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中國做出最大貢獻的十位海外專家

新中國成立以年來, 共有3萬余名來自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專家, 先後來華傳授技術、參與“156項工程”建設, 為新中國建立基礎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批曾經參加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外國專家, 1949年後繼續留在中國, 數十年如一日, 辛勤工作, 為我國的對外宣傳、醫療衛生、農業、外語人才培養、中外交流等貢獻力量。 還有一大批海外專家、學者在兩彈一星、電子對撞機、核電站、三峽工程、水稻栽培技術革命、超級小麥育種、跨海大橋、世界最快動車研發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中國經濟、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發展及人才交流和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們中國人們應該牢牢記住這一群體, 感謝他們!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十位專家:

1、終生奉獻中國對外傳播事業的老專家:伊斯雷爾·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

國際著名記者。 2歲來到中國,

15歲開始從事新聞工作, 身為美國合眾社記者, 真實記錄了盧溝橋事變、天津爭奪戰、台兒莊戰役等歷史事件。 新中國成立後, 參與創辦8種語言全球發行的《中國建設》雜誌。 用自己一生的精力, 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真實情況, 為新中國對外傳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2、為新中國初期國家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前蘇聯專家:伊萬·瓦西裡耶維奇·阿爾希波夫(Ivan Arkhipov)

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經濟總顧問、前蘇聯來華專家組總負責人。 在華工作8年, 為幫助新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作出了巨大貢獻。 80年代初, 克服重重阻力, 以前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的身份率團訪華, 簽署兩國貿易協定。 幾十年間, 為維護蘇中兩國人民的友誼, 改善蘇中關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3、為推動祖國科教事業竭盡心力的美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Tsung-Dao Lee)

諾貝爾獎獲得者,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 幫助打開中國研究生進入美國一流大學深造之門;宣導並推動建立博士後和自然科學基金制度;促成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在國內創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 30多年來, 對發展祖國科技和教育事業、推動基礎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等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4、引發水稻栽培技術革命的日本專家:原正市(HARA SHOICHI)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 從1982年開始, 為傳授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技術, 堅持不懈20年, 訪華63次, 跨經30個省市自治區巡迴指導;該技術省種、省肥、省水、省工, 平均每畝增產10%以上, 被農業專家譽為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 鼎盛時期, 全國每年有2億多畝水稻因此受惠。

5、改革開放後我國聘請的第一位“洋廠長”:威爾納·格裡希(Werner Gerich)

德國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1984年至1986年,受聘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率先引進國外以品質、市場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產生了強大衝擊,被海外輿論稱作是中國對外開放和改革進程中“一件令人吃驚的新聞和成功的典範”。

6、第一個向世界全面系統介紹中國科技發展歷史的英國人:李約瑟(Joseph Needham)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科學技術史著名學者。將大半生的學術生涯獻給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的研究,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明四千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被譽為世界上研究中國科技史最完備、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7、香港新一代商界領袖和慈善企業家:霍震寰(Fok Chun Wan Ian)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投身慈善及培訓事業29年,組織或參與香港中華總商會、培華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等開展持續系列培訓專案,培訓內地人員2萬余人,為內地的發展,為促進民族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由他擔任理事長的霍英東教育基金會迄今已經資助內地高校約3000名青年教師。

8、關注和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擔任中國40多所高校名譽教授,幫助培養一流經濟學人才。2003年“非典”期間,冒著風險將自己位於紐約的公司總部遷至北京,以顯示對中國的信心;面對美國等一度加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堅定地站在中國立場,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9、中國新聞傳播國際化的實踐者:艾德文·馬厄(Edwin Charles Maher)

紐西蘭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中央電視臺有史以來第一位地道的“老外新聞主播”。2003年來到北京,勤勤懇懇,將當代中國聲音和形象,高品質傳播到世界各地,並不斷將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同事,為中國新聞傳播國際化貢獻力量,是目前在華工作全世界受眾最多的海外專家。

10、“一村一品”運動發起人:平松守彥(Morihiko Hiramatsu)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從1983年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授日本“一村一品”先進經驗,促使日中兩國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如今,中國“一村一品”專業村已達到4.3萬個,經濟總收入達1.2萬億元,創匯15.3億美元,8512個村建立了龍頭企業。“一村一品”已經成為各地農民致富的重要專案。

德國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1984年至1986年,受聘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率先引進國外以品質、市場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對我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產生了強大衝擊,被海外輿論稱作是中國對外開放和改革進程中“一件令人吃驚的新聞和成功的典範”。

6、第一個向世界全面系統介紹中國科技發展歷史的英國人:李約瑟(Joseph Needham)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科學技術史著名學者。將大半生的學術生涯獻給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的研究,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明四千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被譽為世界上研究中國科技史最完備、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7、香港新一代商界領袖和慈善企業家:霍震寰(Fok Chun Wan Ian)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投身慈善及培訓事業29年,組織或參與香港中華總商會、培華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等開展持續系列培訓專案,培訓內地人員2萬余人,為內地的發展,為促進民族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由他擔任理事長的霍英東教育基金會迄今已經資助內地高校約3000名青年教師。

8、關注和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

“歐元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擔任中國40多所高校名譽教授,幫助培養一流經濟學人才。2003年“非典”期間,冒著風險將自己位於紐約的公司總部遷至北京,以顯示對中國的信心;面對美國等一度加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堅定地站在中國立場,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9、中國新聞傳播國際化的實踐者:艾德文·馬厄(Edwin Charles Maher)

紐西蘭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中央電視臺有史以來第一位地道的“老外新聞主播”。2003年來到北京,勤勤懇懇,將當代中國聲音和形象,高品質傳播到世界各地,並不斷將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同事,為中國新聞傳播國際化貢獻力量,是目前在華工作全世界受眾最多的海外專家。

10、“一村一品”運動發起人:平松守彥(Morihiko Hiramatsu)

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從1983年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授日本“一村一品”先進經驗,促使日中兩國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如今,中國“一村一品”專業村已達到4.3萬個,經濟總收入達1.2萬億元,創匯15.3億美元,8512個村建立了龍頭企業。“一村一品”已經成為各地農民致富的重要專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