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快看,2017年度食品監管十大關鍵字!

點擊“重慶食品藥品監管” 可以訂閱哦!

2017年食藥監關鍵字top榜

2018年到來, 大家對去年的年終盤點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國家盤點了2017十大網路詞彙,

什麼一帶一路、十九大都榜上有名。

我們食藥監, 可也是有自己的流行詞彙呢, 這些詞, 你都看過嗎?

關鍵字一:特殊食品註冊管理司

2017年4月,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成立特殊食品註冊管理司, 標誌著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進入註冊管理時代。

特殊食品註冊管理司成立後, 特殊食品註冊工作駛上快車道。 2017年5月, 國家總局發佈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標籤規範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與《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申請材料專案與要求(試行)(2017修訂版)》, 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有了“工具書”。 2017年8月3日, 國家總局公佈首批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名單, 22家企業的89個配方通過註冊。 截至目前, 已有超過900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獲批, 有關註冊現場核查工作也已啟動。

2017年11月, 國家總局發佈首批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目錄, 共有2家企業3個產品獲批。

2017年,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全面推進特殊食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強化特殊食品註冊與監管。

伴隨國家宏觀戰略的實施, 未來中國特殊食品產業將進入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 也是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關鍵字二:保健食品備案制

2017年1月,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一)》和《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一)》,

為進一步推行保健食品備案制打下基礎。 2017年4月28日, 國家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和《保健食品備案工作指南(試行)》, 保健食品備案工作全面啟動。 2017年5月1日, 國家總局保健食品備案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成功實現現場備案、關鍵技術資料自動生成、標準庫建立等步驟, 並具備電子文檔存檔功能。 由此, 我國已逐步形成“備案是多數、註冊審批是少數”的保健食品監管新格局。 保健食品備案制度有利於降低企業的入市成本, 提高審評審批效率。

關鍵字三:行政許可電子化

2017年11月21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第37號總局令, 對部分規章進行修改。 其中, 針對2015年8月31日公佈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 增加第六十二條:“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製作的食品生產許可電子證書與印製的食品生產許可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針對2015年8月31日公佈的《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增加第五十六條:“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製作的食品經營許可電子證書與印製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至此,從2014年開始在遼寧等部分省(區、市)進行試點的食品生產許可電子證書的法律效力正式得到明確。

據悉,從2018年起,國家總局將每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管局確定部分示範地區開展試點成效評估,分步驟全面推進食品藥品行政許可審批電子化。

電子證書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許可證書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證書相比,電子證書更快捷、更方便、更經濟、更透明、更安全,這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工作中積極發展互聯網思維的大勢所趨。行政許可深度電子化具有積極意義,從許可發起、審查到證書發放、證後監管電子化聯動,這一套優化‘組合拳’,非常契合國務院‘放管服’的要求和‘互聯網+’的精神。

關鍵字四:虛假宣傳整治

2017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單位和個人編造、散佈、傳播虛假食品安全資訊,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印發《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正式啟動全國整治工作;9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動員部署;11月,國家總局印發《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並召開全國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推動整治落實。各地高度重視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啟動重點食品、保健食品排查抽檢,集中力量查辦違法案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引導,組織有序、上下聯動、穩紮穩打,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食品、保健食品領域裡的虛假宣傳、消費欺詐,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整治工作就是要合部門之力、張全國之網、除虛假之害、解人民之痛,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關鍵字五:網路餐飲管理辦法

2017年1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線上線下一致”原則,網路銷售的餐飲食品應當與實體店銷售的餐飲食品質量安全保持一致,不得超範圍經營。《辦法》還對平臺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義務、送餐人員和送餐過程要求、開展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測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國是全球首個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網路食品交易協力廠商平臺義務和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專門制定網路食品監管具體辦法的國家,在全球網路食品治理領域發出了‘中國聲音’。

關鍵字六:食品安全謠言治理

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責任,構建了快速回應、協調聯動、闢謠和嚴懲並舉的長效機制,形成了部門協同聯動的良好機制。2017年,通過多方聯動闢謠、聯手懲處,形成聯防共治的長效常態機制,網路食品藥品謠言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2017年,國家總局通過輿情監測與後續分析研判等手段,及時發現並處置了“塑膠紫菜”“可燃粉絲”等食品安全謠言。目前,對於舊聞重炒的食品謠言,基本可以做到24小時內批駁打擊。此外,國家總局還探索開展了“預防性闢謠”,通過對歷年謠言案例的總結分析,掌握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容易出現網路謠言的“熱點”,提前開展預防性闢謠,讓科學知識跑在謠言前面,從源頭遏制謠言產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治理食品藥品安全網路謠言,單靠政府很難根治,亟需政府、企業、媒體、研究機構等各方共同發力。

關鍵字七:雙安雙創

2017年6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命名了第一批15個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自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縣創建(即“雙安雙創”)工作啟動以來,國家食品安全示範試點已從最初的15個城市拓展到31個省(區、市)、67個城市。在各地的不斷努力下,“雙安雙創”工作初見成效。各試點城市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在提高,創建活動已成為破解監管難題的“試驗田”、提高監管水準的“推進器”,參與創建活動的城市已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排頭兵”。

2017年12月25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發佈了《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修訂版)》(以下簡稱《標準》)。依照《標準》,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涉及食品安全狀況持續良好、黨政同責落實到位、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有效、嚴格實施過程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企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社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共7方面48條,分為否決項5項、關鍵項19項、基本項22項、鼓勵項9項,以及單設加分項1項。

‘雙安雙創’是食品安全工作非常有力的抓手和重要的保障,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需從深度和廣度上推進‘雙安雙創’工作。深度是指標準要高、品質要高、效果要好,讓人民群眾有深切感受,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廣度是指在總結過去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開展食品安全創建工作,讓‘雙安雙創’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關鍵字八:“三小”治理

2017年11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法制司在北京召開了地方食品安全“三小”立法工作座談會。會議肯定了各地食品安全“三小”立法所取得的成績,同時要求未出臺地方食品安全“三小”立法的省份加快推進立法工作進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出臺了地方食品安全“三小”法規。據悉,今後國家總局將繼續加強對地方食品安全 “三小”立法工作的指導,力爭在2018年年底前實現各省(區、市)全部完成地方食品安全“三小”立法工作。督促各地推進‘三小’立法和監管制度建設,做好摸底調查、建立監管台賬、實行動態管理,推進實施負面清單管理,通過規範提升,引導推動申請生產許可。

關鍵字九:明廚亮灶

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兩個檔都提出要大力宣導餐飲服務單位實施“明廚亮灶”,標誌著自2014年開展的“明廚亮灶”工程獲得全面推廣。2017年12月27日,國家總局發佈《餐飲服務明廚亮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宣導‘明廚亮灶’是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為目標,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載體,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為主線,落實‘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要求,對餐飲環節監管方式、方法的一項重要改革創新,要將推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作為創新餐飲環節監管的一項重要政策來抓。

關鍵字十:產品追溯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食用農產品、食品被列入八類重要產品追溯名單。2017年4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提出了完整的、系統性的指導意見。《關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系統、完整地闡述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追溯體系的框架,如實地反映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中對追溯體系的要求,便於企業理解和操作。

至此,從2014年開始在遼寧等部分省(區、市)進行試點的食品生產許可電子證書的法律效力正式得到明確。

據悉,從2018年起,國家總局將每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管局確定部分示範地區開展試點成效評估,分步驟全面推進食品藥品行政許可審批電子化。

電子證書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許可證書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證書相比,電子證書更快捷、更方便、更經濟、更透明、更安全,這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工作中積極發展互聯網思維的大勢所趨。行政許可深度電子化具有積極意義,從許可發起、審查到證書發放、證後監管電子化聯動,這一套優化‘組合拳’,非常契合國務院‘放管服’的要求和‘互聯網+’的精神。

關鍵字四:虛假宣傳整治

2017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單位和個人編造、散佈、傳播虛假食品安全資訊,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印發《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正式啟動全國整治工作;9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動員部署;11月,國家總局印發《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並召開全國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推動整治落實。各地高度重視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啟動重點食品、保健食品排查抽檢,集中力量查辦違法案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引導,組織有序、上下聯動、穩紮穩打,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食品、保健食品領域裡的虛假宣傳、消費欺詐,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整治工作就是要合部門之力、張全國之網、除虛假之害、解人民之痛,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關鍵字五:網路餐飲管理辦法

2017年1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線上線下一致”原則,網路銷售的餐飲食品應當與實體店銷售的餐飲食品質量安全保持一致,不得超範圍經營。《辦法》還對平臺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義務、送餐人員和送餐過程要求、開展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測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國是全球首個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網路食品交易協力廠商平臺義務和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專門制定網路食品監管具體辦法的國家,在全球網路食品治理領域發出了‘中國聲音’。

關鍵字六:食品安全謠言治理

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責任,構建了快速回應、協調聯動、闢謠和嚴懲並舉的長效機制,形成了部門協同聯動的良好機制。2017年,通過多方聯動闢謠、聯手懲處,形成聯防共治的長效常態機制,網路食品藥品謠言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2017年,國家總局通過輿情監測與後續分析研判等手段,及時發現並處置了“塑膠紫菜”“可燃粉絲”等食品安全謠言。目前,對於舊聞重炒的食品謠言,基本可以做到24小時內批駁打擊。此外,國家總局還探索開展了“預防性闢謠”,通過對歷年謠言案例的總結分析,掌握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容易出現網路謠言的“熱點”,提前開展預防性闢謠,讓科學知識跑在謠言前面,從源頭遏制謠言產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治理食品藥品安全網路謠言,單靠政府很難根治,亟需政府、企業、媒體、研究機構等各方共同發力。

關鍵字七:雙安雙創

2017年6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命名了第一批15個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自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縣創建(即“雙安雙創”)工作啟動以來,國家食品安全示範試點已從最初的15個城市拓展到31個省(區、市)、67個城市。在各地的不斷努力下,“雙安雙創”工作初見成效。各試點城市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在提高,創建活動已成為破解監管難題的“試驗田”、提高監管水準的“推進器”,參與創建活動的城市已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排頭兵”。

2017年12月25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發佈了《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修訂版)》(以下簡稱《標準》)。依照《標準》,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涉及食品安全狀況持續良好、黨政同責落實到位、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有效、嚴格實施過程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企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社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共7方面48條,分為否決項5項、關鍵項19項、基本項22項、鼓勵項9項,以及單設加分項1項。

‘雙安雙創’是食品安全工作非常有力的抓手和重要的保障,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需從深度和廣度上推進‘雙安雙創’工作。深度是指標準要高、品質要高、效果要好,讓人民群眾有深切感受,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廣度是指在總結過去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開展食品安全創建工作,讓‘雙安雙創’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關鍵字八:“三小”治理

2017年11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法制司在北京召開了地方食品安全“三小”立法工作座談會。會議肯定了各地食品安全“三小”立法所取得的成績,同時要求未出臺地方食品安全“三小”立法的省份加快推進立法工作進程。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出臺了地方食品安全“三小”法規。據悉,今後國家總局將繼續加強對地方食品安全 “三小”立法工作的指導,力爭在2018年年底前實現各省(區、市)全部完成地方食品安全“三小”立法工作。督促各地推進‘三小’立法和監管制度建設,做好摸底調查、建立監管台賬、實行動態管理,推進實施負面清單管理,通過規範提升,引導推動申請生產許可。

關鍵字九:明廚亮灶

2017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兩個檔都提出要大力宣導餐飲服務單位實施“明廚亮灶”,標誌著自2014年開展的“明廚亮灶”工程獲得全面推廣。2017年12月27日,國家總局發佈《餐飲服務明廚亮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宣導‘明廚亮灶’是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為目標,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載體,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為主線,落實‘四個最嚴’和‘四有兩責’要求,對餐飲環節監管方式、方法的一項重要改革創新,要將推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作為創新餐飲環節監管的一項重要政策來抓。

關鍵字十:產品追溯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食用農產品、食品被列入八類重要產品追溯名單。2017年4月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提出了完整的、系統性的指導意見。《關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若干規定》系統、完整地闡述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追溯體系的框架,如實地反映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中對追溯體系的要求,便於企業理解和操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