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Android Things真的來了!物聯網行業巨變,穀歌要革很多人的命!

↗~求關注~↗

燚智慧硬體開發大講堂

用簡單的語言, 講複雜的技術

Android Things, Google自己的智慧硬體和物聯網平臺。 雖然Google喊了好幾年, 但這次真的來了!

2018北美CES, Android Things馬上就要發佈了, Google將攜大量Android Things的產品, 即將搶灘登錄物聯網作業系統市場。

Android Things和Android的理念差別極大, 這次Google要革很多配套廠商的命!

Android Things會直接影響到智慧硬體和物聯網硬體領域的下一步走向。 開發工程師、產品經理如果不瞭解這裡的區別, 也會非常難受的。

Ps:為什麼小編這麼清楚?因為小編所在的“燚智慧”團隊裡, 有一撥工程師已經為了這次發佈會沒日沒夜幹了大半年了, 陪同的還有高通美國和Google美國的工程師。 都在趕著發佈這一系列的Android Things的軟體和硬體。

最大的區別:開放的Android作業系統, 變成了封閉的Things作業系統了。

系統不開放:

Google這次走回了蘋果的老路:封閉系統。

手機Android能改框架層和作業系統, Android things不能改。 不存在“定制ROM”這一說法了。

不能改驅動層(Kernel), 不能改框架層(Framework), 要改什麼, 只能在小小的用戶區裡面用JAVA改(OEM Application)。

Android Things的內心裡, 雖然還是Android, 但是是精簡的Android。 系統容量縮小一半(700MB減少到400MB), 意味著可以使用更便宜的硬體設定。

好的一點是, 因為還是Android, 系統Api沒什麼變化, 所以APK開發沒什麼太大的差別。

硬體不開放:

不過好的是, 高通、Intel、MTK、瑞芯微、樹莓派等主流硬體廠家, 都已經開發出來了各種CPU模組了。 可選擇面很廣, 產品定制只需要做一個底板就行了, 簡單很多。

Android Things配套模組廠家

高通驍龍624 Android Things 模組板

APP不開放:

不允許用戶自己私自安裝APP了。 廠商開發者把APP發給Google, Google審核打包後放到自己的伺服器上,

設備自動去Google那裡下載和更新。 無需用戶自己動手。 用戶也不能自己動手了

專門為物聯網IoT增加了功能:

增加了Cloud IoT Core, WEAVE物聯網通信協議(Google以前收購的一家)

增加了Tensor Flow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引擎

增加了Google自己的遠場語音降噪演算法。

Android Things 機器學習引擎架構

總結下來就是:

系統精簡了、

設備安全了、

驅動不讓改了、

硬體設計簡單了、

加了很多物聯網的軟體模組、

不能隨便裝協力廠商APP了。

對電子行業帶來的影響

1, Android驅動工程師要失業了。 因為開發者唯一能動的到的地方:OEM Application 。 Android Things的外設的驅動程式是用JAVA寫在上層的, 不需要C語言的Kernel層驅動了。

2, 硬體工程師要要求更低了。 因為主要都是使用模組板+底板的方式, 開發難度和工作量下降不少。

3, 遠場語音降噪(AEC)的公司要關門了。 因為Android Things不需要前端語音辨識和降噪演算法。 直接把mic收錄的資料發給Google, google自己的伺服器來做語音降噪和識別。 所以降噪模組就不需要了, 以後的智慧語音音箱可以更便宜一些(如天貓精靈, 叮咚音箱)

4, 協力廠商APP公司要哭了。 因為協力廠商APP,只能找設備廠家談預裝了,用戶自己不能裝。

↗覺得還可以?請關注頭條號↗

原文來自燚智慧硬體開發網

燚智慧周教授,智慧硬體開發實戰派,相關精彩內容回顧:

GSM網路在物聯網中的幾個典型應用場景

Android系統攝像頭移植方法(和Things不同)

可能危害生命的物聯網和智慧硬體產品

因為協力廠商APP,只能找設備廠家談預裝了,用戶自己不能裝。

↗覺得還可以?請關注頭條號↗

原文來自燚智慧硬體開發網

燚智慧周教授,智慧硬體開發實戰派,相關精彩內容回顧:

GSM網路在物聯網中的幾個典型應用場景

Android系統攝像頭移植方法(和Things不同)

可能危害生命的物聯網和智慧硬體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