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濱海新區承接非首都功能大有可為

渤海早報記者 劉長海

今年, 濱海新區將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 統籌推進要素轉移精准化、產業承接集聚化、園區建設專業化, 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中增創發展新優勢, 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加快形成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聚效應和示範效應。

突出三大主攻方向

今年, 濱海新區將著力在抓項目、聚人氣、優功能等三大主攻方向上下功夫, 拓展協同領域, 放大協同效應。

狠抓協同項目引進, 緊盯央企總部、大院大所等高端專案, 瞄準首都教育文化衛生等優質資源, 深化對接合作,

推動一批大專案好項目落戶新區, 全年引進協同專案360個以上, 投資額突破1000億。 綜合發力聚集人氣。

堅持以政策引人、專案聚人、環境留人, 創新人才住房保障機制, 讓人才政策更加立體、更具吸引力, 打開人才湧入的大門, 搭起人盡其才的舞臺, 營造創新創業的環境, 培育人才齊聚、活力迸發的生態濕地。

增強戰略合作功能, 深化港口、機場協同, 發展海鐵、空鐵聯運, 提升國際航運功能;深化科技協同, 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提升研發轉化功能;深化金融協同, 加快金融創新, 提升金融服務功能。

做強五大承接載體

今年, 濱海新區將重點打造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歐先進製造產業園、航空物流區、南港工業區、未來科技城五大承接載體。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打造協同創新載體, 開展跨區域利益共用機制創新試點, 設立產業發展基金, 引導創新要素加快聚集, 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新註冊各類協同創新機構400家以上。

中歐先進製造產業園打造先進製造國際合作載體, 設立技術展示交易平臺, 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 推動高端裝備製造創新資源和產業環節加快聚集。

航空物流區打造航空產業創新載體, 提升口岸貿易功能, 開通2個進境指定口岸, 擴大航空貨運規模, 貿易總額突破6000億。

南港工業區打造石化產業發展載體, 推動中石化LNG、領航潤滑油等項目儘快投產, 開工建設中沙新材料園、“兩化”搬遷等重大專案, 拉長產業鏈條, 增強輻射能力。

未來科技城打造研發轉化載體, 重點發展環境技術、健康醫療和旅遊休閒產業, 加快建設產業高端、環境友好的京津戰略合作示範區。

精准功能區產業定位

為了聚焦解決產業分散化、同質化問題, 更加注重錯位發展, 打造一批全產業鏈產業集群, 濱海新區將五大功能區的產業進行精准定位。

開發區鞏固提升汽車、醫藥健康等優勢產業, 加快發展智慧產業和金融業, 建設醫療大資料產業基地和“互聯網+”產業基地, 推動一汽大眾、一汽豐田項目建成投產, 開工建設三星SDI、修正藥業等重大專案, 推進京東智慧物流、金融會展中心投入運營。

保稅區重點聚焦口岸貿易、生物技術、智慧製造、高端裝備等領域, 建設GE中國智慧製造技術中心、聯想創投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

加快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 增強保險產業園吸附力。

高新區集中發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 推動國能、恒天新能源汽車建成投產, 形成3萬輛整車生產能力, 加快匯安匯電池隔膜、力神100億瓦時動力電池、清華紫光雲總部等重點專案建設。

東疆保稅港區重點發展融資租賃、國際貿易、航運物流, 建成全國性租賃資產平臺, 加快發展租賃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運快件等新業態, 推動中鐵高端設備再製造中心建成運營。

中新生態城發展文化創意、旅遊健康和智慧產業, 建設國際一流的電子競技運動中心和5G聯合創新實驗室, 確保國家海洋博物館開館展出,

推動華為、太極等智慧城市專案運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