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買棉衣,光布票還不行,因為裡邊有棉花,還需要棉花票

曾流傳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到照相館照證件照, 攝影師問他要照幾寸的。 那人問:“要票嗎?”“不要票。 ”“來它二尺吧。 ”把攝影師逗樂了。 你能聽懂這個笑話嗎?聽不懂, 不奇怪, 因為沒有經歷過那個使用票證的年代。

那個時代, 無論買什麼東西, 光有人民幣是不行的, 必須還有一定的票證。 比如:買糧食、食品要糧票, 買布匹、衣服要布票, 買副食:有肉票、雞蛋票、魚票、豆腐票、油票……

那個照相的人頭一次去照相館, 當聽到攝影師說:照相論尺寸時, 那人心想可能要布票吧, 因為布票論尺寸, 便問營業員:要票嗎?攝影師答:不要票。 一聽不要票, 這事便宜, 便說道:來它二尺吧。 攝影師這才明白過來, 於是大笑。

那年代, 布票是城鄉人人都有的, 按人頭算, 每人每年一丈六尺半。 若是買布匹或是成衣得按相應的尺寸, 貼付等尺寸或規定尺寸的布票。 若是買棉衣, 光布票還不行, 因為裡邊有棉花, 還需要棉花票。 買棉線襪子, 需要相應尺寸的布票, 買尼龍底的襪子, 所需的布票就少一點。

布票的世界之最, 最短的是新疆的一釐米找零布票, 可以買一根頭繩;也有其最長的, 達到一百米, 這得夠多少人穿衣服的啊。

除了糧票、布票、棉花票、生活票等票證外, 其他許許多多的票證農村人口是沒有份的。 他們買東西怎麼辦?沒法, 挨著吧。 實在需要就到黑市上去偷偷地買一點用。 農民本來沒錢, 要買東西不就更貴了嗎?這樣不就越來越窮嗎?是的, 就是這樣。

有人可能會說農民自己種田、養殖,可以拿到市場去賣啊。可在那個大一統的計劃經濟年代,這是不允許的。也是要被割資本主義尾巴的。

還記得演員郭達演過的一個小品嗎?其中的一聲吆喝“換大米”是什麼意思嗎?你能真正理解嗎?其實,那也是農民的無奈。大米雖算粗糧,可它是粗糧精品,賣價要比白麵貴得多。因為口糧不夠,農民哪裡捨得吃啊。於是就用大米換玉米麵、黑面、地瓜面。再有一換就是換成糧票,然後再把糧票偷偷地在黑市上將它搗騰出去變成錢。

關於票據時代每個人要說的話都有很多很多,可每憶起一些事都讓人的心在痛。讓心痛以及那個時代永遠過去,一去不復返吧。

有人可能會說農民自己種田、養殖,可以拿到市場去賣啊。可在那個大一統的計劃經濟年代,這是不允許的。也是要被割資本主義尾巴的。

還記得演員郭達演過的一個小品嗎?其中的一聲吆喝“換大米”是什麼意思嗎?你能真正理解嗎?其實,那也是農民的無奈。大米雖算粗糧,可它是粗糧精品,賣價要比白麵貴得多。因為口糧不夠,農民哪裡捨得吃啊。於是就用大米換玉米麵、黑面、地瓜面。再有一換就是換成糧票,然後再把糧票偷偷地在黑市上將它搗騰出去變成錢。

關於票據時代每個人要說的話都有很多很多,可每憶起一些事都讓人的心在痛。讓心痛以及那個時代永遠過去,一去不復返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