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變什麼?怎麼變?——甘肅省農村“三變”改革初探

深化改革 力促發展

變什麼?怎麼變?

——全省農村“三變”改革初探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孫海峰

長期以來, 我省農村資源分散、資金分散、農民分散的狀況十分嚴重, 難以適應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需要, 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優越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集體經濟實力始終難以增強。

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去年以來, 我省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 抓住了“統”得不夠的農村改革癥結, 通過股權紐帶, 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各類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農民增收的管道多起來,

促進了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推動了農村改革由過去的“裂變”轉向“聚變”, 實現個人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相互配合、協調發展, 讓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優越性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 “三變”改革已成為我省農村改革的生動實踐。 那麼在實踐中, 我省又是怎樣解決遭遇的各種問題的呢?

問題一:資源如何變資產

在資源變資產的實踐中, 我省一方面依託自然資源, 將土地、森林、草地、荒山、灘塗、水域等自然資源清理核查、確權頒證、評估認定, 入股到經營主體, 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另一方面對集體房屋、建設用地(物)、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產使用權進行有效盤活,

入股到經營主體, 使不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楊灣村地處莊浪縣朱店鎮南部山區, 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由於耕作不便、產出效益低、外出務工人員多, 成片的梯田變成了撂荒地。 如何讓解決了溫飽問題的水準梯田發揮出更大效益, 幫助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是擺在楊灣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去年, 由村“兩委”牽頭組建了冠林園果品專業合作社, 採取投地、投園、投勞、投技等方式, 動員村民把2525畝撂荒地、75畝村集體土地和村裡建成的500畝矮化密植園入股到合作社, 集中發展蘋果產業, 徹底把撂荒閒置的“死”資源變成了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山丹縣李橋鄉高廟村將改革發展的重點放在了創新集體資產管理方式上,

將廢棄的集體灘塗地、林地入股到山丹縣高廟鄉村旅遊合作社, 實現了農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 形成資源疊加效應。 兩年來, 合作社、企業共吸納集體土地110多畝, 四荒地65畝和30畝的林地、水面, 全部轉為村社持有的股權, 沉睡的資源真正活了起來。

問題二:資金怎樣變股金

當沉睡的資源被逐步盤活後, 如何將零散的資金整合起來, 使之在開發資源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是農村“三變”改革中必須妥善解決的關鍵問題。

為此, 我省各試點地區主要採取了整合、量化、投入等步驟。 通過整合, 原本由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生產發展類資金、農業生態修復和治理資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等,

被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股金, 通過集中投入、產業帶動、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等方式, 投放到效益較好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形成股權, 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 資金的使用效益成倍提高, 原本的“一次性”投入也轉變為“持續性”增收, 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逐漸形成了。

在實踐中, 永靖縣將盤活資源與整合資金合二為一, 將農機、林業、水保等涉農部門分散閒置的資源資產, 通過打包評估作價, 整合成20多億元的優質資產, 按照“國有龍頭企業(民營骨幹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 組建成立了縣屬國有劉家峽農業集團, 下設種業、草業、電子商務、農機服務4家子公司, 開展良種培育、飼草加工、農機服務、電子商務、百合汁飲料研發生產銷售等業務,

促進了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目前, 公司已實現產值500多萬元, 實現淨利潤200多萬元。

基層黨支部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改革的主要帶動力量。 謝家村位於舟曲縣東山鄉東部, 現有人口364人, 貧困人口就有41人。 在改革中, 該村摸索出“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 以東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經營主體, 對村集體、農戶現有資源、資金進行產權評估、股比分配, 同時將上級扶持發展資金, 分配折股到合作社, 帶動村集體、農戶和貧困戶共同發展。 年底, 按照合作社、村集體、農戶三塊占比比例, 進行分紅。

目前, 東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出欄土雞及土雞苗50萬隻, 年實現銷售收入460萬元以上。 每年除為合作社社員和本村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土雞苗60只,還提供圈舍修建、飼料加工疫病防治和養殖技術指導等各方面服務。僅此一項,就使入社農戶年增收2400元,充分發揮了資源、資金的聚集效應。

問題三:農民怎麼變股東

“三變”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的資源(包括土地)、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經營主體,成為股權投資人,參與分紅。通過這種辦法,可以有效轉變農民的投資方式、創業方式、就業方式和增收方式,讓農戶成為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參與者和受益人。

在農民變股東的過程中,各地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中,以“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最有特點。

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是“俄界會議”舊址所在地,在實施農民變股東的過程中,這個村採取了“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高吉村首先成立了高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緊接著將45戶村民的150畝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獲得貸款450萬元。合作社獲得資金後,再由合作社與迭部縣俄界旅遊開發公司、高吉村黨支部三方達成協議,分別出資,共同發展高吉村的集體文化旅遊產業和芍藥種植,並聯合組建了高吉村文旅綜合體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合作社占一半以上的股權,俄界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占近40%的股權,村黨支部占4.4%的股權。此外,全村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也按每戶2萬元,6%-8%保底分紅的方式通過簽訂協定入股公司。公司在產生利潤後,將利潤的4%作為公積金,利潤的50%將用於按比例分紅;利潤的10%,包括村黨支部4.4%的股權分紅將作為產業幫扶的專項資金,用於帶動周邊村組發展連片的產業基地。

在推動農民變股東的過程中,高臺縣巷道鎮東聯村則將確權頒證與“三變”改革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股份合作在村集體、合作社和社員之間,編織了一張利益聯結網,形成了多方共贏的格局。

東聯村首先將農村居民房屋產權(商業門店)、林權、日光溫室產權、養殖場(區)產權和農民在城鎮的房屋產權等“六權”進行資產評估,總值達6771萬元。評估完成後,村集體通過合作社向農商銀行注入擔保基金500萬元,再以“六權”抵押,獲得銀行貸款4980萬元。這部分資金被作為股金全部入股合作社。在獲得貸款的同時,合作社部分社員又籌措現金1250多萬元入股,使全村參股農戶達22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83.3%。2016年,按照“保底收益+按股份紅”的方式,合作社為社員分紅172萬元,促使全村群眾人均增收1683元,集體經濟增收89萬元。

正是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摸索,我省逐步解決了農村“三變”改革中的一個個難題,保證了改革有動力,資金有來源,農民有發展,不僅促進農村新型經營組織快速增長,而且有力地將各方力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促進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合力。

每年除為合作社社員和本村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土雞苗60只,還提供圈舍修建、飼料加工疫病防治和養殖技術指導等各方面服務。僅此一項,就使入社農戶年增收2400元,充分發揮了資源、資金的聚集效應。

問題三:農民怎麼變股東

“三變”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的資源(包括土地)、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經營主體,成為股權投資人,參與分紅。通過這種辦法,可以有效轉變農民的投資方式、創業方式、就業方式和增收方式,讓農戶成為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參與者和受益人。

在農民變股東的過程中,各地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中,以“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最有特點。

迭部縣達拉鄉高吉村是“俄界會議”舊址所在地,在實施農民變股東的過程中,這個村採取了“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高吉村首先成立了高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緊接著將45戶村民的150畝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獲得貸款450萬元。合作社獲得資金後,再由合作社與迭部縣俄界旅遊開發公司、高吉村黨支部三方達成協議,分別出資,共同發展高吉村的集體文化旅遊產業和芍藥種植,並聯合組建了高吉村文旅綜合體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合作社占一半以上的股權,俄界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占近40%的股權,村黨支部占4.4%的股權。此外,全村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也按每戶2萬元,6%-8%保底分紅的方式通過簽訂協定入股公司。公司在產生利潤後,將利潤的4%作為公積金,利潤的50%將用於按比例分紅;利潤的10%,包括村黨支部4.4%的股權分紅將作為產業幫扶的專項資金,用於帶動周邊村組發展連片的產業基地。

在推動農民變股東的過程中,高臺縣巷道鎮東聯村則將確權頒證與“三變”改革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股份合作在村集體、合作社和社員之間,編織了一張利益聯結網,形成了多方共贏的格局。

東聯村首先將農村居民房屋產權(商業門店)、林權、日光溫室產權、養殖場(區)產權和農民在城鎮的房屋產權等“六權”進行資產評估,總值達6771萬元。評估完成後,村集體通過合作社向農商銀行注入擔保基金500萬元,再以“六權”抵押,獲得銀行貸款4980萬元。這部分資金被作為股金全部入股合作社。在獲得貸款的同時,合作社部分社員又籌措現金1250多萬元入股,使全村參股農戶達22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83.3%。2016年,按照“保底收益+按股份紅”的方式,合作社為社員分紅172萬元,促使全村群眾人均增收1683元,集體經濟增收89萬元。

正是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摸索,我省逐步解決了農村“三變”改革中的一個個難題,保證了改革有動力,資金有來源,農民有發展,不僅促進農村新型經營組織快速增長,而且有力地將各方力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促進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合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