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注意:老師才是“熊”孩子的終結者!

齊齊哈爾一位學校的張副校長火了, 在教室裡公開與學生對罵, 被人拍下視頻, 放到了網上。

視頻中, 副校長多次爆粗口:“我X你媽!”、“X你媽!”男生也不甘示弱, 梗著脖子和老師對罵:“滾你X的X了”、“你罵誰呢?”副校長當即脾氣上來了:“我是這兒管事的, 我告訴你, 我就是老師不當了, 我也不慣著你!”

乍一看, 如果不瞭解現場情況, 對老師人品不熟悉的人, 肯定以為又是無良老師體罰學生。

也有學生稱:“曉華老師人很好, 但脾氣是眾所周知的, 願各位不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武斷下結論。 ”

不少張校長曾經的學生紛紛站出來, 為張校長說話。 這才使得事實真相出來。

張校長在下課時維持課間秩序, 糾正一位同學在走廊大聲喧嘩行為, 這位同學置若罔聞, 衝撞校長, 導致衝突, 由於學生不服管, 再加上張校長脾氣比較暴躁, 發生了爭吵, 張校長爆口:“校長不當了, 也不慣你。

後來這件事情被曝光在網路上, 最後的結果是, 當地紀委介入調查, 責令教育局嚴肅處理。 張副校長黨內嚴重警告, 撤職調離;該校校長黨內警告;教育局分管副局長誡勉談話。 如此嚴重的處理結果, 讓不少老師心有戚戚。

於是, “終於, 沒有人再能敢管熊孩子了。 ”

什麼樣的父母會教出熊孩子?

社會發展迅速, 大家的文化水準和修為素養也是越來越高。 可是在對待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 似乎很多人開始有些迷茫。 尤其是近幾年熊孩子時間越來也多, “熊”起來也是花樣百出。 可能各位父母都沒有意識到, 以下一些言行就是造成孩子“熊”的罪魁禍首。

1、事事都如孩子意, 半點違逆不願有

這點想必被熊孩子禍害的各位深有同感。 一個把孩子當祖宗養的父母必然會養出一個沒有教養、自私自利的小孩。

孩子的言行全憑自己喜好, 他們還小, 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我喜歡”或者“我不喜歡”。 是非對錯的意識形成之前, 需要父母去教育、去影響。

不顧對錯, 一味寵溺自己的孩子並抱有“孩子長大了自然都會懂得”的想法的父母,

真的認為種下一個冬瓜的種子, 能得到一園芳香的玫瑰嗎?

2、孩子年紀小, 誠信可以拋

美嘉教育小編說的這個誠信可以拋, 說的不是父母直接教育小孩可以不誠信, 而是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承諾上, 太過兒戲。

很多父母為了方便讓孩子聽話, 總是給孩子作出一些承諾。 可事後忘記也罷, 覺得當初的承諾不妥也罷, 反正這些承諾都變成了空頭支票。 可怕的是, 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什麼不妥, 反而相信小孩子鬧一鬧以後就會好了。

中國有一句古話“千里之堤, 潰於蟻穴”, 一次兩次的空頭支票也許孩子不會放在心上。 但是如果長此以往, 孩子必然把自己說的話、作的承諾僅僅當成是滿足自己一時利益的工具。

這樣, 孩子“熊”, 也就不足為奇了。

3、有事當面不談, 背後壞話說盡

很多人習慣人前把人誇上天, 背後將人踩到地。 這種典型的“小人”行徑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

從小父母就該培養小朋友誠實友愛的優秀品質。 可笑的是很多父母自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卻還希望自己小孩對自己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然而父母平時的行為已經深深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根本不可能再對父母說任何不利於自己當下利益的實話。 這樣的壞習慣, 相信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有多陰險的舉動都不足為奇吧。

4、待己寬如水, 對人嚴似冰

生活中有一種現象非常常見, 父母說, “學習的時候不准做其他事情”, 然而他們自己在工作的時候還不忘玩個微信;父母說, “垃圾食品不准多吃”,然而他們自己天天都去燒烤攤大快朵頤;父母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推給別人”,然而他們自己卻偷懶把本該自己的家務推給對方……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孩子的價值觀非常脆弱,他們沒有那麼強大的頭腦去接受分析父母帶給他們的矛盾事物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在這樣每天接受各種矛盾資訊的交錯中必然會得出一個扭曲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必然孩子“熊”的源頭。

被遣返的熊孩子

前陣子,一對中國夫妻帶著6歲的孩子,去美國洛杉磯度假,結果上飛機之後,孩子一直在飛機上鬧騰,對旁邊的日本華裔小哥拳打腳踢,嘰嘰歪歪。日本華裔小哥在幾經包容之後,禮貌地請求孩子的父親能否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結果父親直接無視。後來實在是忍無可忍,日本小哥痛駡了一頓熊孩子,該父親居然和日本小哥扭打了起來,熊孩子還是在一旁鬧騰。乘務員暫時將他們分開。這才安靜下來。

飛機落地,迎接他們的卻是FBI全副武裝的執法人員,以及邊防員警、機場安保等人員。

原來衝突發生之後,乘務員任就立刻和地面機場聯繫了,員警一到,直接把熊孩子一家和日本小哥帶走了,經過調查,是熊孩子飛機上鬧事,且該父親率先動手打人,於是熊孩子一家三口都被遣返回國了。

你知道遣返回國意味著什麼嗎?

知乎專業人士是這麼回答的:“遣返回國屬於驅逐出境,在申請各國簽證時,都會先查核該申請者是否有被拒絕或驅逐出境的紀錄,如果有的話,基本上,如無特殊原因,你就別想去其它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獲得外國公司錄取或只是去旅遊,也不可能了。”

2014年6月8日,在江蘇省江陰市,兩個熊孩子在家閑著沒事,把放在天臺上的雜物一一向外丟下,一塊磚頭擊中一位新娘的頭部,新娘當刻殞命。

還有,2011年的時候,兩個熊孩子埋伏在高速道路兩旁,把路邊的石塊扔向來往車輛,感動中國人物叢飛的妻子被石塊砸到,石塊擊破擋風玻璃割破左額動脈,當場流血過多身亡。

這是見諸報端的,沒被報導的事例更是多。這就是熊孩子的鬧事能力。

那麼,熊孩子為什麼這麼熊呢?

麻省理工大學一位社會學教授艾瑞克做過一份小實驗,簡單來說,他找了一些年齡相當,尚未入學的孩子。把孩子們分為三批。

艾瑞克先給他們一些很好吃的糖果,然後把糖果收回。然後設置了一場遊戲,每個孩子身上都綁定一個電子計數器,他讓孩子們去通關這個遊戲。不過必須要遵守規則,每一次犯規,電子計數器上的糖果數量都會減少,最終他們到終點,電子技術器上顯示的數位,就是他們可以領到的糖果數量。

三批孩子設定不同的懲罰規則,第一批孩子,犯規時,電子計數器的數位減少量會隨著他們犯規的次數增加,也就是說,犯規越多,每次減少的數字都比上次減少的數字更多;第二批孩子,犯規時,電子技術器的數位減少總是一樣的;第三批孩子,犯規時,一開始犯規就予以重罰,電子技術器的數位直接減掉三分之一,不過隨著犯規次數的增加,減少量逐漸減少。

最後的實驗結果發現:第一批孩子基本上都能順利完成遊戲,並且拿到較多的糖果;第二批孩子能順利完成遊戲,但拿到的糖果數量較少;第三批孩子孩子很多根本無法順利通關遊戲,並且到後期大吵大鬧。

艾瑞克說:“同樣的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下,會乖,也可能會熊,關鍵看你怎麼向孩子傳遞錯誤成本。”

很多人認為,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錯誤成本,其實不然,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家長和社會沒有正確地向孩子傳達犯錯成本。第一批的孩子,由於懲罰力度是逐漸增加的,他們對規則會愈加敬畏,同時之前的懲罰作為已經失去的錯誤成本,會讓他們珍惜已有的糖果;第三批的孩子,由於一開始懲罰力度就很大,但他們對規則又不是很熟悉,所以難免會再次犯規,而懲罰力度又會逐漸減少,會在他們心裡形成規則不重要的印象,所以,他們在後期犯規會越來越頻繁,通關不過遊戲,於是自暴自棄,甚至挑戰更大的規則,那就是遊戲規則本身的科學性。

這也形成我們眼中的熊孩子鬧事的形象。其實,絕大部分熊孩子鬧事,都是家長和社會錯誤地傳達犯錯成本。

只有老師才能教育好熊孩子

這個實驗還能得出一個結論:只有老師才能管好熊孩子。

我一個做過幼師的朋友,按照幼稚園的那一套教育規則來教育她的小孩,每次看到因為懲罰,孩子掉眼淚,都會心疼,把懲罰力度降低。

她說:“其實父母是代替不了老師這個角色的。因為父母,就是父母,是有血緣關係在的。”讓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充當職業教育者去管熊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錯位,正如艾瑞克所說,這會錯誤地向孩子傳遞犯錯成本。因為父母總會降低犯錯成本。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若真的按照這句話來,恐怕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是別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和子女是一體的,父母作為教育者,沒有辦法像老師那樣,以協力廠商身份存在,客觀教育孩子。也不會忍心。如果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社會規則,那麼與父母相比,老師這個角色,離社會更近一些。

教育學家孫忠育先生說:“現代教育之所以摒棄私塾,讓孩子進入學校。就是以為私塾是私學,而學校是公學。私塾是熟人關係社會裡的產物,而現代學校是契約社會的產物。”換句話說,現代學校,比以前的私塾,更像一個社會,孩子們進入學校,熟悉並遵守學校的規則,更有利於以後他們進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規則。

你不忍說的,老師不會不忍說;

你不忍罰的,老師不會不忍心;

你不忍管的,老師不會不忍管;

你不好管的,老師不會不好管。

熊孩子如果是父母慣出來的,最好的辦法,是讓老師去管!

給老師管的權力,讓熊孩子意識到,學校就是社會,違法社會規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如此,規則意識才會深入他心。

給老師敢管的權力

張曉華副校長的處罰通知下來之後,我朋友圈裡的老師們一篇哀鴻遍野,大部分人都在說:“好了,那我以後不管了,你鬧事你鬧好了,你考不上大學,你犯事蹲監獄,你殺人放火,你被判無期徒刑死刑,隨你去,我一個月拿我幾千塊錢的工資,樂得清閒。”

的確,雖然這位副校長罵人不對,但處罰結果如此之重,讓很多老師涼了心。家長慣著,老師不管,熊孩子越來越無法無天。

事實上,在歐美韓國等國家,都有針對老師體罰學生的權力,賦予老師作為社會角色的代表,向孩子傳遞規則意識,並讓他們意識到,觸犯規則要收到懲罰。

例如在最為尊重個性的美國,也是允許適當體罰學生的,對於極個別的熊孩子,美國有少年法庭,會讓他們承擔法律責任;

韓國則是在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對不聽老師的反復訓誡和指導,無端孤立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超過學校規定的罰分學生,允許體罰。還對體罰工具做了規定,對小學、初中生,用直徑1釐米、長度不超過50釐米的木棍;對高中生,木棍直徑可在1.5釐米左右,長度不超過60釐米。

當然,也可以用給學校的義務勞動,來代替體罰。總之,發達國家,都明確規定了對熊孩子的懲罰措施,並給予教師敢管的權力。但無論怎麼樣,首先,要給予老師敢管的權力。

一個老師都需要戰戰兢兢對面犯錯學生的社會,一個老師無法在學生面前挺直腰杆告知他錯了的社會,必然熊孩子滿地,也必然不會是一個有教養的社會。

父母可以是孩子的人格榜樣,但父母永遠無法代替老師,成為社會規則的扞衛者。所以,正如孫育忠先生說:“別把老師置於不敢管的境地,因為你的父母偏袒你,如果老師再偏袒你,未來,社會會加倍刺痛你“在行”App預約央視阿丘專訪留學專家,BTV留學生節目金牌留學規劃師陳華老師諮詢,為你解答留學疑惑!

“垃圾食品不准多吃”,然而他們自己天天都去燒烤攤大快朵頤;父母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推給別人”,然而他們自己卻偷懶把本該自己的家務推給對方……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孩子的價值觀非常脆弱,他們沒有那麼強大的頭腦去接受分析父母帶給他們的矛盾事物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在這樣每天接受各種矛盾資訊的交錯中必然會得出一個扭曲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必然孩子“熊”的源頭。

被遣返的熊孩子

前陣子,一對中國夫妻帶著6歲的孩子,去美國洛杉磯度假,結果上飛機之後,孩子一直在飛機上鬧騰,對旁邊的日本華裔小哥拳打腳踢,嘰嘰歪歪。日本華裔小哥在幾經包容之後,禮貌地請求孩子的父親能否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結果父親直接無視。後來實在是忍無可忍,日本小哥痛駡了一頓熊孩子,該父親居然和日本小哥扭打了起來,熊孩子還是在一旁鬧騰。乘務員暫時將他們分開。這才安靜下來。

飛機落地,迎接他們的卻是FBI全副武裝的執法人員,以及邊防員警、機場安保等人員。

原來衝突發生之後,乘務員任就立刻和地面機場聯繫了,員警一到,直接把熊孩子一家和日本小哥帶走了,經過調查,是熊孩子飛機上鬧事,且該父親率先動手打人,於是熊孩子一家三口都被遣返回國了。

你知道遣返回國意味著什麼嗎?

知乎專業人士是這麼回答的:“遣返回國屬於驅逐出境,在申請各國簽證時,都會先查核該申請者是否有被拒絕或驅逐出境的紀錄,如果有的話,基本上,如無特殊原因,你就別想去其它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獲得外國公司錄取或只是去旅遊,也不可能了。”

2014年6月8日,在江蘇省江陰市,兩個熊孩子在家閑著沒事,把放在天臺上的雜物一一向外丟下,一塊磚頭擊中一位新娘的頭部,新娘當刻殞命。

還有,2011年的時候,兩個熊孩子埋伏在高速道路兩旁,把路邊的石塊扔向來往車輛,感動中國人物叢飛的妻子被石塊砸到,石塊擊破擋風玻璃割破左額動脈,當場流血過多身亡。

這是見諸報端的,沒被報導的事例更是多。這就是熊孩子的鬧事能力。

那麼,熊孩子為什麼這麼熊呢?

麻省理工大學一位社會學教授艾瑞克做過一份小實驗,簡單來說,他找了一些年齡相當,尚未入學的孩子。把孩子們分為三批。

艾瑞克先給他們一些很好吃的糖果,然後把糖果收回。然後設置了一場遊戲,每個孩子身上都綁定一個電子計數器,他讓孩子們去通關這個遊戲。不過必須要遵守規則,每一次犯規,電子計數器上的糖果數量都會減少,最終他們到終點,電子技術器上顯示的數位,就是他們可以領到的糖果數量。

三批孩子設定不同的懲罰規則,第一批孩子,犯規時,電子計數器的數位減少量會隨著他們犯規的次數增加,也就是說,犯規越多,每次減少的數字都比上次減少的數字更多;第二批孩子,犯規時,電子技術器的數位減少總是一樣的;第三批孩子,犯規時,一開始犯規就予以重罰,電子技術器的數位直接減掉三分之一,不過隨著犯規次數的增加,減少量逐漸減少。

最後的實驗結果發現:第一批孩子基本上都能順利完成遊戲,並且拿到較多的糖果;第二批孩子能順利完成遊戲,但拿到的糖果數量較少;第三批孩子孩子很多根本無法順利通關遊戲,並且到後期大吵大鬧。

艾瑞克說:“同樣的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下,會乖,也可能會熊,關鍵看你怎麼向孩子傳遞錯誤成本。”

很多人認為,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錯誤成本,其實不然,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家長和社會沒有正確地向孩子傳達犯錯成本。第一批的孩子,由於懲罰力度是逐漸增加的,他們對規則會愈加敬畏,同時之前的懲罰作為已經失去的錯誤成本,會讓他們珍惜已有的糖果;第三批的孩子,由於一開始懲罰力度就很大,但他們對規則又不是很熟悉,所以難免會再次犯規,而懲罰力度又會逐漸減少,會在他們心裡形成規則不重要的印象,所以,他們在後期犯規會越來越頻繁,通關不過遊戲,於是自暴自棄,甚至挑戰更大的規則,那就是遊戲規則本身的科學性。

這也形成我們眼中的熊孩子鬧事的形象。其實,絕大部分熊孩子鬧事,都是家長和社會錯誤地傳達犯錯成本。

只有老師才能教育好熊孩子

這個實驗還能得出一個結論:只有老師才能管好熊孩子。

我一個做過幼師的朋友,按照幼稚園的那一套教育規則來教育她的小孩,每次看到因為懲罰,孩子掉眼淚,都會心疼,把懲罰力度降低。

她說:“其實父母是代替不了老師這個角色的。因為父母,就是父母,是有血緣關係在的。”讓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充當職業教育者去管熊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錯位,正如艾瑞克所說,這會錯誤地向孩子傳遞犯錯成本。因為父母總會降低犯錯成本。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若真的按照這句話來,恐怕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是別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和子女是一體的,父母作為教育者,沒有辦法像老師那樣,以協力廠商身份存在,客觀教育孩子。也不會忍心。如果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社會規則,那麼與父母相比,老師這個角色,離社會更近一些。

教育學家孫忠育先生說:“現代教育之所以摒棄私塾,讓孩子進入學校。就是以為私塾是私學,而學校是公學。私塾是熟人關係社會裡的產物,而現代學校是契約社會的產物。”換句話說,現代學校,比以前的私塾,更像一個社會,孩子們進入學校,熟悉並遵守學校的規則,更有利於以後他們進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規則。

你不忍說的,老師不會不忍說;

你不忍罰的,老師不會不忍心;

你不忍管的,老師不會不忍管;

你不好管的,老師不會不好管。

熊孩子如果是父母慣出來的,最好的辦法,是讓老師去管!

給老師管的權力,讓熊孩子意識到,學校就是社會,違法社會規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如此,規則意識才會深入他心。

給老師敢管的權力

張曉華副校長的處罰通知下來之後,我朋友圈裡的老師們一篇哀鴻遍野,大部分人都在說:“好了,那我以後不管了,你鬧事你鬧好了,你考不上大學,你犯事蹲監獄,你殺人放火,你被判無期徒刑死刑,隨你去,我一個月拿我幾千塊錢的工資,樂得清閒。”

的確,雖然這位副校長罵人不對,但處罰結果如此之重,讓很多老師涼了心。家長慣著,老師不管,熊孩子越來越無法無天。

事實上,在歐美韓國等國家,都有針對老師體罰學生的權力,賦予老師作為社會角色的代表,向孩子傳遞規則意識,並讓他們意識到,觸犯規則要收到懲罰。

例如在最為尊重個性的美國,也是允許適當體罰學生的,對於極個別的熊孩子,美國有少年法庭,會讓他們承擔法律責任;

韓國則是在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對不聽老師的反復訓誡和指導,無端孤立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超過學校規定的罰分學生,允許體罰。還對體罰工具做了規定,對小學、初中生,用直徑1釐米、長度不超過50釐米的木棍;對高中生,木棍直徑可在1.5釐米左右,長度不超過60釐米。

當然,也可以用給學校的義務勞動,來代替體罰。總之,發達國家,都明確規定了對熊孩子的懲罰措施,並給予教師敢管的權力。但無論怎麼樣,首先,要給予老師敢管的權力。

一個老師都需要戰戰兢兢對面犯錯學生的社會,一個老師無法在學生面前挺直腰杆告知他錯了的社會,必然熊孩子滿地,也必然不會是一個有教養的社會。

父母可以是孩子的人格榜樣,但父母永遠無法代替老師,成為社會規則的扞衛者。所以,正如孫育忠先生說:“別把老師置於不敢管的境地,因為你的父母偏袒你,如果老師再偏袒你,未來,社會會加倍刺痛你“在行”App預約央視阿丘專訪留學專家,BTV留學生節目金牌留學規劃師陳華老師諮詢,為你解答留學疑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