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文峰區:打出綜治“組合拳” 織密基礎“安全網”

原標題:4200多個監控攝像頭如同4200多隻警惕的“天眼”, 覆蓋全區街頭巷尾, 日日夜夜守護一方平安;巡防隊員走街巷、進社區, 24小時不間斷治安巡邏, 做到“每時每刻”“無處不在”;依法、講理、說情, 23名人民調解員管家長里短、解百姓難題,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請看, 文峰區——

打出綜治“組合拳” 織密基礎“安全網”

□記者 申昕 文∕圖

“建設平安中國,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目標。 近年, 文峰區著力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綜合運用打、防、管、控、調等手段, 織密社會安全防控網, 轄區刑事案件數量逐年下降, 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穩步提升, 擦亮了“平安”這張暖心名片。

守護平安

雪亮“天眼”顯威

在人潮湧動的公車站旁, 一位女士正在等候公車。 在她身後不遠處, 一個並不起眼的中年男子正不懷好意地暗中觀察。

只是一晃神兒的工夫, 就見那個男子快速跑了幾步, 在與那位女士擦肩而過的一瞬間, 隨手搶奪走女士手中的皮包。 1月2日下午, 在市公安局文峰分局的視頻監控室中, 民警王劍韜為記者播放了一小段清晰的視頻, 剛才的描述就是視頻中所呈現的內容。

“人物特徵、作案細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王劍韜指著視頻中清晰的人像告訴記者, “通過我們的視頻合成作戰, 幾分鐘內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案發時間是2016年12月26日早上7時, 至次日11時, 我們就將犯罪嫌疑人抓獲了。 ”

民警之所以能夠迅速偵破案件、精准打擊犯罪, 是因為在文峰區的上空有無數雙雪亮的“眼睛”, 時刻“怒視”著違法犯罪行為, 默默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城區。

據瞭解, 文峰區投資5000余萬元打造“雪亮”工程, 建成公安分局大型視頻監控指揮平臺4個, 鎮(街道)視頻監控指揮平臺15個, 社區和住宅社區視頻監控平臺425個, 安裝高清攝像頭4200多個, 實現了全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居民住宅社區、公共複雜場所的視頻監控全覆蓋。 200萬圖元的高清探頭, 即便是在夜間, 也能將犯罪嫌疑人的體貌、肖像以及駕駛車輛的車牌照等重要資訊拍得清清楚楚。

“莫伸手, 伸手必被捉。 ”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陳紅林感慨地說, “視頻監控平臺建成後, 文峰區犯罪率逐年下降。 因為雪亮‘天眼’隨時監控全區的治安狀況, 有效震懾了犯罪分子, 一方面大大減少了犯罪率, 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立體防控

巡防“濾網”見效

145名專職巡防隊員, 24小時不間斷治安巡邏, 抓獲現行犯罪嫌疑人78名, 共做好人好事72件, 調解糾紛67件, 收到錦旗7面。 這樣一組數字, 將文峰區巡防隊的形象生動而具體地勾勒了出來。

1月2日15時, 記者在鄧尼斯百貨文峰店南門附近遇到3名騎著電動車的巡防隊員, 其中一位名叫張建軍。 “我今天下午2點30分上班, 到晚上10點下班, 值夜班的同事會替換我。 ”面對記者的詢問, 張建軍雖不苟言笑, 卻耐心解答, “巡防隊員‘三班倒’, 24小時街上都有人在巡邏。 不只是主幹道, 所有背街小巷和居民社區都會分組巡查。 ”

16時, 在市第一實驗小學門前, 一名站得筆挺的巡防隊員守在校門口, 守護著放學的孩子們。 “我叫李智, 智慧的智。

”這名巡防隊員靦腆地笑著說, “每天下午3點30分到4點20分, 我們都要在各個小學門口‘站高峰’, 保護孩子們下學的安全。 ”

17時許, 在北大街鐘樓附近, 一隊徒步巡防隊員邁著矯健的步伐, 走過老城的青石板路。 領隊的姚治國從事巡防工作已經有4年了, 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溫暖的小故事:“去年9月的一個晚上, 我們巡邏到裴家巷時遇到一個30多歲的女人, 拽著我的胳膊求我們幫她找孩子。 原來, 她的孩子走丟了, 雖然已經報了警, 但作為母親依舊心急如焚。 我們當即分成3組, 在附近街道分頭尋找。 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 終於在北大街彩虹橋旁找到了走丟的孩子, 立即將他送回媽媽身邊。 ”

“我們巡防隊無時無刻不在老百姓的身邊。 不管是遇到大事兒還是小事兒, 我們都能幫把手。” 文峰區專職巡防大隊大隊長李濤的話樸素又真摯,“巡防隊的作用就像一張‘濾網’,時刻‘篩除’危險,一方面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另一方面讓老百姓看到我們,讓大家心裡感到踏實,有安全感。”

熱情服務

各類矛盾化解

“你們進門前,我剛調解了一起矛盾。汪家店村的兩個村民因為200元工錢起了爭執。本來挺簡單的一件事兒,結果兩人一言不合打了起來,一方還把另一方的電焊機給毀了,差點出了事故。”1月2日下午,記者在文峰派出所人民調解室中見到了“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張桂芳,一見面,她就句句不離調解工作,“經過調解,那兩個人談妥了工錢,這會兒一起去維修損壞的機器了。再過兩三個小時,等他們修好了機器,我還要打電話回訪一下。”

今年67歲的張桂芳語言精練、思維敏捷。談起人民調解工作,她打開了話匣子:“人民調解最大的特點是剛柔並濟。它既有法律的剛,又有人民的柔,相得益彰,一方面是公安的威力,另一方面是人民調解員自身的魅力。咱借助法律和公序良俗,通過說情講理,把各類矛盾化解了,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安定。”

“這間人民調解室是2010年8月成立的,到今天已經7年5個月了。7年多來,共調解各類案件3339起,避免了民轉刑案件663起。其中,2017年調解各類案件524起,避免民轉刑案件85起。” 張桂芳語氣平靜,態度溫和。7年多來,這間人民調解室只有農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這3天“關門歇業”,其餘時間都是大門敞開。

“我原先當了10年的社區主任,本來就喜歡和群眾打交道。做人民調解員,實際是做社會的‘解壓閥’,將各類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樣能夠節省大量的司法資源。”張桂芳告訴記者,“我們的轄區是鬧市區,管理著7萬多人,繁華熱鬧,人多事兒也多,所以我們把調解工作延伸到各個網格中,使6個街道24個社區中大大小小的網格聯動起來,實現資訊共用。這樣一來,23名人民調解員可以將觸手伸展到轄區的各個角落,用情、理、法化解社會矛盾,共築和諧家園。”

□申昕

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遍佈轄區的大街小巷,精准打擊犯罪分子;24小時不間斷的治安巡邏深入背街小巷、居民社區,為群眾的平安保駕護航;網格化管理、社會面管控、調裁結合化解矛盾,使不穩定因素由“末端治理”向“前端預防”轉變……正是因為文峰區平安建設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工作落實到位,才不斷充實了轄區老百姓心裡的安全感。

“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了群眾的廣泛關注,其中的“安全感”一詞更是成為熱議焦點之一。安全感更有保障的背後,既是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的成果,也反映出國家實力和國家作為。

打攻堅戰,實打才有勝算;啃硬骨頭,實幹方能破局。只有堅持“抓基層打基礎,防風險強服務,補短板固強項,破難題求發展”的工作思路,從嚴、從實、從細推進各項政法綜治工作的進行,才能保文峰平安,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平安建設、社會治理是一個不斷深化的動態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貴在堅持,更是細緻活兒,考驗的是繡花功夫,要把花兒繡得精巧、美觀、有新意。文峰區通過“雪亮”工程、“地網”工程建設,構築了立體化防控體系;通過整合基層資源、完善工作機制,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社會治安聯合防控、矛盾糾紛聯合調處、重點工作聯勤聯動、突出問題聯合治理、基層平安聯合創建的平臺。

實打實幹,讓平安文峰的共建共用基礎更牢、水準更高,人民群眾也更滿意。

我們都能幫把手。” 文峰區專職巡防大隊大隊長李濤的話樸素又真摯,“巡防隊的作用就像一張‘濾網’,時刻‘篩除’危險,一方面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另一方面讓老百姓看到我們,讓大家心裡感到踏實,有安全感。”

熱情服務

各類矛盾化解

“你們進門前,我剛調解了一起矛盾。汪家店村的兩個村民因為200元工錢起了爭執。本來挺簡單的一件事兒,結果兩人一言不合打了起來,一方還把另一方的電焊機給毀了,差點出了事故。”1月2日下午,記者在文峰派出所人民調解室中見到了“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張桂芳,一見面,她就句句不離調解工作,“經過調解,那兩個人談妥了工錢,這會兒一起去維修損壞的機器了。再過兩三個小時,等他們修好了機器,我還要打電話回訪一下。”

今年67歲的張桂芳語言精練、思維敏捷。談起人民調解工作,她打開了話匣子:“人民調解最大的特點是剛柔並濟。它既有法律的剛,又有人民的柔,相得益彰,一方面是公安的威力,另一方面是人民調解員自身的魅力。咱借助法律和公序良俗,通過說情講理,把各類矛盾化解了,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安定。”

“這間人民調解室是2010年8月成立的,到今天已經7年5個月了。7年多來,共調解各類案件3339起,避免了民轉刑案件663起。其中,2017年調解各類案件524起,避免民轉刑案件85起。” 張桂芳語氣平靜,態度溫和。7年多來,這間人民調解室只有農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這3天“關門歇業”,其餘時間都是大門敞開。

“我原先當了10年的社區主任,本來就喜歡和群眾打交道。做人民調解員,實際是做社會的‘解壓閥’,將各類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樣能夠節省大量的司法資源。”張桂芳告訴記者,“我們的轄區是鬧市區,管理著7萬多人,繁華熱鬧,人多事兒也多,所以我們把調解工作延伸到各個網格中,使6個街道24個社區中大大小小的網格聯動起來,實現資訊共用。這樣一來,23名人民調解員可以將觸手伸展到轄區的各個角落,用情、理、法化解社會矛盾,共築和諧家園。”

□申昕

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遍佈轄區的大街小巷,精准打擊犯罪分子;24小時不間斷的治安巡邏深入背街小巷、居民社區,為群眾的平安保駕護航;網格化管理、社會面管控、調裁結合化解矛盾,使不穩定因素由“末端治理”向“前端預防”轉變……正是因為文峰區平安建設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工作落實到位,才不斷充實了轄區老百姓心裡的安全感。

“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引起了群眾的廣泛關注,其中的“安全感”一詞更是成為熱議焦點之一。安全感更有保障的背後,既是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的成果,也反映出國家實力和國家作為。

打攻堅戰,實打才有勝算;啃硬骨頭,實幹方能破局。只有堅持“抓基層打基礎,防風險強服務,補短板固強項,破難題求發展”的工作思路,從嚴、從實、從細推進各項政法綜治工作的進行,才能保文峰平安,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平安建設、社會治理是一個不斷深化的動態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貴在堅持,更是細緻活兒,考驗的是繡花功夫,要把花兒繡得精巧、美觀、有新意。文峰區通過“雪亮”工程、“地網”工程建設,構築了立體化防控體系;通過整合基層資源、完善工作機制,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社會治安聯合防控、矛盾糾紛聯合調處、重點工作聯勤聯動、突出問題聯合治理、基層平安聯合創建的平臺。

實打實幹,讓平安文峰的共建共用基礎更牢、水準更高,人民群眾也更滿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