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天津濱海新區再啟重大改革!

濱海新區近期啟動新一輪改革。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在天津經濟從高速度增長向高品質發輾轉型之際, 在京津冀協同進一步深化, 雄安新區加快建設之際, 濱海新區先期的改革絕不會止步於此。 這, 應該是對改革開放40年最好的致敬!

新年伊始, 濱海新區開啟了新一輪改革, 對濱海新區原有的四個功能區進行重組整合, 並成立濱海新區功能區體制改革領導小組, 將原中心商務區併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將原臨港經濟區併入天津港保稅區。 整合後, 濱海新區形成五個功能區。 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將剝離,

由濱海新區新成立的泰達街管理。

△2006年圖

△京津冀區域空間格局示意圖

2270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區經濟總量占天津的半壁江山, 舉足輕重。

△此前濱海新區的九大功能區

歷史上, 這裡曾經歷2008年和2013年兩次比較大的體制機制改革:撤銷了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區的行政建制, 設立了統一的濱海新區行政建制, 並對所轄功能區和街鎮進行了整合和調整。

新一輪的改革其實不斷有資訊透露出來:

12月15日, 市委書記李鴻忠到濱海新區檢查考核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 在情況回饋會上要求濱海新區:“要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勇做京津冀協同發展改革創新的先行區。 ”

12月28日, 濱海新區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提出濱海新區加快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近、遠期目標。

剛剛召開的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改革開放先行區,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優化發展環境,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為什麼要啟動新一輪改革?

2014年2月, 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推動了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賦予了天津“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和建設任務, 其中的“一個區”就是改革開放先行區。 而天津的改革思路是:大力推進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 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 加快形成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制度框架。

近四年的探索, 天津自貿試驗區初具規模, 成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交匯點, 但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卻陷入了瓶頸。 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說:“比如說功能區開發主體多, 發展分散化、碎片化、產業發展同質化, 產業政策逐漸趨同, 產業相互克隆的現象比較明顯, 同質化競爭帶來了內耗。 同時在機構編制管理上也不規範, 機構設置不統一, 職能過於寬泛, 這也阻礙了功能區的發展。”

愈發突出的矛盾讓天津港保稅區工委書記尤天成印象深刻,近年來空港經濟區發展的瓶頸就是空間緊缺,從海港的6平方公里到空港經濟區的80平方公里,隨著這幾年項目逐漸擺滿,空間已經沒有餘地。“有一些占地比較大的項目、像汽車就受到空間制約,擺不了的專案只能流失!”空間問題讓空港經濟區的准入門檻不斷提高,而向東看,臨港經濟區擁有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裝備製造、糧油加工、口岸物流等主導產業雖然初具規模,但卻缺少面向未來的高端裝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等優勢專案,因此在空間佈局上有必要將空港、臨港兩個功能區進行整合。

濱海新區的核心區要靚了

一位領導調任天津工作後,曾用一個月跑遍濱海新區,最後茫然問道:你們讓我看了濱海新區那麼多地方,到底哪裡是濱海新區?

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現代新城區。

這是濱海新區核心區要回答的問題。

在濱海新區核心區,經過34年開發建設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樣面臨發展空間的困境和政企不分的矛盾。

功能區的設立在歷史上曾經為濱海新區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最典型的莫過於天津經濟開發區的滾動發展,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摩托羅拉、豐田、三星電子等海內外著名企業,曾經讓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長期領跑全國。但它始終離真正的城市還有距離,它造就了中心城區和新區數以十萬計的50公里通勤一族。

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開發區原有的功能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第二產強但三產業較弱,但如何邁向更高端、更合理?目前已經沒有土地能夠再拓展特別是服務第二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開發區到今年34年歷史了,在發展過程中也承擔了部分社會職能,比如,學校、醫院、社區的管理,要專注於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就要先剝離社會職能。”

僅隔的一條新港四號路,將濱海新區核心區分為開發區和中心商務區兩個功能區,不僅從地理空間上將核心區分為了兩部分,在規劃、交通、商業等領域更是難以形成合力,很難形成組團式發展的態勢,因此重新將兩個功能區合併更有利於打造濱海新區核心區。

在很多人眼中,徐大彤提到的新港四號路隔開了南北兩個世界。

現有體制下,屁股指揮腦袋,畫地為牢,咫尺天涯的例子比比皆是:

路北的開發區建成的最現代化“導軌”的電車,舒適快捷,只服務開發區,不越“雷池”(新港四號路)一步,比鄰的中心商務區和北塘經濟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新生態城成了能共用而無法抵達的區域。

路南塘沽的生活服務、現代服務業到達開發區,如生鮮的蔬菜瓜果過了新港四號路,從老塘沽到了開發區,價格人為高企。

新一輪的改革,把開發區的優勢和中心商務區的服務對接一體,目的在於形成真正的產城融合,繁榮宜居智慧智慧新城。

怎麼整合才能實現攥緊拳頭再發展

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開發區管理機構作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要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歸併內設機構,集中精力抓好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不少省市也作出了積極探索,像是廣州開發區與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行合署辦公,形成了國家級開發區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新型管理模式;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錢江經濟開發區兩區整合,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

改革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008年,濱海新區首次啟動了綜合配套改革;2013年9月,啟動實施第二次管理體制改革,把12個功能區整合為7個功能區。對濱海新區來講,7個功能區每年的財政貢獻在新區佔據絕大部分。實踐證明,功能區發展快則新區發展快,功能區強則新區強,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濱海新區決心主動作為,用新體制、新機制破解發展中的新問題,進一步激發功能區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具體來講,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的改革將分三步走:“首先功能區要剝離社會職能,將主責回歸到經濟發展、產業聚集上來,這可以使功能區輕裝上陣。”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將教育、醫療、社區的管理剝離後,濱海新區專門成立了泰達街專注於社會職能,讓管委會工作更加聚焦。第二步就是整合,將中心商務區併入開發區後將實現疊加效應,不僅是功能疊加,更是政策疊加。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說,“改革之後能夠使我們的城市規劃更加統一、基礎設施配套互聯互通,土地資源、空間資源能夠更加集約、集聚。通過改革,使濱海新區核心區的規劃更加統一、鮮明,使我們濱海新區雙城雙港這個‘城’更加突出出來,同時雙創示範基地的政策、自貿區的政策、開發區的整個產業基礎、製造業基礎能夠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產城融合、強強聯合、優勢互補,1+1>2的效果。”

整合後的天津港保稅區資源更為齊備,既有海港、空港也有臨港。天津港保稅區工委書記尤天成介紹了產業定位調整的情況:“空港因為緊鄰市區,一要做大做強民用航空產業,二是航空物流業,將來空港經濟區發展方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科技研發、總部經濟、互聯網產業為主。臨港以海洋裝備、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主,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利用功能優勢發展口岸經濟、港口經濟、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提供了功能支撐。”

要進行一場脫胎換骨式的改革

改革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在這次功能區的體制改革中,濱海新區既要調整優化機構編制,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以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為主要職能,重新核定、統籌調劑重組後的兩個功能區的內設機構、人員編制。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說,“要進行一場脫胎換骨式的改革,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功能區改革,在理順幹部人事制度方面實現選拔任用和競聘上崗相結合,落實考核激勵機制,使功能區的發展業績、工作成效與幹部的收入掛起鉤,充分釋放功能區發展活力。”

比如說,以前功能區發展中由於承擔的指標、任務,在考核上與個人的收入沒有實現有效的掛鉤,所以也不同程度存在著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今後濱海新區將探索績效考核的辦法,更加有效地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實現幹好幹壞不一樣。

目前,四個功能區的整合已經啟動,預計將在本月內完成人員編制調整等工作,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原則,打造一支機構精簡、人員精幹、工作高效、服務一流的最優秀隊伍,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堅信通過這次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一定能夠換發出新的活力、動力,在新時代為天津改革開放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這也阻礙了功能區的發展。”

愈發突出的矛盾讓天津港保稅區工委書記尤天成印象深刻,近年來空港經濟區發展的瓶頸就是空間緊缺,從海港的6平方公里到空港經濟區的80平方公里,隨著這幾年項目逐漸擺滿,空間已經沒有餘地。“有一些占地比較大的項目、像汽車就受到空間制約,擺不了的專案只能流失!”空間問題讓空港經濟區的准入門檻不斷提高,而向東看,臨港經濟區擁有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裝備製造、糧油加工、口岸物流等主導產業雖然初具規模,但卻缺少面向未來的高端裝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等優勢專案,因此在空間佈局上有必要將空港、臨港兩個功能區進行整合。

濱海新區的核心區要靚了

一位領導調任天津工作後,曾用一個月跑遍濱海新區,最後茫然問道:你們讓我看了濱海新區那麼多地方,到底哪裡是濱海新區?

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現代新城區。

這是濱海新區核心區要回答的問題。

在濱海新區核心區,經過34年開發建設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樣面臨發展空間的困境和政企不分的矛盾。

功能區的設立在歷史上曾經為濱海新區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最典型的莫過於天津經濟開發區的滾動發展,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了摩托羅拉、豐田、三星電子等海內外著名企業,曾經讓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長期領跑全國。但它始終離真正的城市還有距離,它造就了中心城區和新區數以十萬計的50公里通勤一族。

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開發區原有的功能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第二產強但三產業較弱,但如何邁向更高端、更合理?目前已經沒有土地能夠再拓展特別是服務第二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開發區到今年34年歷史了,在發展過程中也承擔了部分社會職能,比如,學校、醫院、社區的管理,要專注於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就要先剝離社會職能。”

僅隔的一條新港四號路,將濱海新區核心區分為開發區和中心商務區兩個功能區,不僅從地理空間上將核心區分為了兩部分,在規劃、交通、商業等領域更是難以形成合力,很難形成組團式發展的態勢,因此重新將兩個功能區合併更有利於打造濱海新區核心區。

在很多人眼中,徐大彤提到的新港四號路隔開了南北兩個世界。

現有體制下,屁股指揮腦袋,畫地為牢,咫尺天涯的例子比比皆是:

路北的開發區建成的最現代化“導軌”的電車,舒適快捷,只服務開發區,不越“雷池”(新港四號路)一步,比鄰的中心商務區和北塘經濟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新生態城成了能共用而無法抵達的區域。

路南塘沽的生活服務、現代服務業到達開發區,如生鮮的蔬菜瓜果過了新港四號路,從老塘沽到了開發區,價格人為高企。

新一輪的改革,把開發區的優勢和中心商務區的服務對接一體,目的在於形成真正的產城融合,繁榮宜居智慧智慧新城。

怎麼整合才能實現攥緊拳頭再發展

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開發區管理機構作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要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歸併內設機構,集中精力抓好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不少省市也作出了積極探索,像是廣州開發區與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行合署辦公,形成了國家級開發區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新型管理模式;杭州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錢江經濟開發區兩區整合,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

改革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008年,濱海新區首次啟動了綜合配套改革;2013年9月,啟動實施第二次管理體制改革,把12個功能區整合為7個功能區。對濱海新區來講,7個功能區每年的財政貢獻在新區佔據絕大部分。實踐證明,功能區發展快則新區發展快,功能區強則新區強,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濱海新區決心主動作為,用新體制、新機制破解發展中的新問題,進一步激發功能區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具體來講,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的改革將分三步走:“首先功能區要剝離社會職能,將主責回歸到經濟發展、產業聚集上來,這可以使功能區輕裝上陣。”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將教育、醫療、社區的管理剝離後,濱海新區專門成立了泰達街專注於社會職能,讓管委會工作更加聚焦。第二步就是整合,將中心商務區併入開發區後將實現疊加效應,不僅是功能疊加,更是政策疊加。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說,“改革之後能夠使我們的城市規劃更加統一、基礎設施配套互聯互通,土地資源、空間資源能夠更加集約、集聚。通過改革,使濱海新區核心區的規劃更加統一、鮮明,使我們濱海新區雙城雙港這個‘城’更加突出出來,同時雙創示範基地的政策、自貿區的政策、開發區的整個產業基礎、製造業基礎能夠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產城融合、強強聯合、優勢互補,1+1>2的效果。”

整合後的天津港保稅區資源更為齊備,既有海港、空港也有臨港。天津港保稅區工委書記尤天成介紹了產業定位調整的情況:“空港因為緊鄰市區,一要做大做強民用航空產業,二是航空物流業,將來空港經濟區發展方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科技研發、總部經濟、互聯網產業為主。臨港以海洋裝備、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主,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利用功能優勢發展口岸經濟、港口經濟、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提供了功能支撐。”

要進行一場脫胎換骨式的改革

改革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在這次功能區的體制改革中,濱海新區既要調整優化機構編制,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以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為主要職能,重新核定、統籌調劑重組後的兩個功能區的內設機構、人員編制。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說,“要進行一場脫胎換骨式的改革,接下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功能區改革,在理順幹部人事制度方面實現選拔任用和競聘上崗相結合,落實考核激勵機制,使功能區的發展業績、工作成效與幹部的收入掛起鉤,充分釋放功能區發展活力。”

比如說,以前功能區發展中由於承擔的指標、任務,在考核上與個人的收入沒有實現有效的掛鉤,所以也不同程度存在著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今後濱海新區將探索績效考核的辦法,更加有效地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實現幹好幹壞不一樣。

目前,四個功能區的整合已經啟動,預計將在本月內完成人員編制調整等工作,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原則,打造一支機構精簡、人員精幹、工作高效、服務一流的最優秀隊伍,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堅信通過這次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一定能夠換發出新的活力、動力,在新時代為天津改革開放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