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腎之外府?傳統武術,4大秘傳松腰法!力由脊發,元氣充足

腰為腎之外府, 腎中藏有元陰、元陽化生元氣, 注於氣海以滋養全身。 又腰為支撐人體的重要支柱。 所以自古以來, 我們中國的傳統武術習練者和道家修行者都是很重視的。

《太極拳論》(張三豐遺著):“其根在腳, 發於腿, 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此論核心在“腰的主宰”。 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須在腰勁的帶動下一起完成達到“上下相隨”的要求, 主宰於腰是指如何動腰, 簡單來說, 主宰於腰就是“動腰”, 這裡還可以明顯看出, 全身動作, 起動在腰, 腰就是火車頭,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開始練習時, 可以先將腰部自然伸直, 而後微聳兩肩, 使後背圓直, 再將兩肩輕輕下放即可, 同時頭腦中應有腰部放鬆的意念引導。 但此種方法收效甚微, 故需專門鍛煉。 4大秘傳松腰法!讓你力由脊發, 元氣充足。

1、動腰法

“動腰”是在全身放鬆的前提下, 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為條件, 以脊柱為軸, 緩緩地進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擰帶動操作。 “動腰”動作主要是擰腰, 是以脊柱為軸, 在平行於地面的平面內左右旋擰動作。 擰腰, 就像洗臉擰毛巾一樣。


2、站樁松腰法

全身松靜站立, 兩腳踩氣分開, 呈後八字;兩膝微屈下蹲, 膝不過足尖;髖後收, 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虛之三角;腰部命門穴向後突, 尾閭下垂呈似坐非坐狀;尾閭尖指向兩腳跟連線之等邊三角形之中點, 同是調襠提會陰。 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 松膝微內扣, 踝放鬆, 足平鋪, 手抱球或合十, 置腹前、胸前均可。 要採用腹式呼吸, 吸氣時意念收向命門, 吸滿氣, 微微向下一坐, 同時腰放鬆, 可反復進行3~5個呼吸。 每次站半小時。 此法不僅能松腰胯, 亦為松尾閭之捷法。

3、轉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 兩腳平行分開, 略寬於肩, 兩手叉腰, 適度下蹲, 軀幹與大腿成鈍角, 膝不過足尖。 髖關節放鬆, 以尾閭骨為動點帶動髖部劃圓。 以此活動腰部之關節、肌肉、韌帶等。 習練久久, 腰胯不僅能平轉劃圓, 而且要能立轉劃圓即轉“立圈”, 甚至能轉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4、面壁蹲牆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鬆,周身中正,兩腳併攏,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貼牆,腰後突下蹲,頭不可傾斜,如此反復。初練者腳尖頂牆下蹲有困難,可以稍離寸許,兩腳分開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次為一組,每日蹲一組以上。待熟練後,鼻尖可離牆下蹲;再進一步可將腿蹲平後耗時間。此法不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療練氣功出偏造成的多種不適,為古不傳之秘法。

松腰可使腰部靈活,不僅要能轉平圈,而且要能轉“立圈”與“混旋圈”。這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此即古人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鬆,可使氣血流通,從而保證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古人說“力發於足,主宰於腰,形於四肢”,又說“力由脊發”,腰部不能放鬆,是達不到此境界的。

腰部要放鬆,松腰、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等都放鬆,逐步改變腰部的自然彎曲狀態。達到站立時腰部伸直乃至後突;坐時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時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牽拉,好似各脊椎骨輕輕重疊在一起,古謂“形如九曲球”,就指放鬆的脊椎而言。

面壁而立,全身放鬆,周身中正,兩腳併攏,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貼牆,腰後突下蹲,頭不可傾斜,如此反復。初練者腳尖頂牆下蹲有困難,可以稍離寸許,兩腳分開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次為一組,每日蹲一組以上。待熟練後,鼻尖可離牆下蹲;再進一步可將腿蹲平後耗時間。此法不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療練氣功出偏造成的多種不適,為古不傳之秘法。

松腰可使腰部靈活,不僅要能轉平圈,而且要能轉“立圈”與“混旋圈”。這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此即古人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鬆,可使氣血流通,從而保證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古人說“力發於足,主宰於腰,形於四肢”,又說“力由脊發”,腰部不能放鬆,是達不到此境界的。

腰部要放鬆,松腰、腰椎及其韌帶,腰兩側肌肉等都放鬆,逐步改變腰部的自然彎曲狀態。達到站立時腰部伸直乃至後突;坐時腰部伸直乃至前塌。伸直時不要硬挺,而是上下牽拉,好似各脊椎骨輕輕重疊在一起,古謂“形如九曲球”,就指放鬆的脊椎而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