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說說三氧化二砷的“前生今世”

作者:藥師360app

近日, 隨著“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拉開帷幕, 一項和青蒿素有著相似的背景, 名為“三氧化二砷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項目,

作為唯一的一等獎候選項目, 極有可能摘取今年本獎項的桂冠。 三氧化二砷——這個既熟悉又陌生, 既平常又神秘的名詞, 正悄然走進人們的視線, 引發全社會的關注。

我們不禁要問, 三氧化二砷是什麼?到底是毒藥還是救藥?怎麼用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效果又如何呢?……別著急,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來一一解答。

三氧化二砷, 俗稱砒霜, 分子式As2O3。 所謂砒霜, 顧名思義, 便是“無臭無味, 白色霜狀粉末”的意思。 它既是最古老的毒物或毒藥之一, 也是當今最具價值的化工原料, 在半導體工業、玻璃製造、農藥生產、化工分析等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

“毒藥”之砒霜

“三氧化二砷”這個名字未必每個人都知道,

但“砒霜”可能被很多人通過各種古裝劇、歷史劇所知道。 在古時, 砒霜被稱為“毒藥之王”, 醫書古籍和史書雜記中的記載頗多。 那時人們認為, 極少量的砒霜便會使人中毒身亡, 並且無藥可解。 成語“飲鴆止渴”中的“鴆”, 便是指摻入砒霜的毒酒;而武打小說經常提到的“鶴頂紅”, 其實就是對砒霜一種隱晦的提法, 它是一種摻有雜質, 顏色泛紅的三氧化二砷。

的確如此, 三氧化二砷是一種劇毒物質!現代醫學的毒理學資料顯示, 三氧化二砷的半數死亡劑量(LD50)為:10mg/kg(大鼠經口)和20mg/kg(小鼠經口)。 對人體而言, 它可通過吸入和食入兩種途徑, 對神經系統和毛細血管產生影響, 從而引發中毒。 三氧化二砷中毒表現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三個方面。

急性中毒:表現為噁心, 嘔吐, 腹痛, 大便有時混有血液, 四肢痛性痙攣, 少尿, 無尿昏迷, 抽搐, 呼吸麻痹而死亡。 急性中毒的1—3周內發生周圍神經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 大量吸入亦可引起急性中毒, 但消化道症狀輕, 指(趾)甲上出現m氏紋。

慢性中毒:表現為消化系統症狀, 肝腎損害, 皮膚色素沉著、角化過度或疣狀增生, 以及多發性周圍神經炎。

致畸致癌:可引發肺癌、皮膚癌等多種癌症, 並且可透過胎盤屏障, 致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畸形。

古時砒霜之毒無藥可解, 而現代醫學針對三氧化二砷中毒的解救藥物有二巰基丙醇類藥物、依地酸類藥物及硫代硫酸鈉等。

總之, 如果不慎接觸三氧化二砷, 並且處理不當的話,

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帶來威脅, 甚至引發生態災難。

“良藥”之砒霜

我們常說一句話——“是藥三分毒”, 意思是說再好的藥物, 如果使用不當或者過量, 都有可能變成“毒藥”;與之相反, 一種毒藥, 在可控、合理的小劑量範圍內, 也有可能成為一種治病救人的“良藥”。

砒霜也是如此。 在古時, 雖然它很可怕, 但各路名醫大家從未停止過試圖把砒霜用於治病的探索。

中醫理論認為, 砒霜、砒石有蝕瘡祛腐、殺蟲、劫痰、截瘧等作用;可用於痔瘡、瘰鬁、癰疽惡瘡、走馬牙疳、癬瘡、寒痰哮喘、瘧疾、痢疾等病證。

砒霜可“蝕癰疽敗肉”, 外用能蝕瘡排毒、軟堅散結、祛腐生新, 用於治療癰疽惡瘡、走馬牙疳、癬瘡雞眼、淋巴結核、骨結核等。

砒霜亦用於哮喘可起祛痰止喘,

可治久咳喘促, 依息不得睡臥, 面目虛浮, 累年不瘥之證。

砒霜能治療瘧疾、癲狂、慢性痢疾可奏溫陽祛寒止痢之功。

砒霜醫治關節炎、梅毒、牙疼等病症。

砒霜也用於皮膚疾病的治療, 治療積年頑癬而不愈者, 《外科正宗》首載砒霜可治斑禿。

砷在古代曾作為興奮劑或強壯劑, 相傳唐代宮女常常服用少量的砒霜以保持青春, 不易衰老。

以上這些療法, 有些也被現代醫學認為有一定效果, 但是不建議大家嘗試, 畢竟砒霜很容易引發中毒, 但古書醫典中, 也沒有留下可靠的劑量範圍。

而在國外, 亦使用雄黃與雌黃這類砷的硫化物塗劑來治療潰瘍及週期熱等。 這些記載將砷劑療法引入歐洲並沿用至100年前, 然而隨後即被現代化學療法與抗生素療法所取代。

目前正在使用的眾多傳統方劑中,如“六神丸”、“西瓜霜含片”中均含有砒霜。

“老藥新用”之砒霜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我們提到的關於古時醫家對砒霜治病的應用,現代醫學研究,很多是基於三氧化二砷可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理產生的。古書記載,砒霜可治療“翻花瘤”、“翻花痔”、“瘰鬁”、“癭瘤”、“枯瘤子”等病症。所謂的“翻花瘤”、“翻花痔”,可能是類似于現代肛管腫瘤的某種疾病;“瘰鬁”可能是指惡性淋巴瘤或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癭瘤”可能是指甲狀腺腫瘤;“枯瘤子”很有可能是婦科腫瘤。

《太平聖惠方》記載含砒霜的方劑可治

產後血瘕積聚、攻刺腹脅、痛不可忍,婦人血積久不散,值天陰即疼痛。

《永樂大典》記載

婦人諸積滯,血塊,血閉疼痛。

有人研究稱砒霜配明礬、雄黃、乳香即“三品一條槍”,治療宮頸癌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而現代醫學使用砷劑治療惡性腫瘤,始於19世紀的西方,那時有學者曾經應用1%的亞砷酸鉀溶液(Fowler液)治療白血病。1915年第2版《英國藥典》中收載“Fowler液醫治惡性貧血症”,1931年,有學者在JAMA雜誌上報導應用1%的亞砷酸注射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是未能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和繼續深入。在口腔醫學領域,三氧化二砷也曾用來作為牙髓失活劑。

1971年,中國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含砒霜的民間秘方,將其改制成水針劑命名為“713”或“癌靈”注射液,肌注治療多種癌症,後因毒性太大放棄。後來又有專家製成了單一成分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發現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療效特別。與此同時,有不同的中國學者對“三氧化二砷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機理進行了研究,逐步證實了三氧化二砷是通過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和分化而發揮治療作用;並且在藥代動力學層面證實三氧化二砷是一種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相對安全有效的藥物。

特別是1996年12月,陳竺的《三氧化二砷誘導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及其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在國際腫瘤界引起轟動,被認為是“中國學者在血液學研究領域內的一次重大突破”。

目前,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CFDA)已批准三氧化二砷注射劑為二類新藥。2000年亞砷酸在美國經FDA特批正式上市。歐洲委員會批准三氧化二砷(TRISENOX)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罕用藥,後適應症擴大為成年患者的復發/頑固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總之,三氧化二砷在中國,乃至全球已成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金標準,並且把一個難治性的疾病變為一個可以治癒的疾病!

“前景”之砒霜

在治療癌症的領域,砒霜沒有因為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而挺住腳步。在國內外學者的努力下,三氧化二砷的疾病治療譜越來越廣。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對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及各種實體瘤(如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腸癌、胰腺癌、膀胱癌、子宮癌、乳腺癌、口腔癌等)都有明顯作用,近期又發現可誘導黑素瘤細胞凋亡。在國內,CFDA已批准三氧化二砷用於晚期肝癌的治療。

三氧化二砷抗癌的機制包括:

引起腫瘤細胞凋亡:誘導線粒體膜通透性轉運孔的開放,進而導致跨膜電位下降和促凋亡因數(如細胞色素C與凋亡誘導因數)自線粒體釋放人胞漿,並啟動一些凋亡效應分子如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員;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與砷劑對細胞週期的控制有關;

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可能與全反式維甲酸的信號傳導途徑有關。

對三氧化二砷作用機制深入研究,將有助於選擇合適的劑量及用法發揮其治療作用,降低毒副作用,擴展其疾病譜。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三氧化二砷能成功應用於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一方面講,可以說是一次對中醫理論“以毒攻毒”思想的完美詮釋;另一方面,換個角度來講,也帶給我以啟示:要想發掘中醫藥蘊藏的寶藏,開發研究中醫藥潛在的價值,使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話,做好藥物機制的基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瞭解更多藥學資源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藥師360。

目前正在使用的眾多傳統方劑中,如“六神丸”、“西瓜霜含片”中均含有砒霜。

“老藥新用”之砒霜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我們提到的關於古時醫家對砒霜治病的應用,現代醫學研究,很多是基於三氧化二砷可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理產生的。古書記載,砒霜可治療“翻花瘤”、“翻花痔”、“瘰鬁”、“癭瘤”、“枯瘤子”等病症。所謂的“翻花瘤”、“翻花痔”,可能是類似于現代肛管腫瘤的某種疾病;“瘰鬁”可能是指惡性淋巴瘤或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癭瘤”可能是指甲狀腺腫瘤;“枯瘤子”很有可能是婦科腫瘤。

《太平聖惠方》記載含砒霜的方劑可治

產後血瘕積聚、攻刺腹脅、痛不可忍,婦人血積久不散,值天陰即疼痛。

《永樂大典》記載

婦人諸積滯,血塊,血閉疼痛。

有人研究稱砒霜配明礬、雄黃、乳香即“三品一條槍”,治療宮頸癌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而現代醫學使用砷劑治療惡性腫瘤,始於19世紀的西方,那時有學者曾經應用1%的亞砷酸鉀溶液(Fowler液)治療白血病。1915年第2版《英國藥典》中收載“Fowler液醫治惡性貧血症”,1931年,有學者在JAMA雜誌上報導應用1%的亞砷酸注射液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是未能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和繼續深入。在口腔醫學領域,三氧化二砷也曾用來作為牙髓失活劑。

1971年,中國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含砒霜的民間秘方,將其改制成水針劑命名為“713”或“癌靈”注射液,肌注治療多種癌症,後因毒性太大放棄。後來又有專家製成了單一成分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發現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療效特別。與此同時,有不同的中國學者對“三氧化二砷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機理進行了研究,逐步證實了三氧化二砷是通過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和分化而發揮治療作用;並且在藥代動力學層面證實三氧化二砷是一種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相對安全有效的藥物。

特別是1996年12月,陳竺的《三氧化二砷誘導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及其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在國際腫瘤界引起轟動,被認為是“中國學者在血液學研究領域內的一次重大突破”。

目前,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CFDA)已批准三氧化二砷注射劑為二類新藥。2000年亞砷酸在美國經FDA特批正式上市。歐洲委員會批准三氧化二砷(TRISENOX)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罕用藥,後適應症擴大為成年患者的復發/頑固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總之,三氧化二砷在中國,乃至全球已成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金標準,並且把一個難治性的疾病變為一個可以治癒的疾病!

“前景”之砒霜

在治療癌症的領域,砒霜沒有因為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而挺住腳步。在國內外學者的努力下,三氧化二砷的疾病治療譜越來越廣。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對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及各種實體瘤(如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腸癌、胰腺癌、膀胱癌、子宮癌、乳腺癌、口腔癌等)都有明顯作用,近期又發現可誘導黑素瘤細胞凋亡。在國內,CFDA已批准三氧化二砷用於晚期肝癌的治療。

三氧化二砷抗癌的機制包括:

引起腫瘤細胞凋亡:誘導線粒體膜通透性轉運孔的開放,進而導致跨膜電位下降和促凋亡因數(如細胞色素C與凋亡誘導因數)自線粒體釋放人胞漿,並啟動一些凋亡效應分子如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員;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與砷劑對細胞週期的控制有關;

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可能與全反式維甲酸的信號傳導途徑有關。

對三氧化二砷作用機制深入研究,將有助於選擇合適的劑量及用法發揮其治療作用,降低毒副作用,擴展其疾病譜。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三氧化二砷能成功應用於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一方面講,可以說是一次對中醫理論“以毒攻毒”思想的完美詮釋;另一方面,換個角度來講,也帶給我以啟示:要想發掘中醫藥蘊藏的寶藏,開發研究中醫藥潛在的價值,使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話,做好藥物機制的基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瞭解更多藥學資源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藥師36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