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風雪守望霧靈山

下了一夜的雪停了, 瞭望員王小龍迎著朝陽開始了新的一天。

於海踏雪趕往瞭望塔。

於海扒著冰冷的鐵梯爬上瞭望塔。

山上缺水, 劉學偉便就地取材, 用盆接屋頂融化的雪水。

封山5天后, 食物終於送到山頂, 劉學偉開火做飯。

長居山頂的于海養成了與家人視頻聊天的習慣。

夜色降臨, 瞭望塔上燈光亮起, 在風雪中守候著茫茫林海。

3月30日, 春暖花開的季節, 位於興隆的燕山主峰霧靈山海拔2118米處卻依舊被厚厚的積雪包圍著。

5天前, 一場大雪把山封了, 食物送不上去, 瞭望員王小龍、劉學偉已經啃了兩天速食麵, 只剩下一個番茄、一瓢白麵和些許鹹菜。

30日清晨, 記者跟隨瞭望站站長于海乘坐送糧車從興隆縣城開往霧靈山。 一進山, 四驅車的輪胎就開始跟冰雪覆蓋的路面較上了勁, 越往前走越不聽使喚, 越往上爬打滑越厲害, 平日1個小時的車程走了近4個小時。

“就等你們來了才有米下鍋呢!”中午時分, 車終於到了山頂的瞭望站, 王小龍跑著迎了出來, 一邊熱情地跟我們開玩笑, 一邊把食物搬進站裡。

天很藍, 陽光也很刺眼, 寒風卻無情地帶走了這裡最後一絲絲溫暖。 眼前, 幾架高聳的電臺發射塔矗立山頂, 防火瞭望塔被架設在其中一處發射塔上。

于海說,這是前輩留下的口訣,貼在這兒已有十幾年了。如今,設備升級了,任務也重了,即使是晚上,他們也得定時登塔瞭望。

霧靈山瞭望站有4名瞭望員,2人一組隔周輪值。他們都是務林人的後代,眼前的這片林海,記錄著一代代務林人的青春故事和奉獻精神。 瞭望塔,高懸在山頂之上,架設於發射塔之中,就像個鳥巢,裸露在寒風中。狹小的空間裡只夠擺下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四面窗戶,屋外還有一圈僅能容一人通過的露天觀測走廊。上了瞭望塔,就是瞭望、觀測、分析、記錄、報告……每個步驟都需要認真履行,每個程式卻因重複而顯得那麼的單調。

寂寞,對於每個瞭望員來說都是必修課程。劉學偉說,有一次大雪封山,他去換班,喊了半天也沒見人出來。當時,他心裡咯噔一下,趕緊爬上瞭望塔。只見于海一個人戴著皮帽子、緊裹大衣、揣著手,仰坐在椅子上滿面淚水。一見他進來,於海先是一愣,之後嘿嘿一樂,自嘲地說:“真是越老越沒出息,想孩兒他娘了……”

寒冷,也是瞭望員需要克服的一個困難。霧靈山海拔2118米,年平均氣溫只有0℃,極限低溫曾達到過零下45℃。瞭望站位於山頂,經常颳風,夏天都得備著厚厚的棉衣。 天漸漸黑了,雪又下了起來。於海扒著冰冷的鐵梯爬上了瞭望塔。雪夜,霧靈山上的燈光再次亮起。微弱的燈光在風雪中搖曳,孤獨而又執著地守望著腳下這片茫茫林海。記者 趙威 通訊員 張希軍 攝影報導

連結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14246.9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3%,是京津冀區域重要的生態屏障。瞭望塔位於海拔最高處,能觀察到周邊京、津、唐、承方圓100多公里的範圍,一代代務林人前赴後繼,不懼艱苦,守護著這片綠色。

防火瞭望塔被架設在其中一處發射塔上。

于海說,這是前輩留下的口訣,貼在這兒已有十幾年了。如今,設備升級了,任務也重了,即使是晚上,他們也得定時登塔瞭望。

霧靈山瞭望站有4名瞭望員,2人一組隔周輪值。他們都是務林人的後代,眼前的這片林海,記錄著一代代務林人的青春故事和奉獻精神。 瞭望塔,高懸在山頂之上,架設於發射塔之中,就像個鳥巢,裸露在寒風中。狹小的空間裡只夠擺下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四面窗戶,屋外還有一圈僅能容一人通過的露天觀測走廊。上了瞭望塔,就是瞭望、觀測、分析、記錄、報告……每個步驟都需要認真履行,每個程式卻因重複而顯得那麼的單調。

寂寞,對於每個瞭望員來說都是必修課程。劉學偉說,有一次大雪封山,他去換班,喊了半天也沒見人出來。當時,他心裡咯噔一下,趕緊爬上瞭望塔。只見于海一個人戴著皮帽子、緊裹大衣、揣著手,仰坐在椅子上滿面淚水。一見他進來,於海先是一愣,之後嘿嘿一樂,自嘲地說:“真是越老越沒出息,想孩兒他娘了……”

寒冷,也是瞭望員需要克服的一個困難。霧靈山海拔2118米,年平均氣溫只有0℃,極限低溫曾達到過零下45℃。瞭望站位於山頂,經常颳風,夏天都得備著厚厚的棉衣。 天漸漸黑了,雪又下了起來。於海扒著冰冷的鐵梯爬上了瞭望塔。雪夜,霧靈山上的燈光再次亮起。微弱的燈光在風雪中搖曳,孤獨而又執著地守望著腳下這片茫茫林海。記者 趙威 通訊員 張希軍 攝影報導

連結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14246.9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3%,是京津冀區域重要的生態屏障。瞭望塔位於海拔最高處,能觀察到周邊京、津、唐、承方圓100多公里的範圍,一代代務林人前赴後繼,不懼艱苦,守護著這片綠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