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司法部點贊富陽!警訴調聯動+警律聯調+孝善平安工作室=升級版“世外桃源”!

富春山水的人文、自然環境自古以來都是被人稱頌的。

自浙江省富陽撤市變區以來,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帶來的各類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 為此, 杭州市富陽區司法局攜手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推出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系列舉措, 力爭打造最具群眾幸福感的“富裕陽光新型城區”。 2017年富陽區實現重要節點赴杭州、北京“零上訪”。

警訴調聯動:化解命案糾紛

對於新登司法所所長馬志惠來說, 這起耗時3個月的調解, 最終運用聯動機制將可能引起跨鎮、跨區、跨市、甚至跨省的信訪案件順利化解,

具有特殊的意義。

今年6月8日, 新登司法所接到一起調解案件。 來自甘肅的A女士在離婚後帶著8歲的女兒來到新登開了一家服裝店, 並與當地人B重組家庭。 5月14日, 兩人按農村習俗辦了喜酒。 5月29日, 因家庭糾紛B將新婚妻子A和繼女殺死後自殺。

案發後, 被害人A的妹妹和哥哥要求B的家屬按照每人50萬元的標準賠償, 並揚言若不賠償, 將採取極端方式解決。

被害人與嫌疑人均已死亡, 其所有遺產僅夠還清債務。 賠償金由誰來付?A的賠償金繼承人為其哥哥妹妹和女兒, 女兒的賠償金繼承人應為其父親。 賠償金如何分割?

情況複雜,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演化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案件調解過程

為達成和解, 馬志惠及調委會其他成員連日做雙方的思想工作, 尤其是王某家屬的工作。 “萬難之下, 為加強矛盾糾紛源頭化解而探索實施的警訴調聯動機制發揮了巨大作用。 ”馬志惠事後感歎。 司法所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多次協調公安、法院、綜治辦等部門參與糾紛調解,

將事件的因果關係、法律責任、救濟管道、司法途徑的走向等, 進行反復、合情、合理、合法的分析解釋。 特別是司法所工作人員還會同派出所、綜治辦人員輾轉找到在江蘇的A的前夫, 說服他簽署相關法律文書。

最終, 商定由嫌疑人家屬補償13.5萬元、司法救助5萬元。 被害人家屬與嫌疑人家屬簽署了調解協議書和停訪息訴協議書。 糾紛從6月6日發生至9月18日了結, 歷時3個多月。

(左圖為“‘警律聯調’試點工作啟動會議”;右圖為“區司法局局長及中層以上幹部學習調研‘警律聯調’試點工作”)

“警訴調聯動”機制實行後, 富陽司法最大限度讓老百姓“最多跑一地”便可將矛盾糾紛化解, 省時省事省力。

警律聯調:“零距離、零門檻”享受律師解答

今年年初, 富陽區司法局在新登地區試點“警律聯調機制”, 創新引入律師參與基層派出所因民間糾紛引發的一般治安案件、輕微刑事案件調處, 以專業的角度、規範的語言參與化解糾紛, 促進社會和諧。

試點期間, 區司法局挑選了5名有不同專長的熟悉新登本地風土人情的聯調律師,

以每週四下午一人值班形式參與調解或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讓當事人能夠“零距離、零門檻”享受律師解答。 聯調律師的姓名、律所、電話、專長等資訊還同時公開在派出所聯調辦公室門口, 群眾還可以自主選擇信任的律師, 在輪值固定日以外的時間通過電話、微信與律師交流, 利用視頻對話系統免費諮詢。

這項工作實施沒多久, 就取得了良好成效。

6月14日淩晨, 新登一家公司的包某和趙某因為一點小小口角, 衝動之下, 包某將趙某的臉打傷。 趙某特別生氣, 而包某覺得事情完全是因為趙某態度惡劣引起的, 雙方爭執不下。 類似的輕微刑事案件每天都在發生, 這類案件往往宜調不宜罰, 但民警又往往缺乏法律知識和調解技能,導致調解陷入僵局。

基層民警在在征得雙方同意後,立即聯繫了聯調律師之一——浙江恩波律師事務所張少武律師,張律師瞭解案情後,通過視頻對話查看了趙某臉上的傷,從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整形費等方面細細地算了一筆賬,最後得出了15000元左右的賠償參考。一看律師這麼專業的計算,包某和趙某也沒有什麼異議。為確保賠償款能夠及時履行,雙方還在律師的建議下進行了司法確認。

當天中午12點,雙方簽了調解協議,包某先付給趙某3000元,剩下的12000元也按照協定在之後全部付清。

一起淩晨3時發生的傷害類案件,通過調查取證、治安調解、遠端諮詢、司法確認等多個環節,當日12時就處理完畢。

將警律聯調與司法確認捆綁,在全國尚屬首例,有很強的生命力,實現律師、民警以及當事人的三方共贏,達到了調解氛圍更加和諧、過程更加規範、調處更加成功、群眾更加滿意、普法更加有力的效果。

目前,“警律聯調”工作已在全區範圍內推廣,區司法局挑選出38名政治堅定、業務水準高的執業律師結對至各基層派出所,以固定日“坐診式”值班、時時線上解答諮詢、參與視頻調解等形式,實現當事人和律師之間“零距離”交流,有效實現調解成本低、時間短、效率高的“兩低一高”調解新模式。

最多跑一地:打造平安世外桃源

2016年12月起,富陽司法協同相關部門,利用淥渚鎮家庭成員之間講孝、鄰里鄉親之間講善的孝善文化底蘊深厚的條件,做了一個“閭裡不訟於巷,老幼不訟於庭”的平安“世外桃源”實驗。

實驗的載體就是“淥渚鎮孝善平安工作室”,它也是富陽區以健全完善“群眾少跑腿、部門多發力、問題在一地解決”為目標,實行矛盾化解“1+4+X”的“最多跑一地”聯動機制的首個試點。

“一地”是指一個鄉鎮(街道);“1”是指鄉鎮(街道)綜治平臺,“4”是指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四個部門,“X”是指針對具體個案時需要聯合協調的其他鄉鎮(街道)、有關部門及社會力量。

淥渚鎮孝善平安工作室作為一個綜合矛盾化解平臺,將公檢法司等相關部門,綜治、網格、人民調解、社會公益力量全部納入,真正體現出最強法治力、最高孝治力、最優自治力、最佳綜治力,讓群眾最多跑一地,找一人,就能把矛盾解決。

最近,淥渚鎮孝善平安工作室成功平息了一起某村村民L的重複信訪案件。

從去年8月起,某村村民L以千島湖配水工程造成損失等為由屢次信訪。今年以來,孝善平安工作室將此信訪作為“最多跑一地”的重點攻堅案件。

多次參與調解的淥渚司法所所長王朝國回憶起多部門在平安工作室協同作戰的情形,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合力”:面對L的多種訴求和疑問,司法所人員從情與法的角度進行分析;民警回答配水工程爆破作業中產生震動、噪音等問題;鎮村幹部解答了土地徵用、農林水利政策;紀委幹部答覆了村幹部不作為的問題;巡迴法庭人員解釋了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的條件和結果;“小娘舅”調解員從當地孝善文化入手,講了一些農村做人的道理。大家都用當地方言溝通,和風細雨、入情入理,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幾番協調下來,當事人基本接受了平安工作室的意見,事態終於平息。

“最多跑一地”機制作為 “楓橋經驗”的發展,在還原“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不上交”的基礎上,創新導入政法專業力量,有效整合鄉鎮和各行政機關,充分發揮“1+1”大於2的合力,構建了協同參與多化解矛盾糾紛新格局。目前全區共計下沉人員力量340余名,共用資訊3700多條,僅12月份就聯動調處基層矛盾63起,成功率達87%。

但民警又往往缺乏法律知識和調解技能,導致調解陷入僵局。

基層民警在在征得雙方同意後,立即聯繫了聯調律師之一——浙江恩波律師事務所張少武律師,張律師瞭解案情後,通過視頻對話查看了趙某臉上的傷,從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整形費等方面細細地算了一筆賬,最後得出了15000元左右的賠償參考。一看律師這麼專業的計算,包某和趙某也沒有什麼異議。為確保賠償款能夠及時履行,雙方還在律師的建議下進行了司法確認。

當天中午12點,雙方簽了調解協議,包某先付給趙某3000元,剩下的12000元也按照協定在之後全部付清。

一起淩晨3時發生的傷害類案件,通過調查取證、治安調解、遠端諮詢、司法確認等多個環節,當日12時就處理完畢。

將警律聯調與司法確認捆綁,在全國尚屬首例,有很強的生命力,實現律師、民警以及當事人的三方共贏,達到了調解氛圍更加和諧、過程更加規範、調處更加成功、群眾更加滿意、普法更加有力的效果。

目前,“警律聯調”工作已在全區範圍內推廣,區司法局挑選出38名政治堅定、業務水準高的執業律師結對至各基層派出所,以固定日“坐診式”值班、時時線上解答諮詢、參與視頻調解等形式,實現當事人和律師之間“零距離”交流,有效實現調解成本低、時間短、效率高的“兩低一高”調解新模式。

最多跑一地:打造平安世外桃源

2016年12月起,富陽司法協同相關部門,利用淥渚鎮家庭成員之間講孝、鄰里鄉親之間講善的孝善文化底蘊深厚的條件,做了一個“閭裡不訟於巷,老幼不訟於庭”的平安“世外桃源”實驗。

實驗的載體就是“淥渚鎮孝善平安工作室”,它也是富陽區以健全完善“群眾少跑腿、部門多發力、問題在一地解決”為目標,實行矛盾化解“1+4+X”的“最多跑一地”聯動機制的首個試點。

“一地”是指一個鄉鎮(街道);“1”是指鄉鎮(街道)綜治平臺,“4”是指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四個部門,“X”是指針對具體個案時需要聯合協調的其他鄉鎮(街道)、有關部門及社會力量。

淥渚鎮孝善平安工作室作為一個綜合矛盾化解平臺,將公檢法司等相關部門,綜治、網格、人民調解、社會公益力量全部納入,真正體現出最強法治力、最高孝治力、最優自治力、最佳綜治力,讓群眾最多跑一地,找一人,就能把矛盾解決。

最近,淥渚鎮孝善平安工作室成功平息了一起某村村民L的重複信訪案件。

從去年8月起,某村村民L以千島湖配水工程造成損失等為由屢次信訪。今年以來,孝善平安工作室將此信訪作為“最多跑一地”的重點攻堅案件。

多次參與調解的淥渚司法所所長王朝國回憶起多部門在平安工作室協同作戰的情形,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合力”:面對L的多種訴求和疑問,司法所人員從情與法的角度進行分析;民警回答配水工程爆破作業中產生震動、噪音等問題;鎮村幹部解答了土地徵用、農林水利政策;紀委幹部答覆了村幹部不作為的問題;巡迴法庭人員解釋了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的條件和結果;“小娘舅”調解員從當地孝善文化入手,講了一些農村做人的道理。大家都用當地方言溝通,和風細雨、入情入理,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幾番協調下來,當事人基本接受了平安工作室的意見,事態終於平息。

“最多跑一地”機制作為 “楓橋經驗”的發展,在還原“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不上交”的基礎上,創新導入政法專業力量,有效整合鄉鎮和各行政機關,充分發揮“1+1”大於2的合力,構建了協同參與多化解矛盾糾紛新格局。目前全區共計下沉人員力量340余名,共用資訊3700多條,僅12月份就聯動調處基層矛盾63起,成功率達8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