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曉玲:利用天眼 做好森林衛士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靈玲 通訊員 李建平

初識唐曉玲, 覺得她身上有著矛盾的特質:穩重中帶著敏銳, 大方中又偶有羞澀, 作為一名青年技術骨幹, 她已經從事氣象衛星遙感監測與服務工作十餘載。 提起氣象服務森林防火, 平時話不多的她卻娓娓道來。

從2003年開始, 唐曉玲從事氣象衛星遙感監測與服務工作。 吉林省是全國重點林業省份之一, 東部長白山區素有“長白林海”之稱, 是全國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 西部地處松嫩草原中心, 是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 每年春秋兩季森林防火期, 氣象部門的森林與草原火情遙感監測都是重點工作。

“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在火情監測中具有監測範圍廣、監測時次多、監測準確度和精度較高等優點, 尤其是對於人煙稀少的原始林區有巨大優勢, 能及時監測到瞭望崗哨難以發現的火點, 為林火的撲救贏得時間。 ”唐曉玲說。

為了能及時地監測到森林和草原火情, 唐曉玲和同事們每天值班都要分四個時段接收衛星資料。 在每次值班前和接收每一條資料前, 她們都對天線運行和機器接收狀況進行檢查, 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保證資料順利接收。

多年的值班經歷練就了唐曉玲穩中有細、火眼金睛的本領。 接收到資料後, 唐曉玲要對圖像進行認真處理, 仔細察看圖像中是否存在熱點,

排除干擾點。 若發現熱點, 需要迅速確定其經緯度, 並利用自主開發的火點定位系統, 確定熱點具體位置及下墊面類型, 以便於森林和草原防火部門查實。

“如果省森林防火網有計劃燒除報表, 還要將監測到的熱點與計畫燒除點一一對照, 熱點不在計畫燒除範圍, 那就有火災的嫌疑了。 ”遇到這種情況是唐曉玲最緊張的時候, 她需要在10分鐘之內將該熱點資訊報送給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 報送完畢後, 立即製作標有熱點資訊的衛星遙感熱點監測圖和熱點資訊的文字檔, 並以最快速度上傳至吉林省森林防火網。

唐曉玲利用衛星遙感系統監測森林熱點。

吉林省東部與俄羅斯接壤, 東南部與朝鮮相望, 境內和邊境附近的森林及草原分佈區域都是遙感防火監測的重點區域。 尤其是沒有界河相隔的邊境線附近, 這些地方處於人跡罕至的原始林區, 交通不便, 地面監測十分困難, 遙感在這些區域的監測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5年5月7日13時7分, 唐曉玲和同事發現琿春與俄羅斯邊境境外有熱點,

範圍較大, 她們迅速與吉林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取得了聯繫, 向其通報了火場的地理位置及火場距離邊境的最小距離, 並通過網路上傳遙感監測圖像。 由於該處熱點範圍大, 危險程度較高, 省森林防火部門派隊伍和消防車嚴陣以待。 唐曉玲和同事繼續對該點晝夜進行跟蹤重點監測, 5月8日監測發現境外熱點繼續存在, 範圍比7日明顯增大, 唐曉玲和同事24小時輪流值班, 密切與森防指隨時保持聯繫, 及時通報熱點情況, 直至5月9日該熱點完全消失為止。

在森林防火關鍵期, 唐曉玲和同事需要早來晚走, 中午不能休息, 發現火點後要24小時值班, 孤獨寂寞自不必說, 精准判斷火情的壓力往往難以排遣。

由於每年春秋季, 吉林省都有秸杆焚燒現象存在, 遙感監測要把林火與這些火區分開來, 需要足夠的經驗和責任心, 既不能漏報, 也不能把所有熱點都上報。

經過多年經驗總結和技術方法改進, 她不斷提高火點判識的準確度和位置的精確度。 長白山森林作為吉林省森林防火的重要區域, 連續37年無重大明顯火災, 氣象監測和服務工作受到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肯定和好評。 2008年以來, 唐曉玲三次獲得年度考核優秀, 並獲吉林省氣象局科技開發獎4項。

面對肯定與榮譽, 唐曉玲認為自己只是做好了本職工作, 並歸功於身後強大的氣象科技支撐。 “如果說軍功章裡有氣象遙感監測人的一份, 那也是我和同事共同的榮譽。 近年來,我們開展吉林省山洪工程建設專案-森林防撲火氣象監測預警服務試點建設專案(遙感部分)、吉林省氣象局東部森林可燃物監測分析與產品製作系統建設,這些成果應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了不少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唐曉玲不無自豪地說。

近年來,我們開展吉林省山洪工程建設專案-森林防撲火氣象監測預警服務試點建設專案(遙感部分)、吉林省氣象局東部森林可燃物監測分析與產品製作系統建設,這些成果應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了不少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唐曉玲不無自豪地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