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飛力達聯手IBM部署SAP S/4HANA平臺

飛力達:選擇IBM不因為“高大上”, 而是更“接地氣”

飛力達是一家與中國製造一起成長起來的綜合型物流供應鏈公司, 從上世紀90年代PC產業的輝煌, 到當下互聯網浪潮下的智慧製造升級, 每一次中國製造業的飛躍和變遷之中, 飛力達都感同身受。

這廂, 工廠提出貨物需求, 飛力達最快1個小時之內就能讓貨物出現在生產線上, 即便通常情況下, 也只要2-4個小時。 物流行業的競爭正大踏步進入“分秒必爭”的時代。

在飛力達首席資訊官顧海疆看來, 智慧物流是為智慧製造服務的, 智慧製造和智慧物流是緊密嚙合的兩個齒輪,

要想讓齒輪轉得更快, 唯有提升物流企業自身的資訊化管理水準。

選擇IBM:不為“高大上”, 而是“接地氣”

毗鄰上海的江蘇昆山, 是全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 這裡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基地, 也孕育了飛力達。 目前飛力達已成為深交所創業板的上市公司, 年營收26億元。 在IT電子製造業物流管理領域, 處於領跑者的位置。

早在2014年, IBM 全球業務諮詢服務部大中華區SAP業務負責人陳智輝就接觸了飛力達公司, 他發現, 飛力達與國內許多協力廠商物流企業都存在相似的問題, 即在公司實現一定規模之後, 很難有進一步突破, 業內營收超過100億的協力廠商物流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如何突破協力廠商物流企業的發展瓶頸,

説明企業成長, 成為陳智輝和顧海疆探討最多的話題。

事實上, 飛力達的資訊化建設起步較早, 從1993年至2007年間就已經自主開發並完成了第一輪的資訊化規劃與建設。 “那時還處於無序狀態, 頭疼治頭, 腳疼看腳, 哪裡有需求, 我們就在哪裡做系統。 ”顧海疆回憶, 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 原有體系的局限性再度暴露。

是重新自主研發, 還是選擇國際成熟的產品?如果選擇IBM+SAP這樣一個較為大型、高端的組合, 是否適合飛力達這樣規模的企業?這些問題曾經一直糾結著顧海疆, 為此他走訪了很多同行和客戶來尋找答案。

“選擇SAP S/4HANA, 是因為它是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 並已經推出了物流版塊的應用模組, 符合飛力達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

”顧海疆坦言, 在實施服務商方面, 飛力達曾評估過外資、合資、本土等高中低各個檔次的團隊, “在所有評估物件中, IBM對企業管理和運營的診斷最為中肯, 開出的藥方也與實際情況非常契合。 ”

“雖然IBM是國際一流的公司, 往往給人感覺是高大上的。 ”顧海疆說, 實際上, “我們選擇IBM是因為, IBM的方案是最接地氣的, 可落地的。 因為從一開始, 我們就是奔著具體目標去的。 ”

系統上線:每次都一次性成功

從2016年5月, 至2017年春節, 由於業務面複雜度很高, IBM和飛力達的團隊花了大半年時間才完成了系統的上線。

據悉, 飛力達應用SAP S/4HANA系統上線的模組和系統非常多, 還要與50多家不同企業對接, “有些僅上線財務、HR管理體系, 有的要疊加國際貨運代理模組,

還有的是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模組, 所有這些企業輻射華東、華南、西南, 大半個中國的分支機搆都要一起上線, 管理協調難度非常大。 ”顧海疆說, 雙方組織了很強的實施團隊, 制定了很多預案, 最終保障了每一次上線都按計劃一次性成功。

陳智輝透露, 飛力達總裁親自掛帥, 每週召集專案組開會, 瞭解專案進展問題、討論解決方案, 推進改進措施落地, 為確保專案順利落地提供了保障。

“雖然在製造業、消費品行業SAP的產品較為領先, 但是如何在熱門行業做出有深度、有差異化的方案, 保持對用戶的洞察, 也是非常關鍵的。 ”陳智輝說, 對IBM來說,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系統實施, 而是根據飛力達的行業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據悉, IBM和飛力達已經建立起了長期合作關係, 此次系統實施僅是第一步, “IBM總是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而不是遠遠地站著看問題, 這就是我們的獨特優勢。 ”陳智輝說。

管理提升:IT系統也可以倒逼管理升級

飛力達, 究竟“飛”向何方?從去年開始, 飛力達開始謀劃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 公司提出了“業務倍增計畫”, 新的計畫對企業組織和運營管理提出了很強的支撐要求, 飛力達也在思考, 究竟該怎麼變, 向哪裡變。

“我們希望在可見的時間內, 實現大的突破。 我們自己要成長, 不是簡單地追求企業知名度和品牌效應, 而是要思考未來我們將變成一個怎樣的企業。 ”顧海疆說, 對成長的強烈渴望促使飛力達需要將架構體系和業務能力嫁接起來, 要把整個業務貫穿管理好。

通過資訊化提升管理,對飛力達來說,是一個“摸著石頭飛渡大河”的過程。陳智輝介紹,國外的模式是,先進行管理諮詢,再對症下藥,做大規模系統實施,上馬資訊化專案。但中國市場不一樣,國內企業希望在包括管理水準的各個方面追趕海外企業,他們會“奔跑”得更快。

顧海疆想得很清楚:“我們可以系統先落地,資訊化工具先行,倒過來帶動管理思想的改變。”他認為,管理的變革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變革,企業管理在不斷向下延伸的過程中,會發現沒有支撐、被架空了,這就提醒企業原有的技術平臺落後了,“我們選擇的方式是,先將新系統帶來的管理模式固化下來,再優化,等到管理水準提升了,我們再做諮詢,再進行新一輪的技術升級。每一次反覆運算都是對企業管理方式的提升和轉變,這樣的體系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要把整個業務貫穿管理好。

通過資訊化提升管理,對飛力達來說,是一個“摸著石頭飛渡大河”的過程。陳智輝介紹,國外的模式是,先進行管理諮詢,再對症下藥,做大規模系統實施,上馬資訊化專案。但中國市場不一樣,國內企業希望在包括管理水準的各個方面追趕海外企業,他們會“奔跑”得更快。

顧海疆想得很清楚:“我們可以系統先落地,資訊化工具先行,倒過來帶動管理思想的改變。”他認為,管理的變革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變革,企業管理在不斷向下延伸的過程中,會發現沒有支撐、被架空了,這就提醒企業原有的技術平臺落後了,“我們選擇的方式是,先將新系統帶來的管理模式固化下來,再優化,等到管理水準提升了,我們再做諮詢,再進行新一輪的技術升級。每一次反覆運算都是對企業管理方式的提升和轉變,這樣的體系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