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標:茶葉村裡冬不閑

1月9日, 在歙縣長陔鄉長標村茶葉標準化廠房專案現場, 十多名工人正搶抓晴好天氣進行第二層樓鋼筋梁的捆紮, 為下一步的樓板澆築做準備。

長標村地處歙南山區, 交通相對閉塞, 但茶葉資源豐富, 是長標黃芽的主產地, 全村共有茶園面積2000多畝, 茶葉年產值達500萬元。 但多年來, 村內一直沒有一家上規模的茶葉加工廠, 賣茶難、效益低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茶農, 2017年10月, 在市縣鄉各級幫扶幹部積極爭取下, 總投資164萬元、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的長標村茶葉標準化廠房動工建設, 計畫在今年茶季前完工並對外招標承租。

看到村裡也將有一個大型茶廠, 村民都很開心。 “可以提高我們村茶葉的知名度, 賣茶也方便了, 價格也要高一點。 ”村民王政成滿懷希望地說。

村內道路等基礎設施也日漸完善。 去年11月份, 長標村投資33.79萬元新建了前門、橋頭等4個村民小組的生產便橋, 投資10多萬元硬化了茶園生產便道, 特別是4座水泥橋的建成, 解決了200戶村民在梅雨季節無法過河採茶的尷尬。 這幾座便橋雖然寬不過2米, 長不過10米, 卻都是 “致富橋”。 村民邵玉明告訴筆者, 以前要是下雨河裡漲水, 對面山的茶葉都是老掉了, 有了這個橋, 下雨天也不怕了, 而且更方便更安全。

據瞭解, 長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241人中, 已有56戶214人順利實現脫貧, 貧困發生率也從2014年的13%下降為目前的1.44%,

村集體經濟收入邁上10萬元臺階。 “下一步, 要在茶葉生產基地上做文章, 先期流轉300畝茶園, 用於茶廠配套的生產基地, 通過茶葉品種的改良、採摘工藝的改善, 努力把長標茶葉這個優質的產業資源轉化為市場資源, 給農民帶來綠色、穩定、持續的經濟收入。 ”長標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黃峰介紹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