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打造生態樂園——錦江小遊園微綠地繽紛亮相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 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建設理念, 2017年, 錦江區新建小遊園、微綠地10處, 提升打造10處。

在建設過程中, 突出區域文化特色, 採取一園一主題、一地一特色的建設主題, 提煉錦江典型文化符號, 將雕塑、景牆、非遺等元素納入小遊園的建設中, 融入糖畫及酒文化、芙蓉文化等, 提升文化氛圍, 體現文化特色。

新建點位

水井街”小遊園

位於水井街與蘭桂坊交界處, 以構建生態化的, 可進入的, 可參與的街旁綠地為建設理念, 同時融入成都水井坊片區特有的文化, 形成能夠與水井坊博物館相融合, 並集中體現水井坊特色街區的生態建設, 文化建設以及業態發展。

園中主要通過引入特色花鏡, 跌水小品, 文化景牆, 休閒咖啡屋, 並通過緩坡地形及林下空間的營造, 打造出水井坊片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都市綠地。 以符合街區環境的青磚為主, 結合散植大喬黃葛樹, 配以杜鵑, 紫花滿天星, 形成疏林花海意境, 藍花楹組團地籠桂及落葉花喬日本晚櫻、花石榴等植物配置, 形成層次豐富, 細節多樣化的空間感受, 在層次搭配上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 體現水井坊片區特有的文化特色。


楊樹街小遊園

位於楊樹街與牡丹街交叉口, 主要栽植黃連木、叢生樸樹、垂絲海棠、紫薇、朴樹、桂花等喬木品種, 搭配紅葉石楠、千層金、黃楊、女貞等灌木,

地面採用黑、灰兩色花崗岩穿插組合出流暢大氣的鋪裝肌理, 給人帶來較強烈的視覺衝擊。 同時于場地中精心佈置島狀綠地, 配合造型優美的點景植物, 給人綠意盎然的生態感受。

 通寶街小遊園

位於通寶街與牛沙北路交匯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作為遊園主題,通過連續的景觀場景演繹最傳統的糖畫技藝,尋找記憶中最甜蜜的童年味道,展示了錦江區作為“民間糖畫藝術之鄉”的風範。

植物配置上以高大的常綠喬木香樟、皂角、黃葛樹作為主樹種,搭配開花植物垂絲海棠、桂花、廣玉蘭及彩葉植物銀杏。

 芙蓉西路小遊園

結合街道名稱芙蓉西路,以市花芙蓉作為該遊園主題,分區呈現景觀特色,合理搭配高大喬木、常綠喬木,做到統一中有變化,主體特色鮮明。同時,設置休閒座椅,景石等,有效提升了該片區的景觀效果。

 橡樹林路小遊園

以交錯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城市生態花園為主旨,栽種植物以重陽木、藍花楹、等為主要點景樹,配置紫薇、桂花等,地被用海桐球,紅葉石楠球、三角梅等搭配,鋪地以滿天星等配置,其餘滿鋪草坪,讓市民在遊園時置身於綠樹花叢之中,在喧囂的城市中領略一份恬靜的生態公園氣息。

提升打造點位

東區公園綠地

錦興路小遊園

錦官驛街頭綠地

中環路與菱窠路交匯處街頭綠地

思蜀園

此次,完成新建及提升打造小遊園微綠地面積60000餘平方米,完成的小遊園現已頗具景觀文化效果,增強了城市魅力,強化了城市特色。

位於通寶街與牛沙北路交匯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作為遊園主題,通過連續的景觀場景演繹最傳統的糖畫技藝,尋找記憶中最甜蜜的童年味道,展示了錦江區作為“民間糖畫藝術之鄉”的風範。

植物配置上以高大的常綠喬木香樟、皂角、黃葛樹作為主樹種,搭配開花植物垂絲海棠、桂花、廣玉蘭及彩葉植物銀杏。

 芙蓉西路小遊園

結合街道名稱芙蓉西路,以市花芙蓉作為該遊園主題,分區呈現景觀特色,合理搭配高大喬木、常綠喬木,做到統一中有變化,主體特色鮮明。同時,設置休閒座椅,景石等,有效提升了該片區的景觀效果。

 橡樹林路小遊園

以交錯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城市生態花園為主旨,栽種植物以重陽木、藍花楹、等為主要點景樹,配置紫薇、桂花等,地被用海桐球,紅葉石楠球、三角梅等搭配,鋪地以滿天星等配置,其餘滿鋪草坪,讓市民在遊園時置身於綠樹花叢之中,在喧囂的城市中領略一份恬靜的生態公園氣息。

提升打造點位

東區公園綠地

錦興路小遊園

錦官驛街頭綠地

中環路與菱窠路交匯處街頭綠地

思蜀園

此次,完成新建及提升打造小遊園微綠地面積60000餘平方米,完成的小遊園現已頗具景觀文化效果,增強了城市魅力,強化了城市特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