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冬來臨,如何提高仔豬成活率?

冬季受異常天氣氣候等因素影響, 部分生豬養殖場發生仔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疫病、仔豬水腫病, 死亡率較高, 給養殖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保障仔豬成活率, 建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保持舍內溫度恒定

仔豬由於機體溫度調節能力差, 對環境溫度需求較為嚴格, 初生後6小時內應為32℃~35℃、1~7日齡為28~32℃、8~30日齡為25~28℃, 31~60日齡為23~25℃。

如果保溫措施不到位, 造成護仔欄內溫度過低或變化幅度太大,

都會造成仔豬應激反應, 進而引發流行性傳染病。 因此養殖場在冬季應根據豬舍規模選擇合適的保暖設備, 減少由冷應激造成的仔豬抵抗力降低。

保持舍內良好空氣品質及濕度

豬場及豬舍內二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等有害氣體不能超標。

仔豬理想的濕度為60%~70%, 高於80%或低於50%對仔豬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

及時補充鐵、硒及維生素A

仔豬平均每天需要7mg-11mg的鐵, 在缺鐵時, 血紅蛋白不能正常生成, 造成仔豬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 患病仔豬增多, 死亡率增加, 生長受阻, 因此要注意給出生仔豬補充鐵鹽等以防貧血。

冬季青綠飼料缺乏, 幼豬易患維生素A缺乏症, 主要表現為患病仔豬消化不良、腹瀉、下痢, 皮膚表面乾燥、視力下降、神經機能紊亂、四肢行走困難, 甚至繼發肝炎等, 嚴重時可造成仔豬的死亡。 仔豬維生素A可以從母豬奶中獲得, 而後者維生素A的水準與日糧中胡蘿蔔素的含量有密切關係, 給泌乳母豬多喂些胡蘿蔔, 可起到防治作用。

提高母豬營養飼養

與採食量和泌乳量

保證母豬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 並注意適當增強母豬體質, 給泌乳母配置日糧一定要保證適宜的能量和蛋白質水準, 原料選擇需重點考慮富含鈣、磷、蛋白質及脂肪的飼料。 哺乳期應著力提高母豬泌乳量, 在哺乳期採用實行自由採食, 不限量飼喂。

綜合防控措施

冬季影響仔豬成活率的主要疫病包括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口蹄疫, 其中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是重點防控的疫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