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管又有動盪,聯想何時能有起色?華為手機被擱淺,AT&T反悔了?

一、高管又傳動盪消息, 聯想何時能有起色?

聯想手機業務, 連續折了兩位聯想重臣——劉軍、陳旭東之後, 難道又要折掉第三位重臣——喬健?

一系列資訊說明, 喬健上任聯想移動一年之後, 聯想移動不僅沒有起色, 甚至連原點都回不去了。

為什麼空降高管相繼離職?

記者先從最近大家都關心的常程回歸說起:前神奇工廠聯合創始人、ZUK手機CEO常程已經於2017年的12月28日回歸聯想移動中國區。 據瞭解, 常程不是一個人回歸, 而是帶著百人左右產品團隊整體回歸。 這裡面比較微妙的是, 常程回歸後負責聯想移動中國的產品,

而去年空降聯想移動的薑震此前也是負責聯想移動中國的產品。 未來兩個人怎麼分工?

據記者得到的消息, 常程的回歸, 似乎也預示著薑震有可能離職。

其實對於薑震離職的可能性, 在內部已經引起猜測, 去年連續空降的幾位高管正在陸續離開。

此前, 12月初, 上任不滿十個月的聯想MBG中國業務常務副總裁馬道傑從聯想離職, 而原來服務於聯想手機的彭貝力則回歸聯想, 擔任聯想手機業務中國業務銷售副總裁。 彭貝力於2016年離開聯想去樂視手機, 近期又回到聯想, 頗有救場的意味。

其實, 外界只關注到馬道傑的離開, 並沒有關注到在馬道傑之前虞杲已經離職。

據獲悉, 虞杲空降後是負責聯想移動中國區的銷售。

虞杲此前是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總經理, 聯想曾寄望于虞杲能夠打通運營商管道。 但是在虞杲上任數月後, 聯想最重要的年度產品——青柚並沒能順利進入中國移動的管道, 這也是虞杲離職的最直接原因。

在虞杲離職後, 負責戰略轉型及業務突破的馬道傑接手了虞杲的工作, 負責全國銷售, 彼時正是MOTO2018發佈前夕。 MOTO2018是馬道傑一手打造的產品, 對標三星高端的心系天下系列。

在MOTO2018發佈之後, 接手全國銷售的馬道傑用了一個月時間去摸底各地市場。 但就在馬道傑一個月摸底回來之後, 就提出了辭職。 “這一個月他在下面市場跑, 可能是感覺到市場非常不樂觀。 ”據聯想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虞杲的離開並不突然, 大家似乎都有預感,

但馬道傑的離開卻非常突然, 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

空降聯想移動時, 馬道傑是負責戰略轉型及業務突破, “過去十個月, 很多戰略和打法, 都是按照馬道傑的思路來的, 喬健也非常倚重馬道傑。 他突然辭職, 未來的戰略又看不清了。 ”

喬健接手聯想移動業務有一年多時間, 她去年最主要幹的一件事就是重新搭班子, 先後五位高管空降聯想MBG:

原三星通信研究所、產品研發高管薑震加盟聯想負責聯想MBG中國業務的產品;

原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總經理虞杲加盟聯想移動負責中國區的管道銷售管理;

原中國電信終端公司市場銷售部總經理朱涵加入聯想移動負責戰略運營;

原中國電信終端總經理馬道傑加盟聯想移動負責戰略轉型及業務突破;

原戴爾中國市場部總監, 摩托羅拉中國品牌行銷負責人陸旻軒加入聯想移動負責品牌行銷和推廣。

到目前為止不到一年時間, 虞杲、馬道傑已經離開, 薑震的境況也非常微妙。 特別是常程的回歸, 在內部人士看來, 可能是為薑震離開做準備。

人事動盪、戰略搖擺, 收購MOTO三年多後依然沒有找到方向

其實, 無論薑震是否離開, 在虞杲和馬道傑的先後離開之後, 已經等於宣告喬健希望用一支空降部隊重塑聯想移動的計畫夭折。 那麼, 喬健會不會繼劉軍、陳旭東之後, 也黯然離開聯想移動業務呢?仍未可知。

擺在聯想移動業務面前的, 還有更多的未知。

楊元慶曾表示, 聯想移動業務未來只保留MOTO一個品牌。

在去年的一系列調整之後, 砍掉了聯想、ZUK等品牌, 但我們發現最近聯想品牌又復活了。

2017年底, 聯想悄然上架了一款千元雙攝全面屏手機——K320t, 定價為999元。 但1月4日10點搶購拍下立減200元。 這款悄然復活的聯想品牌手機在摩托羅拉官網、聯想官網、天貓、京東, 以及聯想和中國移動線下實體店同步開售。據聯想內部人士透露,2018年還會有一系列的聯想品牌手機發佈。

一會兒收縮、精簡品牌,一會兒又復活品牌,顯然聯想移動的戰略一直沒有想明白。而隨著最近的一系列人事變動,戰略又進入一個新的迷茫期。

2015年初完成對MOTO的收購之後,不僅雙方的協同合力沒有產生,反而是雙雙下降。在國內,聯想手機從市場第一下滑到“拿著望遠鏡”也看不到了。而MOTO原本在全球市場影響力還不錯,在一些國家、市場排名也比較靠前。與聯想合併時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三,如今根據最新資料已經下滑到全球第七。

這種下滑並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

先看中國區業務。聯想移動中國業務隨著幾位高管的離開,可以預見2017年的努力幾乎全部白費,喬健上任後的變革一夜回到解放前。常程回歸,可能只是新一輪調整的開始,後面還將會有人事、戰略的一系列變化。

再看海外業務。MOTO全球的管理層在近三年也是頻繁換人,一些曾經強勢的市場正在被蠶食。兩年前還在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MOTO,現在已經被小米、OPPO、vivo擠掉。整個東南亞市場正在爆發,但MOTO和聯想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以享受紅利。北美市場MOTO尚有不錯的表現,但2018年華為將是北美市場最大的變數,而從產品定位上來看,MOTO最有可能是華為進軍北美最大的“受害者”。

擺在聯想移動業務面前的,一切都是不確定,而且是一種相對悲觀的不確定。記者在2017年2月曾在《太著急!頻繁換帥難解聯想手機之困》一文中認為,聯想對於收購MOTO之後急於看到市場效果,一旦不達預期就換帥,人事變動導致戰略搖擺,結果是三年以來業績在動盪中快速下滑。

聯想移動業務未來面臨著什麼?現在的結果是否會導致繼劉軍、陳旭東之後,喬健也折戟移動業務?在幾次調整卻越調越差之後,這支團隊的士氣還能重燃嗎?聯想移動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記的情況下,是否會併入聯想中國再由劉軍操盤?聯想企業級和PC兩大業務原本就不高的利潤,還能經得起移動業務這樣虧損多久?

去年喬健上任後,連續空降五位元大將,其實記者真心希望看到聯想移動能夠重聚力量,明確戰略,慢慢復蘇。但現在看,這個願望可能落空了,不禁替聯想移動扼腕。

結束語

聯想2005年收購IBM PC業務,從而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業,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經典案例。而聯想收購MOTO這三年多,應該算是一個失敗的經典案例。聯想真的應該認真複盤這三年的戰略,或許能夠更清醒地面對自己的未來,也會對整個行業是一個借鑒。

二、華為手機或將擱淺,美運營商AT&T“反悔”了?

據知情人士消息稱,AT&T已經放棄了與華為合作,不在美國售賣華為智能手機。

外界預計華為週二將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大展上宣佈與AT&T達成協議,標誌著該公司首次與美國大型運營商合作銷售手機。該公司目前是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但卻基本被隔絕在美國市場之外。

華為也是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而2012年的一份美國國會報告對華為設備的安全性表示擔憂。華為否則相關指控,並表示該報告存在政治動機。

目前還不清楚身為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的AT&T是否改變了想法。該公司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華為發言人也拒絕透露與AT&T溝通的詳情,只是表示,“華為已經通過在全球和美國市場推出高端設備證明了能力。”

華為手機可以通過線上零售商和部分美國實體零售商銷售,但並沒有通過大型移動運營商的捆綁套餐出售。

AT&T的決定對華為構建全球頂尖智慧手機品牌的計畫構成打擊。華為消費業務負責人余承東在2017年2月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希望華為“或許能在2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品牌,並在5年內成為市場領頭羊。

以及聯想和中國移動線下實體店同步開售。據聯想內部人士透露,2018年還會有一系列的聯想品牌手機發佈。

一會兒收縮、精簡品牌,一會兒又復活品牌,顯然聯想移動的戰略一直沒有想明白。而隨著最近的一系列人事變動,戰略又進入一個新的迷茫期。

2015年初完成對MOTO的收購之後,不僅雙方的協同合力沒有產生,反而是雙雙下降。在國內,聯想手機從市場第一下滑到“拿著望遠鏡”也看不到了。而MOTO原本在全球市場影響力還不錯,在一些國家、市場排名也比較靠前。與聯想合併時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三,如今根據最新資料已經下滑到全球第七。

這種下滑並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

先看中國區業務。聯想移動中國業務隨著幾位高管的離開,可以預見2017年的努力幾乎全部白費,喬健上任後的變革一夜回到解放前。常程回歸,可能只是新一輪調整的開始,後面還將會有人事、戰略的一系列變化。

再看海外業務。MOTO全球的管理層在近三年也是頻繁換人,一些曾經強勢的市場正在被蠶食。兩年前還在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MOTO,現在已經被小米、OPPO、vivo擠掉。整個東南亞市場正在爆發,但MOTO和聯想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以享受紅利。北美市場MOTO尚有不錯的表現,但2018年華為將是北美市場最大的變數,而從產品定位上來看,MOTO最有可能是華為進軍北美最大的“受害者”。

擺在聯想移動業務面前的,一切都是不確定,而且是一種相對悲觀的不確定。記者在2017年2月曾在《太著急!頻繁換帥難解聯想手機之困》一文中認為,聯想對於收購MOTO之後急於看到市場效果,一旦不達預期就換帥,人事變動導致戰略搖擺,結果是三年以來業績在動盪中快速下滑。

聯想移動業務未來面臨著什麼?現在的結果是否會導致繼劉軍、陳旭東之後,喬健也折戟移動業務?在幾次調整卻越調越差之後,這支團隊的士氣還能重燃嗎?聯想移動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記的情況下,是否會併入聯想中國再由劉軍操盤?聯想企業級和PC兩大業務原本就不高的利潤,還能經得起移動業務這樣虧損多久?

去年喬健上任後,連續空降五位元大將,其實記者真心希望看到聯想移動能夠重聚力量,明確戰略,慢慢復蘇。但現在看,這個願望可能落空了,不禁替聯想移動扼腕。

結束語

聯想2005年收購IBM PC業務,從而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業,算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經典案例。而聯想收購MOTO這三年多,應該算是一個失敗的經典案例。聯想真的應該認真複盤這三年的戰略,或許能夠更清醒地面對自己的未來,也會對整個行業是一個借鑒。

二、華為手機或將擱淺,美運營商AT&T“反悔”了?

據知情人士消息稱,AT&T已經放棄了與華為合作,不在美國售賣華為智能手機。

外界預計華為週二將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大展上宣佈與AT&T達成協議,標誌著該公司首次與美國大型運營商合作銷售手機。該公司目前是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但卻基本被隔絕在美國市場之外。

華為也是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而2012年的一份美國國會報告對華為設備的安全性表示擔憂。華為否則相關指控,並表示該報告存在政治動機。

目前還不清楚身為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的AT&T是否改變了想法。該公司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華為發言人也拒絕透露與AT&T溝通的詳情,只是表示,“華為已經通過在全球和美國市場推出高端設備證明了能力。”

華為手機可以通過線上零售商和部分美國實體零售商銷售,但並沒有通過大型移動運營商的捆綁套餐出售。

AT&T的決定對華為構建全球頂尖智慧手機品牌的計畫構成打擊。華為消費業務負責人余承東在2017年2月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希望華為“或許能在2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品牌,並在5年內成為市場領頭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