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戈壁生態系統研究填補多項空白

戈壁在我國西北地方分佈面積接近100萬平方公里, 由於戈壁地帶自然條件惡劣, 人煙稀少, 極大地限制了野外調查研究的開展, 目前關於戈壁的概況、分佈、類型的劃分等方面的文獻幾近空白。

1月10日, 從中國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簡稱荒漠化所)獲悉, 由該所牽頭, 聯合中國科學院、教育部、中國氣象局等所屬11家科研、教學機構, 組成的200多人(次)多學科科考和創新團隊, 在2011年至2017年期間, 先後開展了5次大規模、綜合性、全方位的綜合戈壁考察, 進行了近百次分學科專業調查。 通過野外考察、樣地調查、定位觀測、標本採集、遙感影像解譯和系統實驗分析,

完成了對我國戈壁生態系統的綜合科學研究, 填補了我國戈壁生態系統的科學、生態和資源三大空白。

“開展戈壁研究, 對我們摸清國土與生態家底, 填補我國戈壁生態系統研究空白, 瞭解各區域戈壁特徵, 分析戈壁造成自然災害的原因, 為區域減災提供服務, 是落實國家西部開發、美麗中國、綠色‘絲綢之路’等戰略的重要基礎。 ”荒漠化所介紹, 取得的重要成果為:

一是建立了戈壁分類基準。 量化了各類型戈壁特徵指標, 完成了中國戈壁分區區劃;編制完成了我國首幅中國戈壁分佈圖, 厘清了我國及其分省戈壁面積;建立了中國戈壁生態系統資料庫群, 搭建了戈壁生態系統資訊共用平臺;從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動植物6個方面摸清了戈壁本底,

探明了戈壁物源與戈壁土壤形成2個過程, 揭示了植物物種多樣性維持機理, 並建立了7個示範基地。

二是宣導並組建了中國治沙暨沙產業學會戈壁專委會。 搭建了技術交流與協作平臺;普及了戈壁相關知識, 將戈壁帶入公眾視野, 提高了各級政府, 及社會公眾對戈壁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 有利於戈壁生態保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 研究還發佈行業標準3項, 出版專著1部, 編制戈壁區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戰略報告1份、系列專題圖件19件, 出版了第一幅中國戈壁分佈圖, 構建資料庫13個, 發表論文37篇, 培養研究生15名。

來源:中國科技網

記者 盧琦 馮益明

小編推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