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茶的秘密:游西湖探訪張一元茶葉基地

都說“明前茶, 貴如金”, 這位種茶的大叔, 每天都是這樣喝明前茶的!8800元一斤的西湖龍井, 這一杯得有多半兩, 算下來可是五六百塊呀!

是大叔深藏不露、超級有錢?還是茶葉產區價格便宜到無敵?三月份去杭州正趕上西湖龍井採收季, 這春茶的秘密終於被我解開啦!

初春三月, 北京接連下了幾場雨, 來到杭州, 這裡同樣是煙雨朦朧。

雨中的西湖, 美麗而嫺靜。 沿著湖邊漫步, 不知不覺就逛到了獅峰山, 這裡竟然就是咱北京一家老字型大小, 張一元的茶葉基地!在江南看到北京的老字型大小, 頗有點他鄉遇故知的溫暖感覺。 加快腳步, 咱去打探一番!

早聽說西湖龍井中的尖兒貨就產於獅峰山, 身臨其境才發現, 這裡真是個好地方。

只見山中雲霧繚繞、林木蔥蘢、流水潺潺, 碧綠蒼翠的茶園中, 當地人在忙著採茶。

茶樹雖然叫“樹”, 其實只有齊腰高, 葉子小小的、碧綠碧綠的, 茶農們忙著採集的是經過了漫長的冬季和微寒的初春, 最先冒出來的頭茶。

所謂頭茶, 也就是貴如金的明前茶, 就是最上面這層小小的、嫩嫩的小綠芽。

一位採茶的大嬸告訴我, 張一元對明前茶的採摘要求十分嚴格, 必須是一芽二葉, 長度要在2.5釐米到3釐米之間。

新茶采下來就是這樣的,六萬顆這樣的茶芽才能炒得一斤龍井茶,而一畝茶地只能長出十幾斤頭茶,怪不得春茶這麼珍貴!

採茶絕對是個功夫,手要向上提,茶芽在手裡不能緊握,放到籃裡還不能顛倒,必須保持鮮葉的新嫩度。

我發現,幾位採茶人的手指都是這樣黑黑的,您可別以為是茶葉髒,那是茶樹的汁液染的,這茶樹可乾淨了,肥料都是用的豆渣豆餅有機肥,茶農們千百年來依據古方種茶,採茶也是靠天吃飯,必須是晴天,早晨四點多就開採,然後晾曬兩小時左右,即刻炒制。如果下雨,是萬萬不能採茶的。

這是采好後正在晾曬的茶,看著分外養眼。此時,心裡冒出一個大問號:西湖邊的茶農們是怎麼喝茶的呢?

這位種茶的大叔,竟然這樣喝西湖龍井!而且是天天如此!這一杯少說也得有多半兩茶葉,按照8800一斤的明前茶算下來,這可是好幾百塊呀!大叔,您怎麼這麼捨得呢?

細細追問之下才知道,敢情大叔喝的是這樣的碎茶葉,屬於西湖龍井製作過程中的下腳料,有點像咱北京人愛的高末兒,樣子不濟,但味道也不錯呢。據說每戶茶農,都會攢上好幾十斤這樣的碎茶葉,自己留著慢慢喝,這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呀,羡慕羡慕。

這才是張一元收購的正品西湖龍井,每一片茶葉都完整潤澤、整齊劃一,甭擔心裡面有碎茶葉,碎的都在茶農自己家茶杯裡呢。

終於盼到了一杯今年的西湖龍井,當地人家在沏茶的時候,都是先倒小半杯水,說是要潤一潤,然後再倒滿。

人在西湖邊,一杯龍井在手,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撲鼻,品一口,滋味淡淡的,咽下之後,卻只覺得滿口、滿腹、滿身浸透了清香,這香氣似乎洗淨了塵世、浸潤了身心。

回到北京,必須與這西湖獅峰龍井再聚一次,不知能否重溫此時的味道?

長度要在2.5釐米到3釐米之間。

新茶采下來就是這樣的,六萬顆這樣的茶芽才能炒得一斤龍井茶,而一畝茶地只能長出十幾斤頭茶,怪不得春茶這麼珍貴!

採茶絕對是個功夫,手要向上提,茶芽在手裡不能緊握,放到籃裡還不能顛倒,必須保持鮮葉的新嫩度。

我發現,幾位採茶人的手指都是這樣黑黑的,您可別以為是茶葉髒,那是茶樹的汁液染的,這茶樹可乾淨了,肥料都是用的豆渣豆餅有機肥,茶農們千百年來依據古方種茶,採茶也是靠天吃飯,必須是晴天,早晨四點多就開採,然後晾曬兩小時左右,即刻炒制。如果下雨,是萬萬不能採茶的。

這是采好後正在晾曬的茶,看著分外養眼。此時,心裡冒出一個大問號:西湖邊的茶農們是怎麼喝茶的呢?

這位種茶的大叔,竟然這樣喝西湖龍井!而且是天天如此!這一杯少說也得有多半兩茶葉,按照8800一斤的明前茶算下來,這可是好幾百塊呀!大叔,您怎麼這麼捨得呢?

細細追問之下才知道,敢情大叔喝的是這樣的碎茶葉,屬於西湖龍井製作過程中的下腳料,有點像咱北京人愛的高末兒,樣子不濟,但味道也不錯呢。據說每戶茶農,都會攢上好幾十斤這樣的碎茶葉,自己留著慢慢喝,這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呀,羡慕羡慕。

這才是張一元收購的正品西湖龍井,每一片茶葉都完整潤澤、整齊劃一,甭擔心裡面有碎茶葉,碎的都在茶農自己家茶杯裡呢。

終於盼到了一杯今年的西湖龍井,當地人家在沏茶的時候,都是先倒小半杯水,說是要潤一潤,然後再倒滿。

人在西湖邊,一杯龍井在手,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撲鼻,品一口,滋味淡淡的,咽下之後,卻只覺得滿口、滿腹、滿身浸透了清香,這香氣似乎洗淨了塵世、浸潤了身心。

回到北京,必須與這西湖獅峰龍井再聚一次,不知能否重溫此時的味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