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散亂汙”治理:鐵腕出擊 摘除“毒瘤”

□記者 王韻涵

“散亂汙”企業治理, 是環保部列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專項督查的六項重要內容之一, 也是省委、省政府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的三項治本措施之一。

“散亂汙”企業消耗資源和能源、污染嚴重, 是必須摘除的“毒瘤”。

2017年, 我市鐵腕出擊, 對2579家“散亂汙”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排查, 取締2487家、整改92家, 取得階段性勝利, 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看變化——循序漸進 改善環境

“村民家的門窗關得嚴嚴實實。 大家出門得戴上口罩, 要不然不敢大口吸氣。 ”回憶起過去的鎮村環境, 林州市姚村鎮馮家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申保紅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過去“散亂汙”企業圍村生產, 村莊環境很差, 老百姓怨聲載道。

2014年至2015年, 馮家口村4家圍村而建的“散亂汙”汽配企業被關停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民居。 2016年至2017年, 當地持續發力, 馮家口村4家“散亂汙”企業被取締。

至此, “散亂汙”企業徹底從馮家口村消失了。 如今, 馮家口村大變樣, 環境整潔了, 空氣也清新了。 村民對當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拍手叫好。

助發展——標本兼治 轉型升級

在林州市, 汽配產業支撐著當地鑄造業的半壁江山。 其產品銷售輻射全國, 還有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出口海外。 但是, 能耗高、污染重的問題也成為當地發展的桎梏。

2017年, 林州市把取締“散亂汙”企業作為提升環境品質、保障群眾健康的中心工作, 共取締各類“散亂汙”企業582家。 其中, 取締汽配類“散亂汙”企業111家。

林州市堅持環保紅線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為此, 林州市投資建設了汽配產業園, 將當地汽配鑄造企業集中起來抱團發展,

打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 實現集聚效應, 推動汽配產業高品質發展。 對於準備入駐園區的企業, 林州市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一方面要實現達標排放, 另一方面要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在具體工作中, 林州市採取堵疏結合、標本兼治的方法, 積極引導企業入園, 不斷提高裝備水準, 促進產業升級, 打出了一套張弛有度、務實高效的組合拳。 目前, 林州汽配產業園一期2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建成投用, 10家汽配企業入駐園區。

提品位——拆違治汙 還綠於民

在我市華祥路與文昌大道交叉口以及華祥路與文明大道交叉口附近曾經有不少小企業, 普遍存在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現象。 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響後,

這裡發生了很大變化。

家住華祥路附近的市民劉洋說:“過去這裡都是小作坊和違建門市。 我每次騎車路過這裡總能聞見刺鼻的氣味。 現在好了, 這些小企業被取締拆除後, 刺鼻的氣味消失了。 閒暇之餘出門散步, 大家的心情也愉快了。 ”

和劉洋一樣, 當地不少群眾表示, 讓他們心情變好的不僅僅是“散亂汙”企業消失後帶來的環境改觀, 還有拆灰還綠的高效轉變。

在文明大道與華祥路交叉口東北角, 占地1.7萬平方米的龍安公園將於今年開工建設。 龍安公園建設完成後, 園區內不僅有穿城而過的景觀河道、依河而建的彩色瀝青慢步道和大片的綠色園景, 沿路還會設置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 誰能想到, 數月前,

這裡還是一片“散亂汙”企業集聚區。

為改變城市面貌、增進人民福祉, 龍安區將治理“散亂汙”企業與拆違行動相結合, 同時加強拆後土地利用, 堅持留白增綠, 提升城市顏值。

出實招——勤殺“回馬槍” 防死灰復燃

不符合規劃, 大量擠佔城市發展空間;違規生產和違法經營, 給城市帶來各種安全隱患;違法違規排放廢水、廢氣、廢渣, 破壞生態環境……這些負能量讓“散亂汙”企業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絆腳石。 因此, 要讓城市顏值不斷提升, 就必須採取有效手段治理“散亂汙”企業, 根除阻礙發展的“致病因數”。

全市2579家“散亂汙”企業堅決執行“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產品、清除設備)標準, 這是“散亂汙”企業整治的紅線, 達到這一標準並非易事。

據瞭解,“散亂汙”企業普遍具有生產設備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轉移速度快、企業規模小等特點,導致其具有極強的隨意性、廣泛性,在市場上具有較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間。這無疑給執法人員排查、監管和整治帶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也導致“散亂汙”企業容易死灰復燃。

對此,龍安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劉偉深有感觸。他說:“‘散亂汙’企業生產成本低,隨意性很強,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怕的是,你今天把它取締了,明天它打‘遊擊戰’,再換個地兒重新生產。”

清除“散亂汙”企業污染“毒瘤”難度大、任務重,且無路可退。在整治取締這些企業後,龍安區勤殺“回馬槍”,多部門聯合行動執法,嚴格實施“兩斷三清”措施,落實各鄉鎮網格化監管責任,杜絕“散亂汙”企業死灰復燃。

龍安區對待“散亂汙”企業的“零容忍”是我市決心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工作,逢會必講。市委書記李公樂幾次批示督導,要求排查到位、整治取締到位、追責到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偉,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戚紹斌經常組織專題會研究部署。市攻堅辦採取日調度、周調度等形式,促進“散亂汙”企業的取締工作。

對於治理“散亂汙”企業,我市明確了時間、節點、範圍、標準,要求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嚴格標準、嚴肅問責,不折不扣完成“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工作。為做到“散亂汙”排查取締工作不留死角,我市建立了健全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各級縣(市)區、鄉鎮由一把手擔任網格長,“散亂汙”檢查人員擔任網格員,責任明確到人。另外,我市召開專項會議,組織各市直有關部門參加驗收人員、攻堅戰指揮部督導組參加驗收人員進行培訓,對全市2579家“散亂汙”企業進行了核查驗收,並建立了完整的“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檔案,做到了一企一檔、逐家登記,讓“散亂汙”企業無處藏身。

據瞭解,“散亂汙”企業普遍具有生產設備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轉移速度快、企業規模小等特點,導致其具有極強的隨意性、廣泛性,在市場上具有較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間。這無疑給執法人員排查、監管和整治帶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也導致“散亂汙”企業容易死灰復燃。

對此,龍安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劉偉深有感觸。他說:“‘散亂汙’企業生產成本低,隨意性很強,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回成本,怕的是,你今天把它取締了,明天它打‘遊擊戰’,再換個地兒重新生產。”

清除“散亂汙”企業污染“毒瘤”難度大、任務重,且無路可退。在整治取締這些企業後,龍安區勤殺“回馬槍”,多部門聯合行動執法,嚴格實施“兩斷三清”措施,落實各鄉鎮網格化監管責任,杜絕“散亂汙”企業死灰復燃。

龍安區對待“散亂汙”企業的“零容忍”是我市決心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工作,逢會必講。市委書記李公樂幾次批示督導,要求排查到位、整治取締到位、追責到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偉,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戚紹斌經常組織專題會研究部署。市攻堅辦採取日調度、周調度等形式,促進“散亂汙”企業的取締工作。

對於治理“散亂汙”企業,我市明確了時間、節點、範圍、標準,要求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嚴格標準、嚴肅問責,不折不扣完成“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工作。為做到“散亂汙”排查取締工作不留死角,我市建立了健全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各級縣(市)區、鄉鎮由一把手擔任網格長,“散亂汙”檢查人員擔任網格員,責任明確到人。另外,我市召開專項會議,組織各市直有關部門參加驗收人員、攻堅戰指揮部督導組參加驗收人員進行培訓,對全市2579家“散亂汙”企業進行了核查驗收,並建立了完整的“散亂汙”企業整治取締檔案,做到了一企一檔、逐家登記,讓“散亂汙”企業無處藏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