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商界領袖年會嘉賓丨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的創新致勝法

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與會嘉賓系列報導⑰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已經確定出席由商界傳媒集團主辦的“大變革與新起點——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

他會在論壇1月25日上午的“尋找時代變數”環節上, 做主題分享。 想要現場聆聽更多企業家的演講, 點擊圖片即可報名。 http://m.kanshangjie.com/Club/Detail?id=1000004

1998年, 滕斌聖在美國博士畢業之後, 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 作為助理教授開始了正式的教學工作。

按照美國的體系, 大部分學校會以六年為基準進行終身教職評定, 2003年滕斌聖獲得“科瑞研究學者”的榮譽稱號, 他的傳略被收入《美國名人錄》和《美國教育名人錄》, 順利拿到終身教職。 此後, 他利用半年的學術假期, 以訪問教授的身份來到了長江商學院教學。

訪問期間, 他發現長江商學院與美國商學院相比, 並沒有閉門造車式的研究, 而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得非常好的平臺。 2006年底滕斌聖回國,

正式加入長江商學院。

回國後, 滕斌聖拋棄了美國式教學, 所講的案例80%都是自己去公司進行訪談、調研後總結出來的案例。 期間, 他發現了很多優秀的商業模式, 比如2008年就發現京東, 在商界傳媒集團舉辦的“2008年最佳商業模式中國峰會”上, 滕斌聖以評選嘉賓肯定了京東的商業模式, 他同時採訪了劉強東, 是中國第一個把京東案例完整呈現出來的人。

但2009年初, 滕斌聖在EMBA講京東這個案例時, 幾乎都是一邊倒, 大家都覺得這種模式太舊了, 而淘寶、天貓搭平臺讓別人唱戲、賺協力廠商錢的模式,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模式創新, 京東只是傳統零售跟互聯網做的嫁接, 風險都是自己的, 最後肯定會死掉。

滕斌聖覺得, 美國成功的商業模式,

在中國基本上都被複製, 都能找到對應的關係。 美國有的亞馬遜, 在中國對應企業最接近的應該就是京東。

多年來, 滕斌聖研究與教學領域集中在戰略、並購、創新、家族企業管理, 以及企業的跨國經營和互聯網發展, 現在他擔任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戰略學教授, 成為《國際創業與管理》、《商業研究》和《中國管理研究前沿》等學刊的編委, 是所有國際頂尖戰略學刊物的專業審稿人。

以下為滕斌聖在不同場合發表的互聯網觀點: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O2O還沒有過時

滕斌聖在2015年12月份參加活動是表示:對於O2O陷入一種悲觀也許是不恰當的, 固然淘汰率非常高, 95%以上的O2O會死掉, 只是因為過去的兩年, 對於O2O有極大的熱潮, 有太多人一下子擠到這個空間裡, 帶來的結果就相當於產能過剩, 一部分被淘汰掉, 或者說相當一部分被淘汰掉, 這是必然的。

滕斌聖認為, O2O依然會產生很多的巨型企業, 對於創業型企業來說依然是個巨大的機會。 所以我覺得說對於O2O來說, 嚴冬已經來臨, 可能過於悲觀了一些。

當大家都在說O2O已經過時的時候, 也許是恰恰是能夠沙裡淘金的機會, 恰恰是靜下心扎實做好O2O的時候。

互聯網先做連接, 再做平臺

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重點就是“做連接”和“做平臺”, 平臺一邊連接著企業的產品供給, 一邊連接著用戶需求。 滕斌聖認為, 互聯網技術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並最終轉化為生產效率的提升。 所以, 連接的目的在於整合資源, 並快速滿足用戶需求。 連接方式有單邊和雙邊之分, 當實施互聯網創新時, 平臺構建形式的選擇很關鍵, 採取單邊還是雙邊, 影響到市場的競爭程度和經營效率。

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據此在O2O領域探索, 但成效不佳, 百度可以說是前車之鑒, 騰訊電商也沒有能夠挾流量以令諸侯。 另一些創業企業,例如做酒店資訊系統外包服務的百達屋,雖然符合雙邊平臺的特徵,並因此獲得了風險資本的強力注入,但終因市場連接規模的不足,經營業績難以迅速攀升。雙邊平臺戰略的實施,如《從0到1》的作者蒂爾所言,需要快速實現規模的增長,爭取獨佔市場。

小米模式不包治百病,但“中國式創新”能逆流而上

針對業內很多人批評小米和小米模式,認為華為所代表的技術派,追求工業文化與互聯網文化的融合更好。關於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新,到底應該崇尚“模式派”還是“技術派”,滕斌聖認為市場不存在單一的創新模式,百花齊放才能構成最生動的商業世界。

華為的技術堅持固然值得稱道,但在很長時間裡,以小米手機為代表的“模式派”創新在國內市場將繼續大行其道。因為資源整合的餘地還很大,消費痛點還很多。不少痛點,技術派的飛機和大炮打不到,就得靠模式派的小米加步槍。

滕斌聖認為,“互聯網+”發展到最後,最終是要做到整個企業的互聯網化,也就是說企業內部的結構、流程、考核的方法等等都和互聯網的邏輯匹配。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正是不斷嘗試新思維和新方式的企業推動了行業。過多的管制,是對創新最大的扼殺。刹車一踩,有利穩定,但不利進步;儘管如此,有理由相信,中國式創新,將逆流而上。

互聯網放大了傳統企業創新空間

不少傳統企業都在努力應對互聯網,接觸新鮮的互聯網工具。但是,對於天生就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傳統企業而言,究竟如何才能實現互聯網的轉型?

互聯網絕非作為一個銷售管道那麼簡單,僅僅把管道搬到線上還遠遠不夠。利用互聯網,企業能夠創造出新的行業機會,激發傳統行業在細分領域的潛力。由於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碎片化,企業可以從規模化生產向個性化定制轉變。更遠一點,互聯網思維要能夠滲透到企業的每個細胞和每個業務單元。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難點在於組織轉型。企業的經營歷史越成功,組織就越難以變革。有些傳統企業在工業化時代做得風生水起,反而難以擁抱互聯網和移動浪潮,不能繼續採用老的思維。傳統企業焦慮互聯網,根源在於互聯網未來的不確定性;但也正因如此,創新型的傳統企業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海外並購小心“鬧鬼”

滕斌聖把海外並購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資源型,另外兩類是從投資角度來說,一種叫價值型投資,一種叫成長型投資。價值型投資是買那些價格比較低的企業,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多,買一些虧損的,破產的然後為我所用。我把這種做法比喻成“鬧鬼”,就像一棟房子,外面很漂亮,卻以很低的價格在市場上賣,你覺得很划算,買了住進去才發現是“鬧鬼”的,要脫手也很難。

最大的一個陷阱是去抄底後,買來才發現這個黑洞是很大的。比如說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收購以後才發現雙龍的工會根本不配合,工會認為你們來就是要把我們趕走,所以工會就組織工人“拼死抗爭”,這個也是一種“鬧鬼”。

還有一種呢,你知道它是虧損的,但你不知道它為什麼虧損,要花多少錢可以把黑洞補上。我為什麼會說中國企業雄心很大呢?他們總是希望能夠買一個全球品牌,通過並購我們就能順勢“出海”,把海外並購作為全球化的一個捷徑,這個風險很大,因為我們中國企業大部分還不具備全球運作的能力,即便是借了船到了海上,你會發現還是無能為力。比較成功的是,買來的為我所用,是在中國派上用場,比如Kappa,這樣風險就會降低很多。

跨國公司的品牌已經很強了,運作已經很好了,它的運作就像劈柴一樣,你只要劈開上端,下面自然就裂開了。而中國公司在整體佈局上,還是處在成本領先的地位。但我們不能長久這樣,這對我們的整體傷害很大。所以一定要有一部分企業另闢蹊徑,往差異化方向走,我們可以模仿日本公司做法,花二三十年時間,去佔據中間位置。

後記

現在對中國來說,模式創新的意義很大,滕斌聖說:“我們的市場大,有些模式在海外不一定能夠奏效,我們的土壤卻能夠萌發一些新的模式。美國主要是技術和模式創新並舉,日本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改善,而中國是介於兩者之間,所以更需要尋找適合的獨特發展模式。”

電子商務是中國企業進行模式創新的一個天然土壤:電子商務的一流公司,基本每個領域都是中國企業。在處於下端的時候是“仰攻”,只能是在成本上做文章,既然我們已經佔據了制高點,就更可以做一些模式創新,想一想怎樣持續卓越。

作者:胡二夥

另一些創業企業,例如做酒店資訊系統外包服務的百達屋,雖然符合雙邊平臺的特徵,並因此獲得了風險資本的強力注入,但終因市場連接規模的不足,經營業績難以迅速攀升。雙邊平臺戰略的實施,如《從0到1》的作者蒂爾所言,需要快速實現規模的增長,爭取獨佔市場。

小米模式不包治百病,但“中國式創新”能逆流而上

針對業內很多人批評小米和小米模式,認為華為所代表的技術派,追求工業文化與互聯網文化的融合更好。關於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新,到底應該崇尚“模式派”還是“技術派”,滕斌聖認為市場不存在單一的創新模式,百花齊放才能構成最生動的商業世界。

華為的技術堅持固然值得稱道,但在很長時間裡,以小米手機為代表的“模式派”創新在國內市場將繼續大行其道。因為資源整合的餘地還很大,消費痛點還很多。不少痛點,技術派的飛機和大炮打不到,就得靠模式派的小米加步槍。

滕斌聖認為,“互聯網+”發展到最後,最終是要做到整個企業的互聯網化,也就是說企業內部的結構、流程、考核的方法等等都和互聯網的邏輯匹配。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正是不斷嘗試新思維和新方式的企業推動了行業。過多的管制,是對創新最大的扼殺。刹車一踩,有利穩定,但不利進步;儘管如此,有理由相信,中國式創新,將逆流而上。

互聯網放大了傳統企業創新空間

不少傳統企業都在努力應對互聯網,接觸新鮮的互聯網工具。但是,對於天生就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傳統企業而言,究竟如何才能實現互聯網的轉型?

互聯網絕非作為一個銷售管道那麼簡單,僅僅把管道搬到線上還遠遠不夠。利用互聯網,企業能夠創造出新的行業機會,激發傳統行業在細分領域的潛力。由於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碎片化,企業可以從規模化生產向個性化定制轉變。更遠一點,互聯網思維要能夠滲透到企業的每個細胞和每個業務單元。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難點在於組織轉型。企業的經營歷史越成功,組織就越難以變革。有些傳統企業在工業化時代做得風生水起,反而難以擁抱互聯網和移動浪潮,不能繼續採用老的思維。傳統企業焦慮互聯網,根源在於互聯網未來的不確定性;但也正因如此,創新型的傳統企業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海外並購小心“鬧鬼”

滕斌聖把海外並購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資源型,另外兩類是從投資角度來說,一種叫價值型投資,一種叫成長型投資。價值型投資是買那些價格比較低的企業,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多,買一些虧損的,破產的然後為我所用。我把這種做法比喻成“鬧鬼”,就像一棟房子,外面很漂亮,卻以很低的價格在市場上賣,你覺得很划算,買了住進去才發現是“鬧鬼”的,要脫手也很難。

最大的一個陷阱是去抄底後,買來才發現這個黑洞是很大的。比如說上汽收購韓國雙龍,收購以後才發現雙龍的工會根本不配合,工會認為你們來就是要把我們趕走,所以工會就組織工人“拼死抗爭”,這個也是一種“鬧鬼”。

還有一種呢,你知道它是虧損的,但你不知道它為什麼虧損,要花多少錢可以把黑洞補上。我為什麼會說中國企業雄心很大呢?他們總是希望能夠買一個全球品牌,通過並購我們就能順勢“出海”,把海外並購作為全球化的一個捷徑,這個風險很大,因為我們中國企業大部分還不具備全球運作的能力,即便是借了船到了海上,你會發現還是無能為力。比較成功的是,買來的為我所用,是在中國派上用場,比如Kappa,這樣風險就會降低很多。

跨國公司的品牌已經很強了,運作已經很好了,它的運作就像劈柴一樣,你只要劈開上端,下面自然就裂開了。而中國公司在整體佈局上,還是處在成本領先的地位。但我們不能長久這樣,這對我們的整體傷害很大。所以一定要有一部分企業另闢蹊徑,往差異化方向走,我們可以模仿日本公司做法,花二三十年時間,去佔據中間位置。

後記

現在對中國來說,模式創新的意義很大,滕斌聖說:“我們的市場大,有些模式在海外不一定能夠奏效,我們的土壤卻能夠萌發一些新的模式。美國主要是技術和模式創新並舉,日本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做改善,而中國是介於兩者之間,所以更需要尋找適合的獨特發展模式。”

電子商務是中國企業進行模式創新的一個天然土壤:電子商務的一流公司,基本每個領域都是中國企業。在處於下端的時候是“仰攻”,只能是在成本上做文章,既然我們已經佔據了制高點,就更可以做一些模式創新,想一想怎樣持續卓越。

作者:胡二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