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部堪稱影史上最長的電影告訴你 我們曾經都是熊孩子

一部電影能有多長時間, 一般一個半小時, 就足以講述一個完美的故事, 偶爾的煽情也足以讓你潸然淚下, 但是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意味這什麼?

這部近乎封神的《少年時代》用三個小時講述了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瑣事, 結果上映之後被封為“大師之作”。

影片在“爛番茄”網站獲得了100%新鮮度, 而在更苛刻的媒評網站Metacritic上也獲得了99分, 參評的29家媒體均給出了好評, 其中22家更是毫不吝惜地給出了滿分100分。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 講述一個叫梅森的孩子經歷從6歲到18歲的成長。 可貴的是這12年的成長在影片中是12年,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歷時12年。

12年間影片中所有的演員, 從主角梅森, 到梅森的姐姐薩曼莎, 再到兩姐弟的母親, 每一個角色都跟隨電影成長、變老,

沒有換過演員, 直到影片的完成。

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成長的故事, 更是一部關於成長的紀錄片。 主角不僅僅是一個叫做梅森的小男孩, 而是參演影片的所有演員。

這種電影創作本身就充滿了魅力, 簡直就是一種行為藝術。

電影本身在講的故事瑣碎,

甚至還有些美國電視劇的狗血, 其實最好看的, 應該是電影從未提及的時間。

《少年時代》的導演理查·林克萊特是一個癡迷“時間”的導演, 能想到用這種方式拍攝電影, 並堅持下來的幾乎沒有前人。

理查·林克萊特在《少年時代》之前,

最為著名是“日出日落”的系列電影, 從1995年的《愛在黎明破曉時》, 到2004年的《愛在黃昏日落時》, 再到2013年的《愛在午夜降臨前》, 讓原班人馬出演了跨度近二十年的三個故事, 這種感覺就如同87版的《紅樓夢》原班人馬再聚首演一場《紅樓夢後傳》一樣, 讓人唏噓。

而這部《少年時代》更是在每年的夏天, 都集齊梅森一家,用十二年的光陰,來記錄一家人的變化,所以更加震撼。

開篇扮演梅森的小男孩用一雙蔚藍的眼睛盯著天空,眼裡充滿好奇和迷惑,故事就這樣開始。

6歲的梅森和媽媽、姐姐生活在一起,媽媽和不靠譜的爸爸離婚了,邊工作邊深造,還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過得並不輕鬆。

而6歲的梅森,是個從不交作業的小學渣,除了不能經常見到爸爸之外,還要忍受戲精姐姐每天炸裂的演技,每天內心幾乎都是奔潰的。

之後母親實在兼顧不來,把家搬到了休斯頓和外婆一起生活,媽媽得了閑繼續完成大學學業。

但是不管搬多遠,爸爸都會定期來帶姐弟倆兒出去玩,給梅森灌輸初戀怎麼撩女孩,教姐姐要保持矜持,三人和朋友一樣玩耍,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是姐弟倆兒最歡樂的時候。

當然爸爸也會教給姐弟倆兒一些生活哲理,梅森總是打不好保齡球,爸爸就會耐心鼓勵他。

但爸爸並不是個好丈夫,居無定所,沒有工作,懷揣著音樂夢想,卻並無作為,這也是上進的媽媽離開爸爸的原因。

梅森8歲時,媽媽再婚了,是一位大學教授,但是不久繼父就顯示出了醺酒家暴的本性,給梅森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回憶。

在梅森11歲的時候,母親又離婚了,一向堅強自立的母親幾度情緒奔潰,這個夏天梅森和姐姐又得經歷搬家和朋友告別,進入新的環境。

12歲的梅森褪去了嬰兒肥,迎來了顏值巔峰。姐姐上了中學,爸爸開始教育姐姐注意性安全,爸爸有了新的職業還交了女友,媽媽也獲得了碩士學位,生活開始變好了。

接著,長髮飄飄的梅森迎來了他的十五歲生日,獲得了他最為珍貴的禮物——相機,和女友完成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基友團,姐姐也有了自己的閨蜜團。

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走過,梅森又迎來了18歲,當梅森興高采烈地講述著上大學的興奮時,媽媽卻情緒失控了。孩子一個接著一個離開,媽媽忽然覺得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18歲的梅森長出了鬍子,媽媽臉上滿是細紋,所有人身上都掛上了“時間”的痕跡。

上了大學的梅森將迎來新的人生,感情上,梅森也遇到了新的女同學,兩人在山區遠足,在落日下對望,電影也在落日的餘暉裡迎來了結束,但對於梅森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從6歲的時候,梅森還在問爸爸:世界上沒有真的魔法對嗎?而18歲的時候,梅森就已經能看破大人的世界了:實際上,我媽媽和我一樣對人生充滿了迷茫。

相比梅森,“時間”才是真正的主角,電影裡我們隨處可見時間留下的印記:主角們用的通訊設備,從翻蓋手機到iPhone4;各種電子遊戲更迭替換;美國總統由小布希變成了奧巴馬;爸爸開的車從古董GTO變成了新款SUV……

12年間,影片沒有停止記錄,這些變化有著超越電影本身的真實,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會感覺有如在講自己的成長故事。

時間看似無聲無息,但在電影的這三小時裡,卻呈現出了強大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會抱怨好像一段時間,什麼都沒有做成,有些頹廢,但如果回頭細細去看,你會驚訝於自己的改變,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都集齊梅森一家,用十二年的光陰,來記錄一家人的變化,所以更加震撼。

開篇扮演梅森的小男孩用一雙蔚藍的眼睛盯著天空,眼裡充滿好奇和迷惑,故事就這樣開始。

6歲的梅森和媽媽、姐姐生活在一起,媽媽和不靠譜的爸爸離婚了,邊工作邊深造,還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過得並不輕鬆。

而6歲的梅森,是個從不交作業的小學渣,除了不能經常見到爸爸之外,還要忍受戲精姐姐每天炸裂的演技,每天內心幾乎都是奔潰的。

之後母親實在兼顧不來,把家搬到了休斯頓和外婆一起生活,媽媽得了閑繼續完成大學學業。

但是不管搬多遠,爸爸都會定期來帶姐弟倆兒出去玩,給梅森灌輸初戀怎麼撩女孩,教姐姐要保持矜持,三人和朋友一樣玩耍,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是姐弟倆兒最歡樂的時候。

當然爸爸也會教給姐弟倆兒一些生活哲理,梅森總是打不好保齡球,爸爸就會耐心鼓勵他。

但爸爸並不是個好丈夫,居無定所,沒有工作,懷揣著音樂夢想,卻並無作為,這也是上進的媽媽離開爸爸的原因。

梅森8歲時,媽媽再婚了,是一位大學教授,但是不久繼父就顯示出了醺酒家暴的本性,給梅森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回憶。

在梅森11歲的時候,母親又離婚了,一向堅強自立的母親幾度情緒奔潰,這個夏天梅森和姐姐又得經歷搬家和朋友告別,進入新的環境。

12歲的梅森褪去了嬰兒肥,迎來了顏值巔峰。姐姐上了中學,爸爸開始教育姐姐注意性安全,爸爸有了新的職業還交了女友,媽媽也獲得了碩士學位,生活開始變好了。

接著,長髮飄飄的梅森迎來了他的十五歲生日,獲得了他最為珍貴的禮物——相機,和女友完成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基友團,姐姐也有了自己的閨蜜團。

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走過,梅森又迎來了18歲,當梅森興高采烈地講述著上大學的興奮時,媽媽卻情緒失控了。孩子一個接著一個離開,媽媽忽然覺得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18歲的梅森長出了鬍子,媽媽臉上滿是細紋,所有人身上都掛上了“時間”的痕跡。

上了大學的梅森將迎來新的人生,感情上,梅森也遇到了新的女同學,兩人在山區遠足,在落日下對望,電影也在落日的餘暉裡迎來了結束,但對於梅森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從6歲的時候,梅森還在問爸爸:世界上沒有真的魔法對嗎?而18歲的時候,梅森就已經能看破大人的世界了:實際上,我媽媽和我一樣對人生充滿了迷茫。

相比梅森,“時間”才是真正的主角,電影裡我們隨處可見時間留下的印記:主角們用的通訊設備,從翻蓋手機到iPhone4;各種電子遊戲更迭替換;美國總統由小布希變成了奧巴馬;爸爸開的車從古董GTO變成了新款SUV……

12年間,影片沒有停止記錄,這些變化有著超越電影本身的真實,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會感覺有如在講自己的成長故事。

時間看似無聲無息,但在電影的這三小時裡,卻呈現出了強大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會抱怨好像一段時間,什麼都沒有做成,有些頹廢,但如果回頭細細去看,你會驚訝於自己的改變,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