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不到的與世無爭

字數1000字, 閱讀用時5分鐘。

“與世無爭”是一種中國文化, 我從來沒見到英文世界中有與世無爭的人和事。 社會地位都是相對的, 從邏輯角度來說, 如果人人都在努力提高地位, 而有一個人與世無爭, 那麼他的地位將會下降。 可是我們在生活中只見過宣稱與世無爭的人, 沒見過宣佈自己主動降低社會地位的人, 所以我懷疑所謂“與世無爭”其實是新聞發言人的一個宣傳語。

有一種與世無爭是不在這個領域爭。 比如一個政府機構裡, 很多人都在爭奪升官的機會, 老孫卻不爭, 工作雖然中規中矩但是從來不出風頭,

完了回家弄個望遠鏡仰望星空。

老孫是真的與世“無”爭嗎?我們只看到他不在官場上爭, 但也許他在別的領域爭。 也許他對天文學感興趣, 希望做一個更厲害的天文愛好者。 也許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希望在精神層面勝過普通人。 也許他認為自己背景不過硬升官機會渺茫, 但是他有個好兒子, 他把希望寄託在了兒子身上。

有一種與世無爭是對失敗的美化。 失敗了、沒機會了, 如果宣稱自己是主動退出的, 不是我玩不好是我覺得你們這個遊戲沒意思, 那的確有利於維護一個良好的對外形象。

有一種與世無爭是以退為進。 古人認為“隱居”是個高大上的行為, 結果有人就想故意隱居, 讓皇上主動派人來請。 不過這種情況更多的是文人的幻想,

把被動的冷落當成主動的隱居, 幻想將來天下有事皇上還會想起我。 其實真實歷史是諸葛亮並沒有完全被動地等著劉備三顧茅廬、袁世凱所謂的隱居只不過是政治鬥爭的插曲、曾國藩丁憂的時候心裡很難受。

還有一種錯誤思想, 認為“不爭”, 反而是最好的“爭”。 我認為這個思想其實是對《道德經》中“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段話的誤讀。

我們讀書得讀前後文, 老子說的是聖人。 什麼是聖人呢?前面有一句是“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 ”

我打個比方, 老子描述的這個世界, 就好像是一個平臺, 比如說淘寶平臺、或者中超足球聯賽。 所謂天地和聖人,

就是這個平臺的運營者。 而普通人, 則是這個平臺的參與者。

如果你在淘寶開店, 你自然要跟其他淘寶店展開競爭。 如果你是一個中超球隊, 你要跟其他球隊競爭。 但是馬雲不會跟你爭, 足協不會跟你爭, 因為他們是運營者。 他們只要把平臺運營好就行, 你們愛怎麼爭怎麼爭。 不是一個層面的人爭不到一起去。

撰稿:《精英日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