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家科學技術獎,成都拿下"26+1"!在蓉院校企業科技實力有好彪悍?看榜!

1月8日,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 共評選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 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

從市科技局獲悉, 成都市主持和參與完成的26個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1人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獲獎數量占四川省總獲獎數量的90%。

此外, 《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600MW超臨界迴圈流化床鍋爐技術開發、研製與工程示範》、《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和應用》、《複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及應用》等22個專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專用項目1項)、二等獎項17項(專用項目1項)。

其中, 小布通過梳理發現, 5所在蓉高校主持及參與完成的專案, 斬獲9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其中科技進步獎7個, 技術發明獎2個。

在蓉高校

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統計表

具體有哪些得獎的專案?

在蓉高校參與獲2017年度

國家科技進步獎部分專案

一等獎

1 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西南石油大學。

2 複雜環境下高速鐵路無縫線路關鍵技術及應用, 西南交通大學。

二等獎

1 山區大跨度懸索橋設計與施工技術創新及應用, 西南交通大學。

2 高速鐵路獅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術, 西南交通大學。

3 錦屏二級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發電工程關鍵技術, 四川大學(獨立完成)。

4 免疫性高致盲眼病發生的創新理論、防治及應用,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來看看這些成都科研“扛把子”高校

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 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45個,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 國家級臨床研究基地3個, 另外四川大學科技園是國家最早批准的15個國家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 在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四川大學名譽教授、教育部海外名師、高端外籍教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Philip David Coates(菲力浦・大衛・寇茨)教授榮獲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而今年全國僅有7名外國專家獲此殊榮。 據悉, Phil Coates院士在中國與四川大學合作建立國際聚合物微型加工中心, 建立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術, 為我國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西南交通大學是“中法4+4”“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主要成員,是“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及國家“援藏計畫”培養院校,截至2017年2月,學校建有1個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建設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共計50餘個省部級重點研究機構。

根據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科學技術研究院3個,校級研究中心2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5個。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科研基地(平臺)115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發中心(協作)4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平臺、中心、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研究院、基地、中心、產學研創新聯盟)12個;四川省"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4個;中石油(重點)研究室12個;中海油(重點)實驗室2個;地方產業聯盟1個;廳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9個;校級研究院(實驗室、中心、所)10個;橫向合作科研基地46個。

2015年,學校成立世界上首個“海洋非成岩天然氣水合物固態流化開採實驗室”。2015年西油與川大聯合共建測井實驗室。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教育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6個,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3個,教育部農業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科技部條件平臺1個,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創新團隊9個,以及四川省重點(高校)實驗室2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社科研究基地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協同創新中心4個。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圖書館

而在蓉獲獎的單位有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主持和參與完成的4個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在蓉獲獎部分專案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專用專案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 600MW超臨界迴圈流化床鍋爐技術開發、研製與工程示範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白馬迴圈流化床示範電站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電力建設三公司等共同參與

2. 食用菌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技術與廣適性品種選育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共同參與

3.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應用 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等共同參與

4. 幹堅果貯藏與加工保質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四川徽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5. 高性能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四川普什甯江機床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6. 高效切削刀具設計、製備與應用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7. 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機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8. 錦屏二級超深特大引水隧洞發電工程關鍵技術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9. 寰樞椎脫位中西醫結合治療技術體系的創建與臨床應用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共同參與

10. 高光效低能耗LED智慧植物工廠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11. 大型智慧化飼料加工裝備的創制及產業化 四川特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12. 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 四川省遙感資訊測繪院等共同參與

13. 肝移植新技術——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的建立與應用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等共同參與

14. 免疫性高致盲眼病發生的創新理論、防治及應用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共同參與

除了科研院所企業自身科研實力強勁以外,2017年3月以來,成都市出臺了一系列科研新政,助力企業創新創造。

2017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成都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到2020年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000項 ,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化服務機構500家,創新創業載體400個,全市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道道600億元。

2017年7月,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成都產業新政五十條’系列新聞發佈——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政策措施實施細則”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兩個創新要素供給的配套檔。“科技成果轉化十條”鼓勵高校院所、龍頭企業、投資機構聯合共建新型產研院,給予最高2億元支持。支援在蓉高校院所和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對符合條件者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資助。

“智慧財產權十條”為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成都將採取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方式,設立總規模不低於20億元的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基金規模位元列全國城市首位。為加大專利支持力度,成都將打造20個以上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每個培育中心支持100萬元,支持力度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相信在這一系列有效有力的政策驅動下,成都的科研創新在2018年取得更優秀的成就。

西南交通大學是“中法4+4”“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主要成員,是“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及國家“援藏計畫”培養院校,截至2017年2月,學校建有1個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建設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共計50餘個省部級重點研究機構。

根據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科學技術研究院3個,校級研究中心2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5個。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科研基地(平臺)115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發中心(協作)4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平臺、中心、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研究院、基地、中心、產學研創新聯盟)12個;四川省"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4個;中石油(重點)研究室12個;中海油(重點)實驗室2個;地方產業聯盟1個;廳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9個;校級研究院(實驗室、中心、所)10個;橫向合作科研基地46個。

2015年,學校成立世界上首個“海洋非成岩天然氣水合物固態流化開採實驗室”。2015年西油與川大聯合共建測井實驗室。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教育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6個,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3個,教育部農業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科技部條件平臺1個,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創新團隊9個,以及四川省重點(高校)實驗室2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社科研究基地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協同創新中心4個。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圖書館

而在蓉獲獎的單位有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主持和參與完成的4個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在蓉獲獎部分專案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專用專案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 600MW超臨界迴圈流化床鍋爐技術開發、研製與工程示範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白馬迴圈流化床示範電站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電力建設三公司等共同參與

2. 食用菌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技術與廣適性品種選育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共同參與

3.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應用 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草原工作總站等共同參與

4. 幹堅果貯藏與加工保質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四川徽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5. 高性能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四川普什甯江機床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6. 高效切削刀具設計、製備與應用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7. 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機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8. 錦屏二級超深特大引水隧洞發電工程關鍵技術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9. 寰樞椎脫位中西醫結合治療技術體系的創建與臨床應用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共同參與

10. 高光效低能耗LED智慧植物工廠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 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11. 大型智慧化飼料加工裝備的創制及產業化 四川特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

12. 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 四川省遙感資訊測繪院等共同參與

13. 肝移植新技術——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的建立與應用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等共同參與

14. 免疫性高致盲眼病發生的創新理論、防治及應用 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共同參與

除了科研院所企業自身科研實力強勁以外,2017年3月以來,成都市出臺了一系列科研新政,助力企業創新創造。

2017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成都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到2020年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000項 ,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化服務機構500家,創新創業載體400個,全市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道道600億元。

2017年7月,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成都產業新政五十條’系列新聞發佈——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政策措施實施細則”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兩個創新要素供給的配套檔。“科技成果轉化十條”鼓勵高校院所、龍頭企業、投資機構聯合共建新型產研院,給予最高2億元支持。支援在蓉高校院所和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對符合條件者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資助。

“智慧財產權十條”為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成都將採取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方式,設立總規模不低於20億元的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基金規模位元列全國城市首位。為加大專利支持力度,成都將打造20個以上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每個培育中心支持100萬元,支持力度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相信在這一系列有效有力的政策驅動下,成都的科研創新在2018年取得更優秀的成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