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殖環保風暴下,養豬行業既是“坑口”,也是“風口”!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 線上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豬訊網。

隨著新環保法、“水十條”等法規的陸續實施,

生豬養殖業正面臨著行業洗牌, 不少散戶和難以解決污染問題的中小型養殖場不得不退出市場。 這次環保風暴對生豬市場的影響顯而易見。

從2016年4月以來, 我國大部分省份啟動生豬禁養區的劃定, 其結果就是清拆豬場直接削減了約占全國產能5%的1700多萬頭生豬出欄量, 以至於最近生豬均價漲幅接近10%。 可以說, 生豬價格的暴漲暴跌, 帶來的後果要麼傷民、要麼傷農。

毫無疑問, 這樣的陣痛並沒有結束, 因為大部分省份制定的時間表都把2017年底作為截止期限, 屆時禁養區內的養殖場要徹底搬遷拆除完畢。 這必將在一定時間段內影響養殖戶的收入水準, 同時也限制了行業總存欄的恢復速度。 但從長遠來看,

環保風暴將提高養豬行業的准入門檻, 有利於規模企業的形成, 拉長豬週期,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 一邊是環保政策的落地實施, 一邊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生豬供給, 因此, 下一步需要考慮的, 不是生豬要不要養的問題, 而是如何養, 如何健康發展的問題。

對於養殖場來說, 當務之急就是要儘快完成生豬糞汙的控制和迴圈利用, 主動適應環保風暴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 雖然說眼前的投入增加了, 但由此帶來的不僅僅是拿到市場准入的通行證, 而且必將補足由於部分散戶和小規模養殖場的退出而帶來的市場空間。 同時, 不少養殖企業採用迴圈經濟的發展模式, 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項目,

建成集生豬養殖、果蔬種植採摘、休閒觀光、餐飲於一體的畜牧旅遊區, 降低了養殖成本, 促進了畜牧業轉型升級, 從根本上解決了養殖污染問題。

危機之時顯身手, 風起正是轉型時。 這場環保風暴帶來的既是“坑口”, 也是“風口”。 規模、環保、集約化養殖是我國今後畜禽業發展的方向, 誰能儘早適應生態、安全、健康的發展趨勢和環境, 誰就能在這場風暴中立於不敗之地, 實現養豬賺錢和環境保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