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厚生投資“隱身”七年 國際大金主支撐擴張野心

儘管厚生投資已經成立7年, 但王航以創始合夥人身份出現的時候並不多。

王航的另一個身份是新希望集團的副董事長。 7年前, 轉型迫切的新希望開始將目光投向投資領域, 決定由王航和海歸張天笠一起成立厚生投資, 新希望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其中, 厚生也成為了國內首批在發改委備案的產業基金。

近日, 厚生宣佈第三期美元基金超募完成, 共募集4.5億美元, 在LP的名單中, 除了新希望之外, 還出現了泛海、京東、AsiaAlternative、GIC、LGT資本、IFC等公司或是母基金的身影, 其中, 亞洲最大的母基金之一AsiaAlternative成為本輪的最大出資人,

份額已經超過了新希望。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 第三期美元基金將有超過一半用在並購上。 此後, 厚生還將募集新一期不超過1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

農業食品大並購機會

擁有雙幣種已經成為國內VC/PE的標配。 特別是在前兩年中概股回歸大幕開啟之後,

前期拿了美元基金的項目拆VIE的熱情高漲, 繼續融資的專案開始轉投人民幣的懷抱。 2016年從開始募集和募集完成的基金幣種來看, 依然呈現出以人民幣基金為主導的模式。

儘管人民幣基金近年來的勢頭已經趕超美元基金, 但對於熱衷於海外並購的基金來說, 美元仍然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王航認為, 人民幣和美元基金各有優勢, 現在國內很多專案都認人民幣, 但反過來看, 資金要出海去進行收購的話, 還是美元更加有優勢一些。

厚生此次募集的第三期美元基金, 更是有超過一半的份額將用在項目收購上。 2013年時, 厚生作為幕後推手, 推動新希望收購澳大利亞大型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業公司(KPC), 此後, 厚生便將收購重點放在了澳大利亞市場上,

一旦挖掘到符合戰略的標的, 隨時準備出手。 王航認為, 資金、市場、品牌和人力是中國資本出海的幾個優勢, 對外投資也是在輸出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那麼, 厚生在海外的投資戰略是什麼呢?脫胎於新希望, 其佈局重點在農業、食品、消費、科技四個領域, 但並不涉足種植生產的上游環節。 “我們沒有在外面買土地, 也不會種什麼糧食, 更不會去買碼頭。 ”

厚生也一直在尋找農業科技領域技術創新的專案。 王航認為, 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正在加速, 只有更大規模的企業才能促進產業的提升, 國內現在同樣有很多並購機會, 比如一些企業創始人交班給子女;再比如國企改制、轉型中的機會;還有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業務調整時的機會,

他們可能做了很久還是沒搞懂中國市場, 到底怎麼樣來適應中國市場。 這些機會在早年是沒有的。

在這三個方面, 王航觀察過農業食品領域的眾多並購案例, 一些交易讓他覺得從產業邏輯上來看並不是那麼合理, 但他在琢磨, 也應該嘗試多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為此, 基金正在考慮引進有投行背景的高管。

華泰聯合證券董事長劉曉丹也指出, 目前國內有全球整合能力的中國企業還非常少, 既需要戰略上的佈局, 也要有交易的執行能力, 更重要的是還要有收購之後的整合能力。

中長跑運動員

厚生一期為人民幣基金, 當時還是以新希望集團、德龍鋼鐵集團、華西希望集團為主要出資人,

募集了11.5億元。 到了第二期的美元基金時, 便出現了三井物產、ADM、淡馬錫、IFC的身影。 不過, 王航的步子邁得很小心, 儘管都是不差錢的角色, 但二期基金的規模僅為1.27億美元, 和新希望一起, 每家各占20%的份額。 第三期時將規模擴大至4.5億美元, 引進了泛海和京東成為基石投資者, 以及亞洲最大的母基金之一AsiaAlternative。

AsiaAlternative相關負責人在談到為什麼出資厚生時表示, 挑選基金時必須同時考慮兩個要素:市場和人。 厚生有新希望作為後盾, 並且他們對行業的認識和多年積累的廣泛人脈是投資成功的基礎。

財團在觀察厚生, 同樣, 王航也在觀察他們, “和ADM談投資, 第一次聊天聊的是文學, 因為當時ADM中華區的負責人來自于賽凡提斯的故鄉, 從這些角度我們來觀察他們。”他認為,要做一隻長期的基金,從LP的篩選上就要入手,資金投入的週期可以比較長,並且能夠提供較多的產業資源。

厚生投資在7年前成立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拓展新希望的業務版圖。新希望在轉型的過程中,將海外投資看作是“再造一個新希望”的重要手段。2016年的資料顯示,新希望已在30多個國家投資了50餘家企業和工廠。而厚生主要是在下游食品加工、消費環節進行資本運作,在推動新希望對KPC的收購後,又借助KPC在美國的影響力,2014年完成了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Ruprecht的收購。

在海外並購中,跨市場套利是一個常見的手法,但王航並不認為這是厚生要做的事情,“我們更加關注被投公司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王航本人也是新希望旗下另一家投資機構草根集團的發起人,但厚生除了為新希望輸送戰略資源,更傾向於獨立投資。

在決策機制上,厚生由立項會、專題會、preIC(預備投委會)、IC(投委會)等多個環節組成,投委會由三位內部成員和兩位外部成員構成。

王航希望厚生對標的是並購大鱷——巴西3Gcapital。在後者的收購名單上,有一連串食品消費領域的知名跨國品牌:漢堡王、百威啤酒、亨氏等等。在聯手巴菲特收購亨氏的過程中,不僅造就了當時食品行業最大規模的一筆收購,而且巴菲特的公司只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參與其中,3Gcapital則進入亨氏的管理層。他們並不追求短期回報,其投資回報週期往往長達10年。

這是王航喜歡的模式,“厚生不是短跑運動員,是中長跑運動員。”他對記者表示,厚生的投資回報也許不會在一年、兩年內顯現出來,但是六到八年肯定會有結果。

截至目前,厚生管理的基金規模折合成人民幣約50億元,其中,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占比約為6:4。7年間,厚生共投資了30多個項目,約三分之一實現了退出,有兩個專案是通過IPO退出。

從這些角度我們來觀察他們。”他認為,要做一隻長期的基金,從LP的篩選上就要入手,資金投入的週期可以比較長,並且能夠提供較多的產業資源。

厚生投資在7年前成立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拓展新希望的業務版圖。新希望在轉型的過程中,將海外投資看作是“再造一個新希望”的重要手段。2016年的資料顯示,新希望已在30多個國家投資了50餘家企業和工廠。而厚生主要是在下游食品加工、消費環節進行資本運作,在推動新希望對KPC的收購後,又借助KPC在美國的影響力,2014年完成了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Ruprecht的收購。

在海外並購中,跨市場套利是一個常見的手法,但王航並不認為這是厚生要做的事情,“我們更加關注被投公司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王航本人也是新希望旗下另一家投資機構草根集團的發起人,但厚生除了為新希望輸送戰略資源,更傾向於獨立投資。

在決策機制上,厚生由立項會、專題會、preIC(預備投委會)、IC(投委會)等多個環節組成,投委會由三位內部成員和兩位外部成員構成。

王航希望厚生對標的是並購大鱷——巴西3Gcapital。在後者的收購名單上,有一連串食品消費領域的知名跨國品牌:漢堡王、百威啤酒、亨氏等等。在聯手巴菲特收購亨氏的過程中,不僅造就了當時食品行業最大規模的一筆收購,而且巴菲特的公司只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參與其中,3Gcapital則進入亨氏的管理層。他們並不追求短期回報,其投資回報週期往往長達10年。

這是王航喜歡的模式,“厚生不是短跑運動員,是中長跑運動員。”他對記者表示,厚生的投資回報也許不會在一年、兩年內顯現出來,但是六到八年肯定會有結果。

截至目前,厚生管理的基金規模折合成人民幣約50億元,其中,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占比約為6:4。7年間,厚生共投資了30多個項目,約三分之一實現了退出,有兩個專案是通過IPO退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