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藝術市場:劉益謙股市失意拍場得意 王中軍建私人美術館

2017年結束了, 藝術市場出現很多人期待的明顯“回暖”, 也有不少的熱點:誕生了中國最貴藝術品(9.315億元), 42件中國藝術品超億元成交, 劉益謙等老藏家依舊在拍場“任性”, 新藏家、新資本也相繼入市, 民營美術館發展迎來高峰期。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拍賣兩極分化

回顧2017年的藝術市場, 無疑還是令人興奮的。 一方面, 拍賣史最高價格再次得以刷新。 11月15日, 百年來首次發現的達·芬奇原作《救世主》在紐約佳士得拍賣, 最終以29.57億元成交;另一方面, 最貴中國藝術品也在今年誕生。 12月17日, 北京保利秋拍中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成交,

這是中國作品首次進入“一億美元俱樂部”。 在此之前, 該俱樂部共有35件作品, 藝術家成員諸如倫勃朗、莫内、梵古、塞尚、高更、克林姆特、畢卡索、德庫寧、波洛克、羅斯科等。

除了9.315億元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 據時間財經統計, 海內外還誕生了41件過億元拍品, 其中中國書畫佔據了26件, 古董部分12件, 還有3件頂級彩色鑽石。 在大陸範圍內, 共出現了16件億元拍品, 其中保利拍賣成交10件, 另外6件則由中國嘉德、北京匡時和西泠拍賣拍出。 “相比2015年的9件和2016年的16件, 2017年億元拍品的成交量和成交額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拍賣市場專家趙先生表示。

中低端市場則沒有什麼變化。 除去過億作品後, 2017秋拍大陸前十拍賣行的成交餘額為88.19億元,

只比2017春拍的84.84億元增長3.95%, 比2016秋拍的87.05億元增長1.31%。 從單位成交拍品平均成交額指標上看, 2017秋拍每件成交拍品平均貢獻了43.62萬元, 2017年春拍為42.39萬元, 2016秋拍為45.46萬元, 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變化。

老藏家依舊“任性”

自2009年開始, 資本大鱷劉益謙和妻子王薇, 每年在拍賣場上投入的資金在10億元左右。 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收藏, “劉益謙的收藏已經是百科全書式的, 涉及很多門類, 每個門類都有頂級收藏品, 這種收藏在每個時代是極少數人才能做到的, 非常罕見。 近20年來, 劉益謙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貢獻非常大, 也是最重要的收藏家”, 在藝APP創始人、龍美術館多個大展的策展人謝曉冬說。

進入2017年, 劉益謙的投資並不順心。 截至2017年9月30日, 劉益謙持有國民技術2469.13萬股,

按照1月2日收盤10.12元/股計算, 其持有股票市值僅為2.50億元, 虧損嚴重;新理益集團和國華人壽共計持有長江證券9.39億股, 按照1月2日收盤7.91元/股計算, 持有股票的市值為74.35億元, 大幅浮虧逾40億元。

但他在拍賣場上依舊“任性”。 據時間財經不完全統計, 僅2017年, 劉益謙就在拍賣場上花費將近8億人民幣。 其中, 4月5日, 劉益謙在香港蘇富比以2.29億港元的價格競得明宣德款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6月21日, 在北京寶瑞盈以1.633億元競得王時敏《仿古山水》冊頁;7月15日, 杭州西泠春拍上, 劉益謙以2.1275億元競得西周宣王五年青銅兮甲盤, 創造了古董藝術品在中國拍賣的記錄;10月2日, 香港蘇富比秋拍中, 他又以9291.2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吃進了傅抱石精心之作《西山夜渡圖》;12月18日,

中國嘉德秋拍上以1.495億元競得陳逸飛《玉堂春暖》。

對於收藏, 劉益謙表示, “以投資、投機藝術品獲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 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是以收藏為主導。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 無論是雞缸杯, 還是唐卡, 只要條件能夠購得上, 各類中國的頂級藝術品都是我和太太努力的方向。 從龍美術館的角度來說, 我們也在思考如何通過系統的梳理來完善龍美術館的收藏。 ”

跟劉益謙一樣, 唐炬、伍勁、李冰、華雨舟等老藏家依然活躍在拍賣場上。 2017年, 唐炬更是拍下了劉大鴻《驚蟄》、王勁松《舞臺遊樂園》、陳曦《白天》、何森《舞臺——表演遊戲》、郭偉《正午之二》、曹力《光與影》《笛聲》以及陳飛《勤勞致富》。

新藏家和新資本入局

近兩年,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進入藝術品市場, 一方面是看中了藝術品的保值功能, 另一方面藝術收藏也可以提高企業文化品牌。 他們在挑選藝術品的時候, 普遍遵循名家、名品的標準, 對於高端藏品市場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甘肅天慶博物館所在2017保利春拍中, 以1.87億元競得傅抱石《茅山雄姿》。 在此之前, 他們已經在保利拍賣有過幾次成功競拍, 但並未被媒體挖掘出來;12月17日, 趙孟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1.909億元的成交價被甘肅天慶博物館競得。

除此之外, 周大福在蘇富比春拍中, 以5.53億港元競得59.6克拉(Ct)的粉紅鑽石“粉紅之星”, 刷新全球寶石拍賣新紀錄;6月19日, 山東雷丁新能源汽車集團以3.5億元拍得黃賓虹《黃山湯口》, 刷新2017年春拍最高成交紀錄;12月17日, 北京保利秋拍中,上海寶龍集團以1.7825億元斬獲李可染《韶山革命聖地毛主席舊居》。

另外,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藏家的規模也呈逐漸上升態勢,而且海外競投也從不缺乏他們的身影。從佳士得2017年上半年報中可以看出,亞洲區客戶(主要是中國客戶)占比為35%,新買家還有21%左右的增長。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亞洲藏家再次體現出雄厚的經濟實力,他們對於競投藝術精品很有熱情,這也意味著未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

民營美術館集中亮相

民營美術館註定是2017年的關鍵字。與早年部分商業地產以美術館之名“圈地、蓋房、要政策”不同,新一輪的民營美術館熱潮主要還是以私人藏品為主,通過專業場館和展覽,以藏品向公眾宣傳普及,承擔了全民教育的社會責任。

提到民營美術館,劉益謙和王薇夫婦的龍美術館不可不提。僅僅用了5年時間,他們就在先後在上海浦東區、徐匯區設立了兩座標誌性場館,並將分館成功複刻至重慶,位於武漢的分館也在建設當中。目前,龍美術館已經組織了《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永樂大帝的世界——禦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等大展,成為中國代表性的民營美術館。

進入2017年下半年,昊美術館、松美術館、嘉德藝術中心、寶龍美術館、蘇寧藝術館陸續開館,迎來了民營美術館發展的又一次高峰期。其中,昊美術館、寶龍美術館、蘇寧藝術館都坐落在上海,這也讓上海成為民營美術館的“大本營”。據瞭解,目前上海的78家美術館中,民營美術館占四分之三,上海也是全國民營美術館體系最完備,數量最多的城市。

9月25日,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中軍的松美術館在北京順義低調開張。這裡曾經是他的私人馬場,場館周邊挺立著199棵古松。開館首展“從梵古到中國當代藝術”,明星展品是王中軍收藏的幾件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大師傑作,如2014年以6176.5萬美元買回的梵古《雛菊與罌粟花》,2015年以2990萬美元拍下的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等。

11月18日, 占地面積達23000平方米的上海寶龍美術館正式開館,“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和“寶龍美術館開館展——尋脈造山”兩場重要展覽同時開幕,展出了近些年寶龍集團在拍場上的所得,包括1.035億元的張大千《巨然晴峰圖》,1.955億元的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1.288億元的黃胄巨作《歡騰的草原》等。

11月25日,蘇寧藝術館在上海市普陀區正式開幕。據蘇甯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介紹,首展包括15件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400多件藝術品,只是企業收藏的一小部分,目前蘇寧藝術館的整體館藏已達3000件。展品中包括3.036億元的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7762萬元的吳鎮《野竹圖》、3335萬元成交的王石穀《仿宋元山水巨冊》、2875萬元成交的趙雍的《前浦理綸圖》、2702.5萬元創造夏圭拍賣紀錄《山莊暮雪圖》以及2300萬元的袁江《蓬萊仙境》等。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蘇寧環球集團在藝術品上的花費高達6億元。

“在目前經濟低迷、投資管道狹窄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民營資本選擇將藝術品作為企業投資、風險轉移的重要資產配置手段”,趙先生表示,“更多民營資本會借助美術館等佈局藝術行業。”

文/北京時間財經記者 周永亮

北京保利秋拍中,上海寶龍集團以1.7825億元斬獲李可染《韶山革命聖地毛主席舊居》。

另外,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藏家的規模也呈逐漸上升態勢,而且海外競投也從不缺乏他們的身影。從佳士得2017年上半年報中可以看出,亞洲區客戶(主要是中國客戶)占比為35%,新買家還有21%左右的增長。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亞洲藏家再次體現出雄厚的經濟實力,他們對於競投藝術精品很有熱情,這也意味著未來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

民營美術館集中亮相

民營美術館註定是2017年的關鍵字。與早年部分商業地產以美術館之名“圈地、蓋房、要政策”不同,新一輪的民營美術館熱潮主要還是以私人藏品為主,通過專業場館和展覽,以藏品向公眾宣傳普及,承擔了全民教育的社會責任。

提到民營美術館,劉益謙和王薇夫婦的龍美術館不可不提。僅僅用了5年時間,他們就在先後在上海浦東區、徐匯區設立了兩座標誌性場館,並將分館成功複刻至重慶,位於武漢的分館也在建設當中。目前,龍美術館已經組織了《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永樂大帝的世界——禦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等大展,成為中國代表性的民營美術館。

進入2017年下半年,昊美術館、松美術館、嘉德藝術中心、寶龍美術館、蘇寧藝術館陸續開館,迎來了民營美術館發展的又一次高峰期。其中,昊美術館、寶龍美術館、蘇寧藝術館都坐落在上海,這也讓上海成為民營美術館的“大本營”。據瞭解,目前上海的78家美術館中,民營美術館占四分之三,上海也是全國民營美術館體系最完備,數量最多的城市。

9月25日,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中軍的松美術館在北京順義低調開張。這裡曾經是他的私人馬場,場館周邊挺立著199棵古松。開館首展“從梵古到中國當代藝術”,明星展品是王中軍收藏的幾件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大師傑作,如2014年以6176.5萬美元買回的梵古《雛菊與罌粟花》,2015年以2990萬美元拍下的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等。

11月18日, 占地面積達23000平方米的上海寶龍美術館正式開館,“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和“寶龍美術館開館展——尋脈造山”兩場重要展覽同時開幕,展出了近些年寶龍集團在拍場上的所得,包括1.035億元的張大千《巨然晴峰圖》,1.955億元的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1.288億元的黃胄巨作《歡騰的草原》等。

11月25日,蘇寧藝術館在上海市普陀區正式開幕。據蘇甯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介紹,首展包括15件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400多件藝術品,只是企業收藏的一小部分,目前蘇寧藝術館的整體館藏已達3000件。展品中包括3.036億元的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7762萬元的吳鎮《野竹圖》、3335萬元成交的王石穀《仿宋元山水巨冊》、2875萬元成交的趙雍的《前浦理綸圖》、2702.5萬元創造夏圭拍賣紀錄《山莊暮雪圖》以及2300萬元的袁江《蓬萊仙境》等。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蘇寧環球集團在藝術品上的花費高達6億元。

“在目前經濟低迷、投資管道狹窄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民營資本選擇將藝術品作為企業投資、風險轉移的重要資產配置手段”,趙先生表示,“更多民營資本會借助美術館等佈局藝術行業。”

文/北京時間財經記者 周永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