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從小便聽聞“秋後問斬”,如今才知道古代為何春夏不處決犯人!

我國古代實行“秋冬行刑”, 即被判處死刑的人, 春夏不執行, 要等到秋冬才行刑。 當然這不包括那些極其大的罪犯, 被淩遲處死的。

因此便有了“秋後問斬”一詞。 據史料記載, 秋冬行刑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周朝。 史書中記載, 殺人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日期。 因此他們確立了殺人的最佳時節, 就是農曆的七八九月。 後來, 這項制度從漢武帝時便傳了下來。

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 古代並沒有科學,

而是根據風水迷信之說。 秋天本就對應五行中的金, 所以秋季金旺, 且水相, 土休, 火囚, 木死, 生命力在一年四季最低, 而金又是殺人利器, 有金屬之意, 故可理解為秋季殺人。

二, 古代我國是農業社會, 所以在秋冬二季, 人們都比較閑, 因此殺人的時候觀眾也比較多, 這個時候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 起警示作用。

三, 漢武帝時, 經歷了重大的“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在儒家思想裡, 有這樣一段“天有四時, 王有四政, 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 因此, 刑罰與秋冬相對應, 故可理解為何秋冬殺人。

這下算是有點弄明白這是何故了, 秋冬行刑這種制度其實就是統治者一種借上天名義為自己殺戮找尋讓百姓信服的理由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