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言小米IPO,估值2000億美元,或成科技界最大IPO!

2017年最後一個月, 參加完世界互聯網大會, 雷軍就馬不停蹄的奔赴美國夏威夷, 參加了高通的2017年驍龍峰會, 並罕見的接受了中外二三十家媒體的採訪。 此時, 外界都在傳小米正在籌備IPO, 如此敏感的時間點, 接受媒體採訪一定會被問道。 果然, 在被問到此事時, 一向對媒體誠實以待的雷軍只回復了六字:沒什麼好說的。

上市是確定的, 時間在2018年下半年

2017年12月1日, 外媒Theinformation報導稱, 知情人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正就最早于明年下半年首次公開募股(IPO)與銀行展開洽談。 香港是最有可能的上市地點, 但不排除在紐約上市。

在隨後的12月6日(2017年), 路透社又透露小米已經邀請銀行, 下週五(12月15日)提交為該公司安排首次公開招股(IPO)事宜的標書。 對於這則消息小米方面未作出回應。

事實上, 這已經不是外界第一次傳小米IPO了, 不過, 每次雷軍4次都給予了否認。 2016年3月份, 雷軍在接受採訪時對IPO仍然給出了五年內不上市的表態, 並表示小米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在2016年夏季達沃斯上, 雷軍暗示小米2025年之前不會上市;而在2017年9月份, 小米的首席財務官周受資表示, 公司現金流等財務狀況良好, 上市並不是小米的首要工作;2017年11月份, 再次談到上市話題時, 雷軍表示, 會到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再IPO, 態度已經有所轉變。

直到2017年年底再有小米IPO的消息傳出。 接近小米高層的人士向網易科技透露,

實際上, 今年11月份, 雷軍與投行進行了接觸, 同步了2000億美元市值的目標, 並得到了投行一定的認可。

為此, 網易科技再次向小米內部人士求證上市的傳聞。 該人士表示:上市是確定的, 時間的話應該是2018年下半年, 但具體月份並不確定。 “領導單獨找一小部分人說的, 算是年終談話的激勵吧, 但並不是對每個人都說了IPO的事。 ”該人士透露, “預計估值和外面傳的差不多。 ”

小米內部已有以950億美元價格買賣期權

另外, 據小米人士向網易科技透露, 小米內部已經有人開始以950億美元估值的價格收購員工手中的期權。

對於這一天, 背後的VC/PE期盼已久。 自2010年到2014年, 小米一共完成了6輪融資, 投資方眾多, 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GIC、厚樸投資和雲鋒基金等數十家VC/PE機構。

在最新的一輪融資中, 小米站上了450億美元的估值。

值2000億美元嗎?

根據IT桔子統計的截止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 互聯網科技領域的中概股市值情況顯示, 騰訊控股市值31955億元(4900多億美元), 阿裡巴巴市值28491億元(4378億美元),

百度市值5269億元(809億美元), 京東市值3813億元(586億美元)。

2000億美元市值意味著2/5的騰訊, 1/2的阿裡, 2個半百度, 3個半京東。

公開資料顯示, 前三個季度裡騰訊的營收為1713.68億元, 阿裡營收為1438.85億元, 百度營收為612億元;以平均數字計算, 全年的營收分別為2285億、1918.5億、816億元。

鑒於小米目前並無真實的財務資料顯示, 我們只以一些新聞報導中的資料進行對比, 首先是營收, 據說小米2017年的營收將超過1000億元, 從營收對比上看, 與騰訊、阿裡進行對比的話, 似乎真有望達到2000億美元, 但與百度相比, 營收僅比百度多出20%, 無法支撐2個半百度的說法

財報資料顯示顯示, 在前三個季度, 騰訊的淨利潤為479.4億元, 阿裡淨利潤為412.87億元, 百度淨利潤為140.95億元;以平均數字計算,

全年的淨利潤情況分別為:639.2億元、550.5億元、187.9億。

而小米2017年淨利潤被預測在10億美元, 這個資料僅為騰訊、阿裡、百度被平均後全年利潤的1/9、1/7、1/2.6, 完全無法支撐2000億美元的說法。

為了直觀認識2000億美元, 我們還計入了京東的營收與淨利潤情況。

財報資料顯示京東營收為2531億元, 淨利潤約為10.7億元;以平均數計算, 平均後其全年營收3375億元、淨利潤14.25億元。

在與京東對比時, 小米1000億營收完全無法在營收上與京東相比, 而在淨利潤上倒是有望達到5個京東。

再與蘋果對比:蘋果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766.55億美元, 淨利潤376.37億美元, 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以平均數計算, 平均後蘋果全年營收為2355.4億美元、淨利潤為501.8億美元。

小米1000億元營收約為蘋果的1/16, 淨利潤方面是蘋果1/50, 但市值要達到蘋果的將近1/4,似乎有些太誇張。

來自CB Insights發佈的全球最具價值的197家私營(未公開上市)科技創業公司榜單顯示,美國Uber是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企業,估值680億美元,小米則以460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三。

近期發佈的胡潤研究院《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對小米的估值也顯示:小米企業估值範圍與新美大並列第三,在2000+億元人民幣(307億美元),與傳聞的2000億美元相差巨大。

以1000億營收和10億美元淨利潤來看,小米想要達到2000美元的估值,只有可能是在營收上對比騰訊、阿裡,或在淨利潤上對標京東。

這兩年,小米的三個困難

成立於2010年,小米創造了一個奇跡,在過去8年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的遊戲規則。然而,在2017年之前,這家公司不像今天般意氣風發。從2015年開始,小米業績遭遇下滑,到2016年勢頭更加明顯,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雙雙下跌。

至此,開創互聯網手機模式的小米走下了神壇。

這段往事令雷軍刻骨銘心。2017年8月,他在個人微信公帳號上發表了一篇《雷軍:小米如何成功逆轉》的文章,罕見地坦承了這兩年小米的得失過錯。雷軍稱,過去兩年,外界輿論幾乎一邊倒的覺得小米不行了,他總結,自身遇到了三大困難。

第一個困難是,線上市場遭遇惡性競爭。雷軍說,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一些同行在手機市場賠的錢是天文數字。

第二個困難,在專注線上時,錯過了縣鄉市場的線下換機潮。雷軍稱,小米整個商業模式就是為了高品質、高性價比,高性價比是效率革命。要提高效率,在當時的市場情況下只有電商能夠完成小米要的效率,所以在過去幾年裡,小米專注于電商,但是有一個天大的缺陷,電商只占商品零售總額的10%,到今天為止,90%的人買東西還是線上下買。“在過去幾年,我們最痛苦的是如何高效率做線下。”雷軍說。

事實上,線下市場一直是雷軍所耿耿於懷的。他曾說過,手機行業普遍定價是成本價的2-2.5倍,就需要花很多錢才能做得動線下市場。原來做電商接近零毛利就可以做,今天做線下的時候定價結構就有問題,在成本價做電商的同時,又要加100%的價錢做線下,就開始左右手互博、人格扭曲。從2015年開始,小米都在進行戰略突圍。

而第三個困難則是高速成長帶來的管理挑戰。一個公司從十幾個人成長到超過一萬人,雷軍坦言,“到處漏水。我們的生意很複雜,而且涉及到巨大的現金流、庫存和非常長的週期,訂貨需要提前4個月,庫存周轉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快速成長的公司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2017年,雷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所幸,小米咬著牙跨過了這三道坎,熬了下來。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銷量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襲的,除了小米”。2017年是雷軍人生中的第四個本命年,在這一年裡,48歲的他帶領小米進行了一場“絕地反擊”生死之戰。

2017年初,小米6發佈,雷軍宣佈小米要年入千億的小目標;之後小米之家遍地開花;到10月份,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7000萬、公司收入破1000億,於是他把小米的預期銷量調到了9000萬台.....種種跡象表明,小米終於熬過了低谷,迎來了全面復蘇。

這一年,小米的標誌性事件有很多。比如2017年11月5日,小米之家全國首家旗艦店在深圳開業。這家上下兩層共計650平米的旗艦店中,首次引入互動購物牆、移動收銀等其他小米之家沒有的設備。截止當天,小米之家全國門店數量為228家。

當然,營業額數字也很好看。2017年10月1日,小米所有門店營業額不到7000萬,但到了11月11日當天,營業額攀升至1.14億,比如深圳旗艦店開業一周,銷售額就已近1000萬。

小米之家是雷軍佈局“新零售”的得意之作,但這只是其2017年成績單的“冰山一角”。他大力推動小米國際化,拿下了印度市場後,還大舉進軍俄羅斯、烏克蘭、印尼等市場。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成功擠掉三星,問鼎印度手機市場。雷軍多次說小米過去一年在補課,重點解決了三個問題:交付、創新和品質——以創新、品質和交付三個命題為龍頭來解決問題,而銷量並不在計畫之中。

如今,小米活過來了,雷軍再次鞏固了自己在這家公司“靈魂人物”的地位。回想2016年10月,他請小米早期員工吃飯,席間安慰大家“不管外界怎麼看我們,我們今年肯定比去年強大,比前年強大,比大前年強大”;2017年2月,他又在參加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時留下一句動情的話,“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沒有人能擊敗我”。

創立八年,搭建在手機和MIUI之上的小米需要靠零售、金融或者是AI讓資本市場眼前一亮,同時還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利潤增長,這對2018年的小米同樣是個挑戰。

但市值要達到蘋果的將近1/4,似乎有些太誇張。

來自CB Insights發佈的全球最具價值的197家私營(未公開上市)科技創業公司榜單顯示,美國Uber是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企業,估值680億美元,小米則以460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三。

近期發佈的胡潤研究院《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對小米的估值也顯示:小米企業估值範圍與新美大並列第三,在2000+億元人民幣(307億美元),與傳聞的2000億美元相差巨大。

以1000億營收和10億美元淨利潤來看,小米想要達到2000美元的估值,只有可能是在營收上對比騰訊、阿裡,或在淨利潤上對標京東。

這兩年,小米的三個困難

成立於2010年,小米創造了一個奇跡,在過去8年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的遊戲規則。然而,在2017年之前,這家公司不像今天般意氣風發。從2015年開始,小米業績遭遇下滑,到2016年勢頭更加明顯,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雙雙下跌。

至此,開創互聯網手機模式的小米走下了神壇。

這段往事令雷軍刻骨銘心。2017年8月,他在個人微信公帳號上發表了一篇《雷軍:小米如何成功逆轉》的文章,罕見地坦承了這兩年小米的得失過錯。雷軍稱,過去兩年,外界輿論幾乎一邊倒的覺得小米不行了,他總結,自身遇到了三大困難。

第一個困難是,線上市場遭遇惡性競爭。雷軍說,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一些同行在手機市場賠的錢是天文數字。

第二個困難,在專注線上時,錯過了縣鄉市場的線下換機潮。雷軍稱,小米整個商業模式就是為了高品質、高性價比,高性價比是效率革命。要提高效率,在當時的市場情況下只有電商能夠完成小米要的效率,所以在過去幾年裡,小米專注于電商,但是有一個天大的缺陷,電商只占商品零售總額的10%,到今天為止,90%的人買東西還是線上下買。“在過去幾年,我們最痛苦的是如何高效率做線下。”雷軍說。

事實上,線下市場一直是雷軍所耿耿於懷的。他曾說過,手機行業普遍定價是成本價的2-2.5倍,就需要花很多錢才能做得動線下市場。原來做電商接近零毛利就可以做,今天做線下的時候定價結構就有問題,在成本價做電商的同時,又要加100%的價錢做線下,就開始左右手互博、人格扭曲。從2015年開始,小米都在進行戰略突圍。

而第三個困難則是高速成長帶來的管理挑戰。一個公司從十幾個人成長到超過一萬人,雷軍坦言,“到處漏水。我們的生意很複雜,而且涉及到巨大的現金流、庫存和非常長的週期,訂貨需要提前4個月,庫存周轉要求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快速成長的公司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2017年,雷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所幸,小米咬著牙跨過了這三道坎,熬了下來。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銷量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襲的,除了小米”。2017年是雷軍人生中的第四個本命年,在這一年裡,48歲的他帶領小米進行了一場“絕地反擊”生死之戰。

2017年初,小米6發佈,雷軍宣佈小米要年入千億的小目標;之後小米之家遍地開花;到10月份,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7000萬、公司收入破1000億,於是他把小米的預期銷量調到了9000萬台.....種種跡象表明,小米終於熬過了低谷,迎來了全面復蘇。

這一年,小米的標誌性事件有很多。比如2017年11月5日,小米之家全國首家旗艦店在深圳開業。這家上下兩層共計650平米的旗艦店中,首次引入互動購物牆、移動收銀等其他小米之家沒有的設備。截止當天,小米之家全國門店數量為228家。

當然,營業額數字也很好看。2017年10月1日,小米所有門店營業額不到7000萬,但到了11月11日當天,營業額攀升至1.14億,比如深圳旗艦店開業一周,銷售額就已近1000萬。

小米之家是雷軍佈局“新零售”的得意之作,但這只是其2017年成績單的“冰山一角”。他大力推動小米國際化,拿下了印度市場後,還大舉進軍俄羅斯、烏克蘭、印尼等市場。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成功擠掉三星,問鼎印度手機市場。雷軍多次說小米過去一年在補課,重點解決了三個問題:交付、創新和品質——以創新、品質和交付三個命題為龍頭來解決問題,而銷量並不在計畫之中。

如今,小米活過來了,雷軍再次鞏固了自己在這家公司“靈魂人物”的地位。回想2016年10月,他請小米早期員工吃飯,席間安慰大家“不管外界怎麼看我們,我們今年肯定比去年強大,比前年強大,比大前年強大”;2017年2月,他又在參加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時留下一句動情的話,“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沒有人能擊敗我”。

創立八年,搭建在手機和MIUI之上的小米需要靠零售、金融或者是AI讓資本市場眼前一亮,同時還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利潤增長,這對2018年的小米同樣是個挑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