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杜鵑花蟲害的防治方法

杜鵑花的主要蟲害:

(1)軍配蟲:成蟲體小而扁平, 長3.5-4.0毫米, 黑揭色。 前翅折疊時形成“X"形花紋, 翅面密佈網狀紋。 若蟲體暗褐色, 身上有明顯的刺狀物。 成蟲、若蟲群集于寄主葉背主、側脈附近吸食危害。 被害葉面上出現黃自色斑點, 同時在葉背還可見到很多黑褐色蟲糞和(脫)皮殼。 可噴灑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防治。

(2)短須蠟:主要在葉背主脈附近刺吸汁液, 7-9月為發牛旺盛期, 常引起杜鵑大量落葉, 嚴重影響生育和觀賞。

此外, 還有葉蜂、介殼蟲和蓑蛾等。

生理病害:杜鵑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

發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土壤鹼性:杜鵑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鹼性土中會使杜鵑葉片發黃, 甚至枯死。

(2)土壤缺鐵:培養土中鐵元素不足, 葉綠素合成受到影響.葉片變小, 呈黃白色, 尤以幼葉表現最為明顯。 二者有連帶關係, 鹼性往往導致缺鐵。

(3)養護不當:光照過強或不足、澆水過多、施肥過量或不足、土壤M重等.都會引起生理障礙, 使杜鵑生長不良.葉片出現黃化、脫落等現象。

對黃化病應針對上述原因, 對症下藥。 如因缺鐵引起的黃化, 可噴灑或澆灌0.2%硫酸亞鐵水溶液.每隔7天澆一次, 連續澆3-4次, 葉片即由黃轉綠;對因土壤鹼性引起的黃化, 要對土質進行酸化處理, 可以換用以腐葉吐為主的酸性培養土;如因養護不當引起的黃化,

則需採取綜合性養護措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