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年伊始,我們回訪了這些曾經記錄過的科技“領路人”

日月如梭, 光陰似箭。 回望過去的一年, 我們記錄了許多令人敬佩與感動的科技“領路人”, 他們的執著和創造、奉獻和堅守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隨叫隨到的農科赤子為工作鞠躬盡瘁, 堅守初心的眼科醫生幫助3萬人重見光明, 聚焦重大公共衛生難題的新晉院士成果惠及民生......

2018年已經啟程, 我們站在新的起點, 相信從這些面孔中, 我們將汲取前進的力量, 攀登更高的山峰。

人物名片

王一成

農科赤子為農家

王一成, 生前系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他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工作, 立足國家需要, 成為省內首屈一指的動物疫情防治專家。 他哪裡有疫情就往哪裡跑, 對養殖戶有求必應, 查出罹患癌症晚期還在堅持工作。 2017年9月12日, 王一成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 年僅59歲。 省委追授他為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

心 聲

我們都覺得, 王老師沒有走,

我們身邊到處都留著他的影子。 我省動物疫情防治還面臨很多挑戰, 科研工作者應該怎麼做, 王老師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新的一年裡, 我們要傳承他的精神, 發展他的事業, 做一名合格的獸醫, 為養殖戶解決更多實際難題。

——王一成團隊全體成員

新年回訪

王一成研究員的辦公室, 仍像他生前在這裡工作時那樣, 乾淨整潔。 兩大本來自全省各養殖場的病原和血清檢測報告、那台“以私濟公”獻出來做科研的膠捲相機、交納紀錄永遠定格在2017年9月的黨費證, 都整齊地擺放在辦公桌一角。 “他生活中是個極愛整潔的人, 卻能長年堅持在並不整潔的環境中工作。 ”王一成科研團隊成員袁秀芳副研究員說。

在實驗室, 王一成團隊成員李軍星博士正埋頭製備試劑。

他的對面就是王一成多年來工作的位置, 許多試劑瓶上還貼著王一成親自書寫的標籤。 李軍星說, 節假日空閒時王老師就喜歡到這兒來, 一個人安安靜靜做實驗。

“王老師始終是我們的榜樣。 多年來我們跟著他學習, 但是同他的科研水準和人格境界差距依然很大。 ”袁秀芳說, 新的一年裡, 團隊成員要更加發奮工作, 完成王老師未竟的事業, “讓養殖戶像認可王老師一樣認可我們。 ”

現在, 王一成團隊的4名科研人員正全力以赴工作, 繼續為養殖場做好檢測。 “如無特殊情況, 病原檢測3天出結果, 血清抗體7天出結果。 這已經成為團隊的品牌優勢。 ”袁秀芳說, 今年還計畫申報相關部門正式認定的檢測平臺,

使服務進一步規範化, 這也是王一成生前的心願。 團隊成員還下決心追隨王一成的腳步, 多到基層一線去, 並努力在科研上作出新成果。

人物名片

姚玉峰

光明使者守初心

姚玉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 他是光明使者,

先後診治過30萬例各類眼科病人, 近3萬人經手術後重新看見世界;他是科研達人, 由他開發的角膜移植技術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 載入國際角膜移植發展史;他是“擺渡人”, 為普及“姚氏法”和角膜病知識, 連續9年每年舉辦兩期培訓班, 沒收過一分錢講課費。

新年寄語

希望廣大知識份子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作出無愧於新時代的新貢獻。 希望我們團隊在科研上取得新成就新突破;希望我們的技術普及工作覆蓋面更廣, 讓廣大同行的業務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姚玉峰

新年回訪

2018年元旦剛過, 患者李大伯找到了姚玉峰。 這位河南大伯已經失明40多年, 曾輾轉全國多家醫院接受過6次角膜移植手術, 卻仍然無法看見世界。經“姚氏角膜移植”術後,李大伯的視力恢復到0.4,這也給他和他的家人帶來巨大的快樂。

“每每看到患者睜開雙眼,看清世界,我就感到特別幸福,由衷地替他們高興。”姚玉峰說,多年前他選擇眼科專業、學成歸國,就立志要為更多患者帶去光明,讓更多人擁有美好的生活。

姚玉峰最欣慰和驕傲的事兒,莫過於看到他培養的學生用“姚氏法”治療患者,及時給患者送去光明。他常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有10個、100個、1000個姚玉峰,就可以讓更多人減輕痛苦、重見光明。正因為這種純粹的想法,從2009年起,他便開始舉辦培訓班,毫無保留地把獨門絕技傳授於人。

有人覺得他這樣做很傻,但他說,是祖國給了他出國留學的機會,讓他接觸到更前沿的科技。在他成長的路上,有很多人成為他的“擺渡人”,他也要做這樣的“擺渡人”,這樣才能惠澤更多患者,才能不違學醫初心,不負祖國期望。

記者採訪姚玉峰已經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慨。他嚴格要求自己、用仁心對待患者,牢記知識份子報效家國的使命,不愧為時代的楷模。他閃耀的人性光輝正像一盞明燈,不僅點亮患者的生命,還照亮醫者的世界,激勵著他們不忘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初心。

人物名片

鄭裕國

科技成果惠百姓

鄭裕國,浙江工業大學教授。2017年底,他與浙江大學朱利中教授成功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增選名單。另外,在中國科學院公佈的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中,浙江大學的吳朝暉教授和楊德仁教授上榜。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唐納德·格里爾遜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集結號”。新的一年裡,科技工作者要繼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立足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勤奮工作、努力鑽研、立志善成,致知於行,努力將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鄭裕國

新年回訪

新年伊始,鄭裕國院士依舊忙碌。上午8時開早會,他通常7時30分就會來到學校,到晚上10時才回家。

鄭裕國團隊最為大家熟知的科研成果是糖尿病治療重大藥物——阿卡波糖片,以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重大基礎藥物——阿托伐他汀鈣片。除了聚焦重大公共衛生難題,作為生物工程學專家,鄭裕國團隊也一直致力於用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產品。

冬蟲夏草作為我國珍稀、特有的傳統真菌藥材,具有免疫調節、抗菌、降血糖血脂等功效,但野生數量極為有限。如何通過現代生物技術突破資源瓶頸,如何利用人工方法生產冬蟲夏草,為普通百姓提供安全、有效、高品質的冬蟲夏草菌粉,成了鄭裕國團隊致力攻克的技術難關。

10多年前,鄭裕國團隊聯合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開始利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模擬野生冬蟲夏草生長自然環境培養冬蟲夏草菌絲體,經過在冬蟲夏草深層發酵生產方面長年攻關,最終用現代生物技術合作開發出了“百令膠囊”冬蟲夏草菌粉,該技術改變了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的生產模式。

該產品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實現了冬蟲夏草菌粉產品生產技術的自主創新,大幅提高了冬蟲夏草菌粉產品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推動了中藥現代化進程,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2015年至2017年,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冬蟲夏草菌粉產品銷售60多億元,累計利潤14億元,累計納稅12億元。

鄭裕國總是耐心帶著年輕人到各大企業調研。“只坐在實驗室裡是永遠無法瞭解大眾真實需求的。”鄭裕國說,他最看重實用性,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科研成果提高普通大眾的生活品質,惠及民生。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更看重如何培養科研人才。

編輯:甘玲 校對:項明祥 章曉建 施洋洋

卻仍然無法看見世界。經“姚氏角膜移植”術後,李大伯的視力恢復到0.4,這也給他和他的家人帶來巨大的快樂。

“每每看到患者睜開雙眼,看清世界,我就感到特別幸福,由衷地替他們高興。”姚玉峰說,多年前他選擇眼科專業、學成歸國,就立志要為更多患者帶去光明,讓更多人擁有美好的生活。

姚玉峰最欣慰和驕傲的事兒,莫過於看到他培養的學生用“姚氏法”治療患者,及時給患者送去光明。他常說,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有10個、100個、1000個姚玉峰,就可以讓更多人減輕痛苦、重見光明。正因為這種純粹的想法,從2009年起,他便開始舉辦培訓班,毫無保留地把獨門絕技傳授於人。

有人覺得他這樣做很傻,但他說,是祖國給了他出國留學的機會,讓他接觸到更前沿的科技。在他成長的路上,有很多人成為他的“擺渡人”,他也要做這樣的“擺渡人”,這樣才能惠澤更多患者,才能不違學醫初心,不負祖國期望。

記者採訪姚玉峰已經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慨。他嚴格要求自己、用仁心對待患者,牢記知識份子報效家國的使命,不愧為時代的楷模。他閃耀的人性光輝正像一盞明燈,不僅點亮患者的生命,還照亮醫者的世界,激勵著他們不忘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初心。

人物名片

鄭裕國

科技成果惠百姓

鄭裕國,浙江工業大學教授。2017年底,他與浙江大學朱利中教授成功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增選名單。另外,在中國科學院公佈的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中,浙江大學的吳朝暉教授和楊德仁教授上榜。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唐納德·格里爾遜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科技工作者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集結號”。新的一年裡,科技工作者要繼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立足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勤奮工作、努力鑽研、立志善成,致知於行,努力將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鄭裕國

新年回訪

新年伊始,鄭裕國院士依舊忙碌。上午8時開早會,他通常7時30分就會來到學校,到晚上10時才回家。

鄭裕國團隊最為大家熟知的科研成果是糖尿病治療重大藥物——阿卡波糖片,以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重大基礎藥物——阿托伐他汀鈣片。除了聚焦重大公共衛生難題,作為生物工程學專家,鄭裕國團隊也一直致力於用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產品。

冬蟲夏草作為我國珍稀、特有的傳統真菌藥材,具有免疫調節、抗菌、降血糖血脂等功效,但野生數量極為有限。如何通過現代生物技術突破資源瓶頸,如何利用人工方法生產冬蟲夏草,為普通百姓提供安全、有效、高品質的冬蟲夏草菌粉,成了鄭裕國團隊致力攻克的技術難關。

10多年前,鄭裕國團隊聯合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開始利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模擬野生冬蟲夏草生長自然環境培養冬蟲夏草菌絲體,經過在冬蟲夏草深層發酵生產方面長年攻關,最終用現代生物技術合作開發出了“百令膠囊”冬蟲夏草菌粉,該技術改變了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的生產模式。

該產品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實現了冬蟲夏草菌粉產品生產技術的自主創新,大幅提高了冬蟲夏草菌粉產品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推動了中藥現代化進程,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2015年至2017年,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冬蟲夏草菌粉產品銷售60多億元,累計利潤14億元,累計納稅12億元。

鄭裕國總是耐心帶著年輕人到各大企業調研。“只坐在實驗室裡是永遠無法瞭解大眾真實需求的。”鄭裕國說,他最看重實用性,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科研成果提高普通大眾的生活品質,惠及民生。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更看重如何培養科研人才。

編輯:甘玲 校對:項明祥 章曉建 施洋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