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張報紙與一座城市的故事|呂振:一個愛好 一種情懷 一份責任

【人物小傳】

(呂振在魯迅故居)

呂振, 1985年出生于張家窪街道西王善村, 先後於口鎮中心中學、萊蕪二中學習。 2004年考入青島大學中文系,

畢業後進入青島日報社從事編輯工作。 2010年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山東大學中文系, 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 2013年, 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宣部文藝局。 現為中宣部文藝局主任科員。

題記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 在前進途中, 有平川也有高山, 有緩流也有險灘, 有麗日也有風雨, 有喜悅也有哀傷。 心中有陽光, 腳下有力量, 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 才能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人生。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殷切期望。 願與家鄉的青年共勉。

北京南鑼鼓巷,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一個明顯高出別人一頭的年青人向我們熱情的招手, 然後把我們引到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院落。

也許是曾幹過報紙編輯的緣故, 呂振接受採訪很有條理,

“我從求學工作經歷、業餘時間寫作、來北京後如何宣傳萊蕪三個方面, 介紹下自己吧”。

(呂振在上海外灘)

熱愛寫作——其創作的《大學, 夢想與青春賽跑》

曾位列當當網同類書籍暢銷排行榜前10名

應該說, 在中學階段, 呂振是屬於學習成績比較普通的學生,

全班70人, 他排在四五十名, 後來學文科, 才“進步”到班級10多名。

儘管成績一般, 但他的名氣卻不小。 上初中時, 就在校刊《啟明星》發表過4篇文章;在高中時, 擔任過校報《二中學苑》主編和校刊《吐絲》散文版主編, 並發表一系列文章和40多首古詩詞。

“連我自己都覺得很奇怪, 我從小幾乎沒看過動畫片, 也沒讀過武俠小說。 ”呂振說道, 和其他孩子不同, 他只對文學著作感興趣, 魯迅、巴金、老舍以及外國文學作品讓他如醉如癡。 14歲時, 爺爺送給他的生日禮物《餘秋雨散文集》更是讓他愛不釋手。

直到高二時, 由於“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出路”, 呂振才收了收喜愛閱讀的心, 專心致志複習起來, 最終考入青島大學中文系。 大學豐富的圖書資源, 讓他像一個饑渴的孩子盡情地吮吸著營養,

也讓他的文學才華充分釋放。 大學期間, 他主持了校刊《青大園》和海子文學社, 並在《青島大學報》上發表了一些散文, 部分作品收錄進《全國散文作家精品集》。 同時他還在全校獨創了班刊《指尖草》, “共出版10期, 在學校裡影響很大”。

大學畢業後, 呂振進入青島日報社工作。 一次受邀回母校做報告, 在交流時他發現很多大學生不知道怎樣過好大學生活, 就決定寫一本書, “指導學弟學妹們過好大學生活, 進而尋找適合自己的路”。

於是, 他邊工作邊構思邊寫作, 一年後, 《大學, 夢想與青春賽跑》一書成稿, 由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鄭春教授作序,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馬瑞芳教授撰寫推薦語。 此書一經出版,

立刻受到大學生的熱捧, 一度位列當當網同類書籍暢銷榜前10名。

(呂振與恩師、著名魯迅研究專家馮光廉先生)

致敬先賢——用個人獨特的方式

紀念中國新文學發軔100周年

因考慮到青島日報社的平臺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景, 2010年, 他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考取山東大學中文系, 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當時親戚朋友並不贊同,認為現在的工作崗位很不錯,研究生畢業後也不一定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

研究生畢業時,他翻檢自己發表的作品,發現不少作品仍頗有韻味,於是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人間情懷》,以作為自己青春歲月的見證。此書由我國著名現代文學史家馮光廉教授和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賀仲明教授分別作序,彙集了他大學、研究生期間創作的近百篇散文、評論文章。其中第一輯《戀故鄉》中帶著濃濃鄉土情結的11篇文章記錄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童年。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自大學始,他便注重收藏書籍,“我大學畢業時,往家裡運了20個箱子的書籍,至少1000本,現在家裡、辦公室最多的東西就是書。”

他的藏書中,最有特色的當是名家簽名本,有的是作家本人簽名送給他的,比如莫言、劉震雲、余華、遲子建、張煒等,有的是他從各地舊書攤和舊書拍賣市場上買來的,比如葉聖陶、冰心、曹禺等大家的著作,這些名人墨蹟非常珍貴。

1917年,胡適和陳獨秀相繼在《新青年》雜誌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通常,人們把這一年作為“新文學”的起點。“我覺得應該為中國新文學發軔100周年做點什麼,以自己的方式向先賢們致敬。”呂振遂萌生了編著一本書的念頭,精選現當代100位著名作家和學者的100本簽名本,附上封面和簽名圖片,再為每本書撰寫一篇評述性的文章,然後結集出版。“這是一件很有紀念意義的事。”一說起來,呂振就興奮不已。

這一創作工程堪稱浩大,經過一年時間的寫作,他向新文學100周年獻禮的作品《書人書事——我收藏的簽名本》終於收官,並交予出版社,將於春節前出版,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專門用毛筆題寫書名寄來。“整本書的構思和寫作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以及夜晚孩子入睡後完成的。為了寫這本書,我閱讀了四五百本參考書,搜索了1000多萬字的材料。”

“文學創作純粹是愛好,都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並沒有影響工作,勤動腦勤寫作反而會促進工作。”呂振說。自從他研究生畢業後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到中宣部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榮立三等功,2017年還被評為中央直屬機關青年崗位能手。

(呂振與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交流)

宣傳家鄉——《五個養老重塑孝文化》等一批介紹萊蕪的文章

被中央、省級媒體刊發、轉載

“每當工作疲憊,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憶起那片生我養我的熱土,那裡的鄉音鄉情,山川風物,時時滋養我疲憊的軀體,給我以心靈的慰藉。”這是呂振在其散文《我的鄉土情結》中寫的一段話,濃濃的家鄉之戀躍然紙上。

“我這個人,鄉土情結很重。”呂振說。每次回到家鄉,他都就一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研,有所感觸時就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推介。他撰寫的我市《五個養老重塑孝文化》、《用傳統文化精髓為青少年鑄魂》等文章在中宣部內刊、光明日報刊發,並被中國文明網等重要網站轉載;推介萊蕪舊志歷史的《嬴牟舊志 人文新邦》在大眾日報發表……還有很多介紹和反映萊蕪文化發展和鄉村變化的文章見諸報端。

悠悠母校情,拳拳學子心。目前,呂振為感恩母校,正抓緊整理自己的書籍,選出了自己珍藏的600本文史和當代文學為主的書籍,計畫捐贈給萊蕪二中圖書館,為母校發展聊表寸心。

“今年整個國慶假期,我都在忙這件事,每一本書我都簽上名、蓋上章,並且將書目錄入電腦,雖然很累,但覺得很幸福。”呂振笑著說。

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當時親戚朋友並不贊同,認為現在的工作崗位很不錯,研究生畢業後也不一定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

研究生畢業時,他翻檢自己發表的作品,發現不少作品仍頗有韻味,於是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人間情懷》,以作為自己青春歲月的見證。此書由我國著名現代文學史家馮光廉教授和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賀仲明教授分別作序,彙集了他大學、研究生期間創作的近百篇散文、評論文章。其中第一輯《戀故鄉》中帶著濃濃鄉土情結的11篇文章記錄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童年。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自大學始,他便注重收藏書籍,“我大學畢業時,往家裡運了20個箱子的書籍,至少1000本,現在家裡、辦公室最多的東西就是書。”

他的藏書中,最有特色的當是名家簽名本,有的是作家本人簽名送給他的,比如莫言、劉震雲、余華、遲子建、張煒等,有的是他從各地舊書攤和舊書拍賣市場上買來的,比如葉聖陶、冰心、曹禺等大家的著作,這些名人墨蹟非常珍貴。

1917年,胡適和陳獨秀相繼在《新青年》雜誌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通常,人們把這一年作為“新文學”的起點。“我覺得應該為中國新文學發軔100周年做點什麼,以自己的方式向先賢們致敬。”呂振遂萌生了編著一本書的念頭,精選現當代100位著名作家和學者的100本簽名本,附上封面和簽名圖片,再為每本書撰寫一篇評述性的文章,然後結集出版。“這是一件很有紀念意義的事。”一說起來,呂振就興奮不已。

這一創作工程堪稱浩大,經過一年時間的寫作,他向新文學100周年獻禮的作品《書人書事——我收藏的簽名本》終於收官,並交予出版社,將於春節前出版,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專門用毛筆題寫書名寄來。“整本書的構思和寫作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以及夜晚孩子入睡後完成的。為了寫這本書,我閱讀了四五百本參考書,搜索了1000多萬字的材料。”

“文學創作純粹是愛好,都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並沒有影響工作,勤動腦勤寫作反而會促進工作。”呂振說。自從他研究生畢業後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到中宣部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榮立三等功,2017年還被評為中央直屬機關青年崗位能手。

(呂振與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交流)

宣傳家鄉——《五個養老重塑孝文化》等一批介紹萊蕪的文章

被中央、省級媒體刊發、轉載

“每當工作疲憊,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憶起那片生我養我的熱土,那裡的鄉音鄉情,山川風物,時時滋養我疲憊的軀體,給我以心靈的慰藉。”這是呂振在其散文《我的鄉土情結》中寫的一段話,濃濃的家鄉之戀躍然紙上。

“我這個人,鄉土情結很重。”呂振說。每次回到家鄉,他都就一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研,有所感觸時就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推介。他撰寫的我市《五個養老重塑孝文化》、《用傳統文化精髓為青少年鑄魂》等文章在中宣部內刊、光明日報刊發,並被中國文明網等重要網站轉載;推介萊蕪舊志歷史的《嬴牟舊志 人文新邦》在大眾日報發表……還有很多介紹和反映萊蕪文化發展和鄉村變化的文章見諸報端。

悠悠母校情,拳拳學子心。目前,呂振為感恩母校,正抓緊整理自己的書籍,選出了自己珍藏的600本文史和當代文學為主的書籍,計畫捐贈給萊蕪二中圖書館,為母校發展聊表寸心。

“今年整個國慶假期,我都在忙這件事,每一本書我都簽上名、蓋上章,並且將書目錄入電腦,雖然很累,但覺得很幸福。”呂振笑著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