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定車記30年》第26集:需求,再次提出挑戰

視頻載入中...

1992年, “南巡”講話一出, 東風吹來滿眼春, 中國經濟湧起一輪新熱潮。 一年中, 新成立的公司數是歷年成立公司總和的四倍。 桑塔納、捷達等經濟型轎車, 已經不能滿足官員、企業家的胃口, 進口中高檔轎車的需求量猛增, 價格攀緣而上。

1993年轎車進口, 關稅稅率分三檔:發動機排量1.3升以下的轎車, 進口稅率180%;排量1.3到3升的轎車, 稅率為200%;排量3升以上的, 稅率為220%。 如此看來, 轎車一過海關, 立即身價三倍, 且不說還有車輛購置費、特別消費稅、銷售利潤加上去, 在中國買一輛轎車的錢, 在國外買四輛都不止。 豐田的皇冠、日產的公爵,

進口指標在倒爺手中幾經倒手, 到買主手裡幾近天價。

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寫道:“一種重稅, 有時候會減少所稅物品的消費, 有時候則會獎勵走私。 ”中國的轎車市場似乎是這位英國經濟學家一百年前論斷的最貼切注腳。

供求關係的再度失衡, 讓走私轎車再現狂潮。

1993年上半年, 各地海關查獲的走私轎車是上一年全年查獲量的4.7倍, 走私轎車的巨額利潤, 不但使一些不法之徒利令智昏, 也使一些企事業單位竟以法人的資格躋身走私倒賣的罪惡行列。 從山東、福建、廣東到廣西, 從漁船、衝鋒舟載運, 到偽裝東歐易貨貿易走私, 網路遍佈半個中國。

中國汽車又一次來到一個臺階跟前, 面對向中高級車型升級的潛在市場。 國產, 還是進口, 甚至是走私。 需求再次提出挑戰。

走到世紀之交的中國轎車, 已經經歷了十多年的磨礪, 羽翼漸豐。 在此以前, 由於技術和市場與歐美水準的懸殊, 外國公司拿給中國合作夥伴的, 多是已經上市多年的舊產品。 新世紀到來之際,

大眾帕薩特、奧迪A6、別克新世紀、本田雅閣等全球主打產品密集落地, 逼迫後來進入中國的國際對手不得不用先進產品參與競爭。 同時, 國產“中高級轎車”這個新族群開始浮出水面。

(85集紀錄片《安定車記30年》, 在優酷汽車, 騰訊視頻汽車, 一點資訊, 以及網上車市等網站和移動端同步播出。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