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寧明縣板棍鄉實施“蔗

—牛—菇—肥—蔗(牧草)”清晰顯現。

板棍鄉黨委、政府科學謀劃“蔗—牛—菇—肥”項目發展, 並在實踐中將各“子項目”因地適宜部署到各村。

在板棍社區浦下屯, 可存欄4000頭牛、年繁育3500頭幼牛的繁育科研生態養殖社區項目一期已完成牛棚架建。

目前養殖社區已經開始陸續引進牛犢, 計畫至2018年3月份達到存欄1000頭牛, 長遠規劃為2年時間內達到存欄4000頭牛的規模。 未來這裡將作為“源頭活水”, 不斷向全鄉提供養殖牛犢;

林貼村肉牛生態養殖基地, 這是寧明縣目前規模最大、標準化最高的養牛基地, 被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評為五星級生態養殖社區。

該養牛基地占地面積達32畝, 建設有標準化牛棚7間, 目前已投放架子牛超過1100頭。 據介紹, 林貼村養牛場每年可出欄2500頭育肥牛。 養殖基地去年3月份存欄肉牛300頭, 至8月已達1100多頭, 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除此以外, 在板棍鄉的國華村、叫隘村等地, 農戶有的種植牧草、有的領養架子牛, 以不同方式融入“蔗—牛—菇—肥”項目, 將迴圈產業鏈延續到村到屯, 讓更多農戶共用到扶貧專案帶來的實惠。 板棍全鄉有8個村(社區), 其中4個村屬於貧困村, 目前“蔗—牛—菇—肥”專案已經覆蓋了6個村(社區), 4個貧困村村民合作社都建立了一個規模80頭以上的肉牛生態養殖社區, 一個100畝以上牧草種植基地和一個利用閒置校舍建立年出茶樹菇10萬斤的生產基地,

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對於“蔗—牛—菇—肥”項目的規劃發展, 板棍鄉經過多年實踐, 探索出了一套“三農一社”的產業發展模式:

——讓農業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通過招商引資, 該鄉引進廣西旭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 並與縣農業投資公司共同組建甯明縣駱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依託公司專業管理及銷售平臺優勢, 與農戶實施“訂單農業”, 有效解決貧困戶缺少技術和銷售管道難題, 確保扶貧產業成長;

——讓農業投資公司發揮平臺運作作用。 由縣農業投資公司與縣農商行、貧困戶簽訂三方協定, 將符合相關條件的貧困戶所獲得的免抵押、免擔保的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基準利率、政府貼息的精准扶貧小額貸款,

由縣農投公司進行整合使用, 達到“集中引水、統一放水、精准滴灌”效果;

——讓貧困戶發揮參與主體作用。 在“蔗—牛—菇—肥”迴圈產業鏈中, 四重收益確保農戶樂於參與:通過種植牧草或領養肉牛得現金, 通過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和財政專項扶貧產業資金入股企業得股金, 通過出租土地給合作社種植牧草得租金, 通過到養殖基地務工得薪金;

——讓村民合作社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一方面, 發揮村民合作社組織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讓村民合作社在產業發展中獲益。 例如, 村合作社通過租賃群眾丟荒坡地種植牧草, 以出售牧草總收入的2%作為集體收入……以扶貧項目擊碎貧困村“空殼”,

為貧困村脫貧摘帽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 該鄉肉牛存欄近3000頭。 受“牛”主導, 全鄉種植牧草達2100畝, 農戶通過為牛場供應自種牧草實現平均每畝每年約1100元的增收;不少貧困戶以扶貧產業資金為抵押領養一頭犢牛, 飼養約10個月後由公司按增重部分每斤12元回購, 每頭約賺4000元;養殖基地吸收了不少貧困戶就業打工, 如在林貼養殖基地負責喂牛的貧困戶陳宣文一個月工資超2000元, 負責看守上松村養殖社區及蘑菇房的三塘屯貧困戶鄧海添月收入2400多元。 “蔗—牛—菇—肥”專案充分發展後, 可為當地提供超過300個就業崗位, 為每個貧困戶領養一頭架子牛以上, 種植茶樹菇2萬包以上, 同時還以每噸130—200元的價格收購甘蔗尾葉、玉米桔杆、水稻桔杆、花生桔杆等,

確實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新產業。

下一步, 規模化蘑菇生產基地、有機肥加工廠等項目真正開始運行後, “環環相生”的各產業將進一步凸顯發展成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