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袁志勇:以實幹興平原 以實績開新篇

德州市人大代表、平原縣長袁志勇

大眾網德州1月8日訊(記者 莊濱濱 通訊員 金吉鑫 任峰 張大偉)1月8日, 在德州市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平原代表團分組審議現場,

德州市人大代表、平原縣長袁志勇說, 陳飛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符合德州市實際, 目標振奮人心。 報告緊緊圍繞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把高品質發展作為總要求, 聚焦“六個新”安排部署2018年重點工作, 對平原縣今後發展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 平原縣將按照市政府工作報告要求, 從嚴從實、奮發有為, 以實幹興縣、以實績惠民, 努力開創“四個平原”建設新局面。

過去的一年, 平原縣堅持“幹”字當頭、“實”字為先, 舉全縣之力推動各項工作快啟動、快推進、快落實, 一批系全域管長遠的大事扎實推進,

一批暖人心惠民生的實事順利實施, 一批矛盾多問題大的難事起步破題, 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2017年, 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億元, 增長15%, 增幅列全市第二位;90家骨幹企業稅收同比增長23%, 稅收過500萬元的49家、過1000萬元的27家、過2000萬元的12家, 同比分別增加8家、3家和4家;堅決清理開發區企業閒置低效用地2680畝, 釋放了發展空間;全年“藍繁”天數240天, 同比增加62天, 空氣品質綜合改善全市一;實施10個片區棚改搬遷44萬平方米, 新建續建安置社區9處、5086套, 回遷入住1442戶;全年民生支出15.96億元, 占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的76%;堅持精准扶貧脫貧, 46個省重點貧困村全部摘帽;投資8億多元, 實施4所解決城區“大班額”和54所農村“全面改薄”學校建設,
新建改造校舍面積26萬平方米, 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 這些都為平原縣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凝聚了強大的合力。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發展都是幹出來的。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 我們將把更多精力放到推動高品質發展上, 做實做優縣域經濟。 ”袁志勇說。

全力提升現代產業。 結構不優、實體企業“有山無峰”一直是平原縣的短板。 陳飛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 要保持定力, 不為一時的困難所干擾。 平原縣將按照這一要求, 堅定不移把現代產業提升作為主攻方向, 把加快工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 全力突破工業、做強實體。

在存量擴張上, 鼓勵支持企業增上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 推動企業智慧化、數位化、網路化、品牌化發展, 加快推進宜里安公司和高峰食品各6萬噸變性澱粉技術改造、福洋生物澱粉系統升級改造等17個重點技改專案建設, 重點抓好青啤平原公司年產40萬噸啤酒搬遷、陽煤平原化工氨醇技術路線升級改造、匯勝紙業年產20萬噸紙管原紙等擴產擴能項目建設。 在招優引強上, 圍繞培植大健康、節能環保、資訊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常態化、大力度對接京津冀、融入省會, 著力在集群承接、沿鏈引進上取得新突破, 力爭引進過億元項目20個以上, 其中過10億元項目5個以上。 積極推進漢格威“三電”製造等9個市級重點專案建設,
力爭北京巴威鍋爐、中糧集團糧穀產業園等18個項目簽約落地, 爭取錦邦金屬非晶帶材、匯冠機械等25個項目開工建設, 用專案來“興實體”, 用投入來“調結構”。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按照陳飛市長講話要求, 我們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積極發展農業“新六產”, 推動農業提質、農民增收。 調好調優調順農業結構, 繼續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 增加優質小麥種植5萬畝、糯玉米5萬畝、設施蔬菜7000畝, 新建提升規模養殖場22處, 爭創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 積極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分類培優培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家, 規劃建設萬畝“新城鎮·新六產”田園綜合體。 按照“公用品牌+商業品牌”互動發展模式,申請“三品一標”5個,認證面積占全縣食用農產品面積的60%以上,打造平原“綠色、安全、信用”農產品品牌,積極創建城市周邊“放心農場”。

推動服務業升級發展。圍繞提高三產占比和發展質效,全力抓好文化創業園規劃建設,啟動幸福大道西側東海天下“一路一帶”風景區建設,依託平原—青島港“平原號”集裝箱班列,整合資源,放大優勢,推進濟鐵平原物流園三期、四期建設,加快建設魯北最大內陸港。同時,繼續抓好“放心農場”產品上行工作,擴大平原地標性農副產品和優質果蔬在濟南、德州等週力城市的社區超市線上線下直營銷售覆蓋面。

“從提速度到重品質,平原縣在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同時,繼續聚集更多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為發展注入新內涵、新動能,持續提升城市發展活力和競爭力。”袁志勇介紹說。

新的一年,平原縣將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三航”計畫,持續開展“進解促”活動,全力打造親清政商環境。不斷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組建縣財金公司、投資公司,抓好PPP項目運作2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市場主體參與重點專案建設,力爭利用社會資本50億元以上。深化創新驅動戰略,支持史坦萊化肥、福洋生物、安華瓷業、聯化科技創建國家級研發平臺,抓好人才公寓建設,力爭全年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0人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1.6個百分點。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全民共用。”袁志勇說。“新的一年我們將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幹,一年接著一年幹,為人民群眾創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2018年,平原縣將重點實施投資47.8億元的8大類126項城鄉新建續建工程。在城市建設上,加快推進“雙城共建”,抓好縣城東部新區圖書館、檔案館、全民健身中心等以“八館”為核心的重點工程建設,打造800畝東部新區新風貌;加快改造西部老城區,重點推進棚戶區改造續建工程,新實施4000套3個片區棚戶區改造工程,建好3個公園,實施5條、40.8公里河道景觀改造以及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雨汙分流管網建設等工程,形成“一河清水、兩岸綠色”的景觀走廊。開工建設G340東子線平原段北繞城項目,爭取省道323平原段南繞城項目立項開工,改變大車穿城現狀,拉開空間框架,增強通達能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繼續推進鄉鎮駐地“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秩序化”,建成標準化美麗村莊246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精准扶貧脫貧、金融風險防控三大攻堅戰,全力辦好“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持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和文化惠民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公用品牌+商業品牌”互動發展模式,申請“三品一標”5個,認證面積占全縣食用農產品面積的60%以上,打造平原“綠色、安全、信用”農產品品牌,積極創建城市周邊“放心農場”。

推動服務業升級發展。圍繞提高三產占比和發展質效,全力抓好文化創業園規劃建設,啟動幸福大道西側東海天下“一路一帶”風景區建設,依託平原—青島港“平原號”集裝箱班列,整合資源,放大優勢,推進濟鐵平原物流園三期、四期建設,加快建設魯北最大內陸港。同時,繼續抓好“放心農場”產品上行工作,擴大平原地標性農副產品和優質果蔬在濟南、德州等週力城市的社區超市線上線下直營銷售覆蓋面。

“從提速度到重品質,平原縣在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同時,繼續聚集更多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為發展注入新內涵、新動能,持續提升城市發展活力和競爭力。”袁志勇介紹說。

新的一年,平原縣將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三航”計畫,持續開展“進解促”活動,全力打造親清政商環境。不斷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組建縣財金公司、投資公司,抓好PPP項目運作2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市場主體參與重點專案建設,力爭利用社會資本50億元以上。深化創新驅動戰略,支持史坦萊化肥、福洋生物、安華瓷業、聯化科技創建國家級研發平臺,抓好人才公寓建設,力爭全年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0人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1.6個百分點。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全民共用。”袁志勇說。“新的一年我們將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幹,一年接著一年幹,為人民群眾創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2018年,平原縣將重點實施投資47.8億元的8大類126項城鄉新建續建工程。在城市建設上,加快推進“雙城共建”,抓好縣城東部新區圖書館、檔案館、全民健身中心等以“八館”為核心的重點工程建設,打造800畝東部新區新風貌;加快改造西部老城區,重點推進棚戶區改造續建工程,新實施4000套3個片區棚戶區改造工程,建好3個公園,實施5條、40.8公里河道景觀改造以及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雨汙分流管網建設等工程,形成“一河清水、兩岸綠色”的景觀走廊。開工建設G340東子線平原段北繞城項目,爭取省道323平原段南繞城項目立項開工,改變大車穿城現狀,拉開空間框架,增強通達能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繼續推進鄉鎮駐地“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秩序化”,建成標準化美麗村莊246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精准扶貧脫貧、金融風險防控三大攻堅戰,全力辦好“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持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和文化惠民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