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公益應該做什麼?從根源上改變教育不公平

本報訊 1月6日, 第五屆全國教育公益組織雙年會在杭州師範大學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公益組織負責人、名師、教育大咖齊聚一堂, 共商如何創新教育公益方式。

在會議上, 不少大咖都提出了自己對“教育公益”的理解。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會創始人駱筱紅說, 作為本次雙年會的承辦方, 他們把年會的主題定為“反思, 創新突破與適性落地”, 希望通過與全國各個教育公益組織的溝通、碰撞, 通過創新模式來尋找一條適合現代社會的教育公益之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說, 要變“舊公益”為“新公益”,

不再亡羊補牢, 而是從根源上改變教育資源配置不均、教育不公平的狀況。

上海久牽志願者服務社創始人張軼超, 他有兩個反差比較大的身份, 一個是一所知名民辦雙語學校的老師, 一個是民工子弟的輔導員。 10多年前, 張軼超就曾在上海的民工子弟學校教書。 他感慨:“時代在發展, 和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相比, 民工子弟也會打王者榮耀, 但無論是應試成績還是學習能力, 他們都遠遠比不上前者, 他們的學習思維跟10多年前沒有變化。 ”

這位獲得第三屆“全人教育獎”榮譽的教育公益人, 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教育公益不僅要為孩子們‘打破’教育資源壁壘, 更要從源頭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學習觀, 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在教育公益這個領域, 還有不少地方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 與此同時, 我們也能借鑒國外教育公益的成功案例, 靈活應用, 為中國的教育公益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楊東平說。

本報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楊希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