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團隊在全球新發傳染病防治領域刻下屬于中國人的榮光

新發傳染病全球傳播, 可能僅是一個航班的距離, 它們像“幽靈”般, 威脅著人類健康、重創著全球經濟。 20世紀, 全球爆發的4次流感大侵襲, 均吞噬了數萬人甚至千萬人的生命。 2003年國內SARS的肆虐、2014年西非埃博拉的蔓延、2015年韓國MERS的襲擊, 成為每個親歷者揮之不去的陰影。 8日, 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由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蘭娟院士領銜, 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汕頭大學等11家單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專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這是我國醫藥衛生領域、教育領域“零的突破”, 也是浙江科學界榮獲的首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這一刻, 李蘭娟院士團隊用了十年時間, 在全球新發傳染病防治領域, 刻下屬于中國人的榮光,

向世人證明, 我國新發傳染病防治走在世界前列。

在防控SARS的“戰役”中, 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為浙江立下汗馬功勞, 在她的帶領下, 浙江在SARS早期傳染源控制、病毒檢測和疾病救治上取得突出成績, 可她也陷入深深的遺憾——我國在新發傳染病防控、救治領域基礎薄弱, 連SARS新病原最終都由美國人確認。

中國如何在新發傳染病防治領域, 在世界科學界佔有一席之地?

在國家重大專項支持下, 李蘭娟院士團隊彙聚了我國相關優勢學科創建了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國家平臺, 設立了包括P3實驗室、負壓病房、人工肝、微生態等14個研究子平臺, 針對我國重大傳染病診治展開深入研究。

在李蘭娟院士帶領下, 依託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國家平臺, 進一步彙集了全國頂尖傳染病研究科研力量, 如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學、清華大學等相關優勢學科進行聯合攻關, 逐漸創建了醫療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 搭建新發傳染病防治領域的堅固堡壘——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發傳染病防控四大體系和兩大平臺, 在發現新病原、確認感染源、明確發病機制、開展臨床救治、研發新型疫苗和診斷技術等新發傳染病防治領域的各個鏈條上,

均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春, 華東地區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病情迅速擴散、病死率高, 由於病因不明, 一度造成社會恐慌。 該傳染病的病原是什麼、傳染源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傳播、如何開展救治?疫情一出現,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李蘭娟院士帶領下, 立即進行頂層設計, 啟動聯合攻關, 一場井井有條的防控戰役打響了。

在時間與實踐的檢驗中,李蘭娟院士專案團隊協同攻關創建的新發傳染病防控“中國模式”技術體系——新發傳染病防控四大體系和兩大平臺,在H7N9防控戰役中不斷得到完善,並很快打贏了這場“翻身仗”:

疫情報告後5天內,項目組通過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傳染病監測網和資料庫,迅速發現並確認了突發疫情病原是一種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揭示了H7N9新病源演化進化規律,並第一時間向全世界公佈了該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共同應對該新發傳染病贏得寶貴時間。這,得益於新發傳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識別技術體系的平臺優勢;

病原找到了,傳染源也鎖定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H7N9病毒禽傳人?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患者重症甚至死亡?專案組從蛋白結構到動物模型進行多角度解析,首次發現揭示導致H7N9病毒禽傳人的關鍵分子機制,揭示人感染H7N9病毒導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關鍵原因是患者存在“細胞因數風暴”,為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療提供了指南。這,得益於新發傳染病感染和發病機制研究體系的創新;

為了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難點,項目組創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繼發感染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微生態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系統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臨床特徵,並創造性的將“李氏人工肝”用於重症H7N9救治,發現能有效消除“細胞因數風暴”,顯著降低患者病死率。這,得益於新發傳染病救治體系中國技術的建立;

此外,得益於新流感疫苗快速研發技術平臺和新發傳染病診斷試劑高效快速研發平臺,病原發現後2天內,專案組便成功研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3天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7天由世衛組織向全球推廣;2個月內,項目組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個人感染H7N9流感疫苗種子株,打破我國流感疫苗株必須依賴國外提供的歷史,填補我國流感疫苗株自主研發空白。

“中國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風險評估和循證應對可作為今後類似事件應急回應的國際典範。”這是WHO對中國從容應對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的評價,也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在全球新發傳染病防控史上,利用自主創建的“中國模式”技術體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國本土發生的重大新發傳染病疫情。

這一年,離SARS重創中國,剛滿十年。

編輯:李偉民

在時間與實踐的檢驗中,李蘭娟院士專案團隊協同攻關創建的新發傳染病防控“中國模式”技術體系——新發傳染病防控四大體系和兩大平臺,在H7N9防控戰役中不斷得到完善,並很快打贏了這場“翻身仗”:

疫情報告後5天內,項目組通過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傳染病監測網和資料庫,迅速發現並確認了突發疫情病原是一種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揭示了H7N9新病源演化進化規律,並第一時間向全世界公佈了該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共同應對該新發傳染病贏得寶貴時間。這,得益於新發傳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識別技術體系的平臺優勢;

病原找到了,傳染源也鎖定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H7N9病毒禽傳人?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患者重症甚至死亡?專案組從蛋白結構到動物模型進行多角度解析,首次發現揭示導致H7N9病毒禽傳人的關鍵分子機制,揭示人感染H7N9病毒導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關鍵原因是患者存在“細胞因數風暴”,為全球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療提供了指南。這,得益於新發傳染病感染和發病機制研究體系的創新;

為了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病死率難點,項目組創建了早期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繼發感染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微生態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系統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臨床特徵,並創造性的將“李氏人工肝”用於重症H7N9救治,發現能有效消除“細胞因數風暴”,顯著降低患者病死率。這,得益於新發傳染病救治體系中國技術的建立;

此外,得益於新流感疫苗快速研發技術平臺和新發傳染病診斷試劑高效快速研發平臺,病原發現後2天內,專案組便成功研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3天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7天由世衛組織向全球推廣;2個月內,項目組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個人感染H7N9流感疫苗種子株,打破我國流感疫苗株必須依賴國外提供的歷史,填補我國流感疫苗株自主研發空白。

“中國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風險評估和循證應對可作為今後類似事件應急回應的國際典範。”這是WHO對中國從容應對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的評價,也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在全球新發傳染病防控史上,利用自主創建的“中國模式”技術體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國本土發生的重大新發傳染病疫情。

這一年,離SARS重創中國,剛滿十年。

編輯:李偉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