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猜想

導讀:2018開年伊始, 農機補貼相關政策牽動著整個行業人士的心弦, 因為2017年整個農機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加重了人們對2018年農機補貼政策方面的各種期待。 實行十多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是否將再度成為農機工業崛起的重要動力?在政策還未正式公佈之前, 筆者不禁做了如下猜想:

補貼比例

早在《2016年全國通用類農機補貼額一覽表》下發之前的相關會議上就透露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連續3年下調補貼比例, 每年下調10%左右。 2016年的補貼額一覽表下發之後, 筆者特意將其與2015年做對比, 果然是平均下降10%。 這就是當年“縮範圍、控定額、促普惠”九字方針中的“控定額”。

2015年及以前的幾年, 補貼比例幾乎都是30%, 但是2016年下調了30%的10%, 下調到27%。 2017年繼續“控定額”, 雖然沒有對外公佈《2017版全國通用類農機補貼額一覽表》, 但是, 筆者將部分重要省份的補貼額做對比之後, 幾乎都是在2016年27%的基礎上又下調了10%,

即下調到24.3%。

如果不出太大意外的話, 2018年補貼比例將在24.3%的基礎上再下調10%, 即下調到21.87%, 大概是在22%左右。 農機購置補貼比例從原來固定的30%, “階梯式”下調到22%, 筆者認為, 農機購置補貼比例就會保持在這個基數了, 但是, 很可能還會在2019年繼續下調, 達到前些年“家電下鄉”20%的水準, 到時候再繼續下調的可能性或許就不大了。

公開程度

在互聯網技術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國, 很多行業的大資料已經以“共用”的形式發揮重要作用。 在我們農機行業, 特別是購置農機的資訊公開程度也已經達到一定水準, 但是, 據筆者多年來對各省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中享受補貼人員公示的瞭解, 尚有部分省份在資訊公開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

尤其是極個別補貼總資金較大的省份, 如果總補貼人數在1萬人, 在補貼輔助管理系統中僅公示1-2千人左右的資訊。 因為個別省份農機補貼資訊錄入、公開程度尚未到位, 所以, 原本可以從補貼資料中挖掘行業走勢的大資料就缺乏了全面性。

值得欣喜的是, 2017年青島農機購置補貼手機APP上線, 讓眾多行業人士和購機用戶眼前為之一亮。 青島市農機局與大田傳媒旗下的農機360網合作, 開發出的補貼辦理手機APP, 不僅與當今時代緊密結合, 最為重要的是方便了購機用戶, 用手機就可以在家辦理原來需要去多個部門辦理的各種手續。 如果再繼續這樣合作下去, 手機APP軟體升級, 使用者提交相關資料資訊後,

農機管理部門審核操作的每一個關鍵節點或許都可以直接及時通過手機APP軟體告知使用者, 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功能。 如果有更多省份能夠像青島農機局那樣, 設身處地為購機用戶著想, 農機購置補貼的資訊公開工作就會更加到位。

補貼傾向

2017年12月11日, 江西省農機局下發的《關於對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政策預告的函》引起筆者和眾多農機生產企業的關注, 其中“2018年進入江西省的補貼額1萬元以上(含1萬元)的大中型機具必須配備衛星定位裝置。 如:聯合收割機、輪式拖拉機、履帶式拖拉機、撿拾壓捆機、噴杆噴霧機等。 ”據筆者多年來對眾多省份的瞭解, 江西省、福建省、江蘇省等省份, 一直以來的農機補貼方面的重要試點省份,

江西省此次開展的這項“趨勢”, 或許會在其他省份引起“連鎖效應”。

農機排放標準升級到“國三”, 筆者認為, 這不僅僅是排放標準的升級, 而是政府要推動農業裝備的反覆運算升級, 但是大部分農機生產企業都簡單認為只是發動機排放標準的升級。 據筆者揣測, 農機排放標準升級到“國三”, 是我國政府打算讓農業裝備從簡單的“機器換人”升級到“智慧農業”的產品反覆運算升級。 首先是農業裝備的“靈魂”發動機可以進行作業運行情況的資料獲取, 接下來便是農機裝備各方面的資料獲取和運用。 這不僅是歐美農業發達國家的水準, 也是我國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達到現有水準與農業的緊密結合點。

儘管目前只有小部分農機生產企業認識到,如果要在未來的農機行業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智慧農業”的相關產品。但是,大部分農機生產沒有這方面的開發能力和團隊,即便是有這方面的人才、技術、研發儲備,從專業度方便考慮,很多方面還不是很成熟。為此,大田農社旗下物聯網團隊早已研製出相對成熟的“智慧農機終端設備”,可供很多類型的農機使用。早一點與智慧農業設備牽手,在未來農機市場就多一份把握。

結語:近些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直是農機市場的主導力量,也是國家對農機行業進行扶持和調控的重要方法。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剛需,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就必然也是剛需,國家對農機行業的調控肯定是不可避免的,2018年農機補貼政策,值得期待!

儘管目前只有小部分農機生產企業認識到,如果要在未來的農機行業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有“智慧農業”的相關產品。但是,大部分農機生產沒有這方面的開發能力和團隊,即便是有這方面的人才、技術、研發儲備,從專業度方便考慮,很多方面還不是很成熟。為此,大田農社旗下物聯網團隊早已研製出相對成熟的“智慧農機終端設備”,可供很多類型的農機使用。早一點與智慧農業設備牽手,在未來農機市場就多一份把握。

結語:近些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直是農機市場的主導力量,也是國家對農機行業進行扶持和調控的重要方法。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剛需,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就必然也是剛需,國家對農機行業的調控肯定是不可避免的,2018年農機補貼政策,值得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