱作用:針對陽盛發熱,放血有良好的退熱作用。因為陽氣盛則血盛,放血可以緩解血盛情況,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同時火熱之邪隨血而瀉,因此放血瀉火的案例也不少見,鎮吐、止瀉的功效也是通過放血瀉火降熱來完成。

2.止痛作用: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作用: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

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4.消腫作用: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5.止癢作用: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6.緩解麻木作用:氣虛不能帶領血液通達於全身各處,或者血虛失於濡養,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血液流動,體內的氣也隨之被鼓動,效果較好。

7.急救作用:所謂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證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迴圈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搶救方法。

一旦一種療法能夠被證偽,它就該徹底消失了。

放血量不能過大,若放血不當容易致命!

人體的血液大約80%參與血液迴圈,另外的20%儲存在脾、肝之中,有必要時再釋放出來。失血10%以下對健康人來說不會影響健康,可以很快地恢復。所以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是無害的。但是失血10%以上就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了,例如引起貧血。失血15%以上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考慮輸血了。

中醫放血是否有錯誤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醫學探究。但我們要客觀看待中西方醫療觀點矛盾,若現在針對治療某些常見疾病有更安全可靠的方法,就沒有必要再用一種療效不確定、風險性高的過時療法。

無論它的歷史是多麼的源遠流長,無論實施者或患者聲稱多麼有效,衛生監管部門都不應該對此聽之任之。萬一考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做“放學治療”,請選擇正規醫生人員操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