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鄒哥哥說養生|晨起後靜坐吐納,延年益壽!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鄒旭 教授

鄒 旭 教授, 全國青年名中醫, 廣東省名中醫, 著名中醫藥學家鄧鐵濤教授學術繼承人。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理事,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特色診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內科疑難疾病, 特別是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衰的中西醫結合防治及中醫藥養生保健。

出診時間及地點:週五下午 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養生二十四法

“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 以酒為漿,

以妄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滿, 不時禦神, 務快其心, 逆于生樂, 起居無節, 故半百而衰也。 ”(《素問·上古天真論》)

那麼, 如何生活, 才算得“道”, 才能“度百歲乃去”呢?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套用這句話, 我認為壽而康是建立在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 以正確的養生觀為指導, 配合一些養生保健的小方法, 堅持在日常生活中, 而不是光說不練。

現在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已經102歲了, 仍然身體硬朗, 神清氣爽, 眼不花, 耳不聾。 能達到這樣長壽又健康的狀態, 同他的養生觀和養生小方法是密切相關的。

養生第三法

晨起後靜坐吐納

在清晨睡醒後, 一般不要很快下地活動, 而是先盤腿靜坐於床上, 閉目, 心無雜念, 使自己意念集中, 緩慢做50個深呼吸, 然後再慢慢起床, 開始一天的活動。

儒、釋、道三教皆有養生之法, 而均主張靜坐, 也叫“打坐”。 教人息心摒念, 放下塵懷, 從“恬淡虛無”四字入手, 少一點妄念, 便多添一分正氣,

久而久之, 則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呼吸, 是大千世界一切動植物存在的本能。 失去呼吸等於失去了生命。 吐納也屬於呼吸形式, 吐即呼氣, 納即吸氣。 養生內修之吐納術, 以調息運氣為主, 不發氣, 不發力, 周身氣血同天地之靈氣形成迴圈, 隨心所欲, 悠然自得。 修習得法並堅持下來, 更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結果。

晨起靜坐吐納除了吐濁納清外, 此法還有助於全身放鬆、大腦入靜, 調整臟腑功能, 起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晨起靜坐吐納還可以減少頭暈、猝死等的發生, 因為清晨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時間段, 起床太急, 活動太快、太劇烈, 都容易誘發這些疾病。

怎麼做才能睡得更香呢?

準備工作

靜坐時, 要注意保持居室內空氣的流通, 尤其對於習慣夜間睡眠時關窗的人群。

經過了一夜的睡眠, 人體睡眠中會排出很多廢氣, 早晨時起床, 臥室內多缺乏新鮮空氣。 因此, 起床後需要適當的開窗通風, 保持居室內空氣的流通。

靜坐前要先排二便, 放鬆腰帶, 做好準備活動, 以利於精神放鬆。

靜坐時要避開風口處,以免受風著涼。

靜坐時,還要儘量避免外界的干擾,告訴家人予以配合,以免分神。

坐姿的要求

一般人宜採取盤坐式:即雙腿交叉盤坐,穩坐於板床上,一般以木板床為宜。

靜坐時,上身要自然放鬆,頭位正直,自然閉目,含胸拔背,兩手置於腹前相互輕握,也可雙手自然垂放於兩腿上,以人體感覺舒適為度,上半身稍向前傾,坐正後,全身放鬆。

吐納的方法

吐納,也即呼吸,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幫助人體吐濁納清,排出體內濁氣,促進身體內外氣體的交換和物質的代謝。

要訣:靜坐時,要閉口藏舌,舌尖抵於上齶。呼吸為息,息粗鼻有聲,叫作“風”,不能入靜。由粗調細,呼吸似有似無為上。

建議:對初學吐納的朋友,建議開始練習時採取自然呼吸,即不加意念,聽任平時的呼吸習慣,保持均勻的呼吸節律,以後可逐漸有意減慢呼吸頻率,加大呼吸深度。

此外,還有腹式呼吸法,即用腹部的力量進行呼吸的動作。其中又分為正呼吸法和反呼吸法。

正呼吸是指在意念的引導下,加強呼吸的腹式運動;吸氣時腹部隆起、膈肌下降,呼氣時腹部內收、膈肌上移;同時做到意守神闕(肚臍)。

反呼吸是指在意念的引導下,呼吸時進行逆腹式運動,即吸氣時腹部內收、膈肌上移;呼氣時腹部隆起、膈肌下降。

開始練功之前,先張口呼氣,使體內的濁氣隨呼氣儘量呼出,然後以鼻用力吸氣,如此反復三次,然後開始緩慢、深長的呼吸,呼吸時要盡力使自己精神內守、心無所牽。

練功時要凝神

晨起靜坐吐納,除了進行呼吸吐納動作,還要求練功者要凝神。在坐正、放鬆、呼吸調勻後,便開始集中精神,要把湧現出來的千絲萬縷的思想安靜下來,即凝神。因為打坐時你才發現思想是很雜亂的。要想名利財色皆為身外之物,而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把飄忽不定,雜念紛呈的神思安定下來,給心鬆綁,心得自在,則神清氣爽,而真氣從之。

凝神時可以把意念停留在身體的某一部位上,如臍下丹田處,來幫助放鬆入靜。

概括來講,晨起靜坐的方法就是,首先擺正姿勢,再調整好呼吸,最後調整意念,凝神靜守,排除雜念,放鬆入靜,至少做夠50個呼吸。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健康與長壽的渴望與日俱增。俗話說,要想身體好,養生有訣竅!今年已經102歲的中醫學泰斗、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就提出了“養身先養心”的養生之道!鄧老從醫80餘年,精心研究中醫理論,致力於中醫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為中醫藥的繼承和發展極盡畢生之力。他認為健康長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總結了“養生二十一法”,創立了“八段錦養生操”,同時結合自身80餘年的行醫經驗和相關科研成果,對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提出了寶貴方法。

【廣東省中醫院鄒旭副院長聯合廣東省中醫院大心血管科主任吳煥林教授一起將百歲鄧老的養生之道編著成書,以使更多的人通過學習瞭解鄧老的養生之道,從中悟出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

掃二維碼,輕鬆購書,享新書八五折包郵

本文摘自《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廣東省中醫院開通“患者滿意度調查小程式”,歡迎您對我們的服務進行評價。

靜坐時要避開風口處,以免受風著涼。

靜坐時,還要儘量避免外界的干擾,告訴家人予以配合,以免分神。

坐姿的要求

一般人宜採取盤坐式:即雙腿交叉盤坐,穩坐於板床上,一般以木板床為宜。

靜坐時,上身要自然放鬆,頭位正直,自然閉目,含胸拔背,兩手置於腹前相互輕握,也可雙手自然垂放於兩腿上,以人體感覺舒適為度,上半身稍向前傾,坐正後,全身放鬆。

吐納的方法

吐納,也即呼吸,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幫助人體吐濁納清,排出體內濁氣,促進身體內外氣體的交換和物質的代謝。

要訣:靜坐時,要閉口藏舌,舌尖抵於上齶。呼吸為息,息粗鼻有聲,叫作“風”,不能入靜。由粗調細,呼吸似有似無為上。

建議:對初學吐納的朋友,建議開始練習時採取自然呼吸,即不加意念,聽任平時的呼吸習慣,保持均勻的呼吸節律,以後可逐漸有意減慢呼吸頻率,加大呼吸深度。

此外,還有腹式呼吸法,即用腹部的力量進行呼吸的動作。其中又分為正呼吸法和反呼吸法。

正呼吸是指在意念的引導下,加強呼吸的腹式運動;吸氣時腹部隆起、膈肌下降,呼氣時腹部內收、膈肌上移;同時做到意守神闕(肚臍)。

反呼吸是指在意念的引導下,呼吸時進行逆腹式運動,即吸氣時腹部內收、膈肌上移;呼氣時腹部隆起、膈肌下降。

開始練功之前,先張口呼氣,使體內的濁氣隨呼氣儘量呼出,然後以鼻用力吸氣,如此反復三次,然後開始緩慢、深長的呼吸,呼吸時要盡力使自己精神內守、心無所牽。

練功時要凝神

晨起靜坐吐納,除了進行呼吸吐納動作,還要求練功者要凝神。在坐正、放鬆、呼吸調勻後,便開始集中精神,要把湧現出來的千絲萬縷的思想安靜下來,即凝神。因為打坐時你才發現思想是很雜亂的。要想名利財色皆為身外之物,而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把飄忽不定,雜念紛呈的神思安定下來,給心鬆綁,心得自在,則神清氣爽,而真氣從之。

凝神時可以把意念停留在身體的某一部位上,如臍下丹田處,來幫助放鬆入靜。

概括來講,晨起靜坐的方法就是,首先擺正姿勢,再調整好呼吸,最後調整意念,凝神靜守,排除雜念,放鬆入靜,至少做夠50個呼吸。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對健康與長壽的渴望與日俱增。俗話說,要想身體好,養生有訣竅!今年已經102歲的中醫學泰斗、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就提出了“養身先養心”的養生之道!鄧老從醫80餘年,精心研究中醫理論,致力於中醫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為中醫藥的繼承和發展極盡畢生之力。他認為健康長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總結了“養生二十一法”,創立了“八段錦養生操”,同時結合自身80餘年的行醫經驗和相關科研成果,對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提出了寶貴方法。

【廣東省中醫院鄒旭副院長聯合廣東省中醫院大心血管科主任吳煥林教授一起將百歲鄧老的養生之道編著成書,以使更多的人通過學習瞭解鄧老的養生之道,從中悟出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

掃二維碼,輕鬆購書,享新書八五折包郵

本文摘自《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廣東省中醫院開通“患者滿意度調查小程式”,歡迎您對我們的服務進行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