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全國領先!湖北2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湖北共有29項成果(通用類)獲獎, 獲獎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其中, 由我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0項, 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7項, 表明我省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水準的能力在不斷增強;由我省參與完成的有19項,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等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專案均有湖北科技力量的注入。

湖北作為公認的科教大省, 科教資源和科研實力一直居全國前列, 此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獲獎。

近年來, 我省推動產學研合作, 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此次,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等我省多家科技型企業均斬獲獎項。 其中,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 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 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習慣說的“國家三大獎”), 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技三大獎持續“做減法”

湖北科技急流勇進29項成果獲獎

來自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資料顯示, 近3年來,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總數基本呈逐年減少趨勢,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 三大獎總數分別為295項、279項和271項。 在國家科技獎減量提質的同時, 湖北省獲獎總量卻逆勢上漲。 2015年湖北獲獎成果有27項(通用類), 2016和2017年均為29項(通用類), 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獲獎成果中,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成為中堅力量。 企業迎頭並進,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科技型企業均斬獲獎項。

圖為:武漢大學獲獎教師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合影。 ﹙武漢大學供圖﹚

高校仍是科研創新主力軍

由我省主持完成的10項獲獎成果中, 華中科技大學3項成果分別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武漢大學2項成果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武漢科技大學1項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王偉教授等完成的“膠質細胞—神經元功能耦合與缺血腦保護”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該專案研究結果改變了對膠質細胞“配角”地位的傳統認識, 為確立神經膠質細胞在調控學習記憶等大腦高級功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了確切證據。 機械學院陳吉紅教授等完成的“高性能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成果已在航空航太、武器裝備、汽車等領域應用, 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我國高檔數控裝備的自主可控提供了保障。 電氣學院李紅斌教授等完成的“強電磁環境下複雜電信號的光電式測量裝備及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專案研究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形成16個系列產品, 市場佔有率60%以上, 並實現出口, 大大地降低了測量設備的運行故障率和產品價格。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夏軍院士主持完成的“流域徑流形成與轉化的非線性機理”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該專案基於全球海量水文資料與回應關係的識別, 發現了受控於土壤濕度、降雨強度和下墊面組合的時變非線性產匯流規律以及土壤蒸發、葉面積指數、土壤濕度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突破了地學水文學領域的重要科學難題。 遙感資訊工程學院張永軍教授主持完成的“航空航太遙感影像攝影測量網格處理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專案首次提出數字攝影測量網格的創新思想, 研製出我國首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航空航太遙感影像數位攝影測量網格處理系統,打破了國際軟體的壟斷地位,並在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突發災害應急回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武漢科技大學張一敏教授等完成的“基於葉岩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立足我國優勢釩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解決了葉岩釩生產源頭污染、廢水氨氮控制和末端固廢大宗消納,實現了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與理論的重大突破創新。

圖為:長飛研製出行業領先的大尺寸預製棒。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科研院所助力國之重器

高動態衛星精密定位及其綜合測試技術,是我國神舟飛船與天宮實驗站交會對接最關鍵、最棘手的技術瓶頸之一。國際上對我國重大航太核心技術嚴密封鎖。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袁運斌等完成的“空間高動態衛星精密定位及其綜合測試理論與關鍵技術及重大應用 ”,此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通過10多年努力攻關,突破了國際技術封鎖,研製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衛星精密定位及衛星資訊精密處理與系統測試一體化技術,成功應用於我國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重大航太任務,並為後續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實施提供了整套技術與軟體。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廖伯壽“花生抗黃麴黴優質高產品種的培育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目利用發明的花生黃麴黴產毒抗性鑒定方法,發掘和創制出了優良抗產毒種質,根據抗性遺傳特性結合抗性表型鑒定和標記輔助選擇,選育出抗黃麴黴優質高產品種並在生產上推廣4200多萬畝,增收71億元,建立了花生黃麴黴防控國際聯合實驗室,項目實現了花生黃麴黴抗性遺傳改良的系統創新和規模化應用,顯著推動了本行業的科技進步,整體研究居於國際先進水準。

創新讓鄂企填補世界空白

獅子洋隧道是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水下盾構隧道,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整座隧道地層複雜多變。針對多項技術難題,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肖明清等開展系統研究,創建了高速鐵路水下盾構隧道結構體系與設計方法,突破了以“盾構地中對接”新技術為核心,適應長距離、高水壓、嚴重軟硬不均地層盾構施工的關鍵技術與裝備,實現了世界高鐵水下盾構隧道從無到有的突破,極大發展了高鐵修建技術和現代盾構技術。該“高速鐵路獅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術”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王瑞春等完成的“新型光纖製備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圍繞接入網與下一代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光傳輸對新型通信光纖的重大需求,開展了大尺寸光纖預製棒及彎曲不敏感和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新型光纖製備系列關鍵技術的攻關,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技術與產品,研製出了行業領先的大尺寸預製棒,開發的光纖彎曲性能國際領先。 該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專案成果已實現規模化生產與應用,近三年新增銷售額超人民幣75億,出口創匯5.1億,研製的新型彎曲不敏感系列光纖已規模化應用於國家接入網建設,超低損耗系列光纖已應用於公用通信網路、海底光纜和電力通信幹線,填補了國內新型光纖應用的空白,並在全球首次建成了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陸地幹線。

研製出我國首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航空航太遙感影像數位攝影測量網格處理系統,打破了國際軟體的壟斷地位,並在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突發災害應急回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武漢科技大學張一敏教授等完成的“基於葉岩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立足我國優勢釩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解決了葉岩釩生產源頭污染、廢水氨氮控制和末端固廢大宗消納,實現了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與理論的重大突破創新。

圖為:長飛研製出行業領先的大尺寸預製棒。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科研院所助力國之重器

高動態衛星精密定位及其綜合測試技術,是我國神舟飛船與天宮實驗站交會對接最關鍵、最棘手的技術瓶頸之一。國際上對我國重大航太核心技術嚴密封鎖。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袁運斌等完成的“空間高動態衛星精密定位及其綜合測試理論與關鍵技術及重大應用 ”,此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通過10多年努力攻關,突破了國際技術封鎖,研製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衛星精密定位及衛星資訊精密處理與系統測試一體化技術,成功應用於我國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重大航太任務,並為後續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實施提供了整套技術與軟體。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廖伯壽“花生抗黃麴黴優質高產品種的培育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目利用發明的花生黃麴黴產毒抗性鑒定方法,發掘和創制出了優良抗產毒種質,根據抗性遺傳特性結合抗性表型鑒定和標記輔助選擇,選育出抗黃麴黴優質高產品種並在生產上推廣4200多萬畝,增收71億元,建立了花生黃麴黴防控國際聯合實驗室,項目實現了花生黃麴黴抗性遺傳改良的系統創新和規模化應用,顯著推動了本行業的科技進步,整體研究居於國際先進水準。

創新讓鄂企填補世界空白

獅子洋隧道是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水下盾構隧道,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整座隧道地層複雜多變。針對多項技術難題,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肖明清等開展系統研究,創建了高速鐵路水下盾構隧道結構體系與設計方法,突破了以“盾構地中對接”新技術為核心,適應長距離、高水壓、嚴重軟硬不均地層盾構施工的關鍵技術與裝備,實現了世界高鐵水下盾構隧道從無到有的突破,極大發展了高鐵修建技術和現代盾構技術。該“高速鐵路獅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術”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王瑞春等完成的“新型光纖製備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圍繞接入網與下一代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光傳輸對新型通信光纖的重大需求,開展了大尺寸光纖預製棒及彎曲不敏感和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新型光纖製備系列關鍵技術的攻關,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技術與產品,研製出了行業領先的大尺寸預製棒,開發的光纖彎曲性能國際領先。 該專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專案成果已實現規模化生產與應用,近三年新增銷售額超人民幣75億,出口創匯5.1億,研製的新型彎曲不敏感系列光纖已規模化應用於國家接入網建設,超低損耗系列光纖已應用於公用通信網路、海底光纜和電力通信幹線,填補了國內新型光纖應用的空白,並在全球首次建成了超低損耗大有效面積光纖陸地幹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