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川西8大絕美建築,神秘而又壯觀

四川西部, 我們簡稱為川西, 這一地區自然風景優美迷人, 九寨溝、四姑娘山、黃龍、臥龍自然保護區、米亞羅紅葉風景區、九曲黃河十八彎等風景名勝都地處川西地區。 除了優美的自然美景, 在川西高原上分佈著許多帶著地區特色的人文建築, 包括當地人居建築、佛寺建築等, 它們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 都是值得一看。

1.色達五明佛學院

全稱為色達縣喇榮寺五明佛學院, 這裡海拔在4000米上, 在重重的群山環繞之中, 溝裡的僧舍, 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 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 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 延綿無數, 一眼望不到頭。

這些紅色小木屋, 是一萬多名僧侶的住所(出家男子稱紮巴, 出家女子稱覺姆即女尊者);色達佛學院是由晉美彭措法王1980年創辦, 在短短數年間從藏區一個山谷深處迅速崛起, 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境縣城東南方約20公里處

2.亞青寺

始建於西元1985年, 與色達五明佛學院同屬寧瑪派寺院, 也與之齊名。

不同于色達五明佛學院的依山而建, 亞青寺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繞河而建。

昌曲河圍成一個小島, 亞青寺就處於島上;亞青寺現常住兩萬餘僧尼, 其中大多數為覺姆, 即女尊者。 因此此島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覺姆區, 允許在覺姆區生活的男性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子,

他們都是跟隨姐姐或者其他女性親戚來此出家。 每當清晨或黃昏, 炊煙彌漫, 河水閃耀著金光, 頌經聲隨風遠遠傳來, 猶如天籟, 動人心弦。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昌台區阿察鄉

3.鄉城白藏房

“白色藏房”是鄉城縣的“三絕”之一,其藏式建築獨具一格,是鄉城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建築實踐經驗,在康藏地區建築基礎上,融合了納西族、漢族等民族建築藝術特點,形成了與康巴高原 其它地方乃至整個藏區相比都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和建築體系。

白色藏房屬於土木結構,藏房牆體是用濕度適宜的普通泥巴通過夯築而成,一般使用年限可達上百年。牆體外側呈內斜狀,內側垂直;房屋整體為梯形,牆體平整光滑,每年傳召節前一月左右,用一種鄉城山上特有的阿戈土拌水攪成白色土漿,盛於茶壺等器具裡,從牆頭慢慢澆下,直到土牆變白。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

4.迤沙拉村

被譽為“中國彝家第一村”,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有600多年歷史。地處川西、滇西交界處,建築物多江南水鄉特色,房屋戶型一般以小四合院為主,均屬土木結構,板筒瓦屋面,細部多有板壁裝飾、木刻雕花,做工精細。

迤沙拉村的裡潑彝人是個奇特的民族群落,裡潑的“裡”是指女人,“潑”指男性,裡潑就是女人勤勞智慧,男人健壯勇敢。村子裡街巷門肆、騾馬客棧,多沿明朝南京先祖來時留下的體例,家家修院落,一正兩廂,精美的瓦當、工巧的簷牙、透雕的木窗……無不透出江南水鄉的靈秀雋永。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

5.丹巴藏寨

舊稱碉樓寨房,碉樓和寨房原本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風格建築,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二者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這樣既有寨房的特徵,又有碉樓的形態。丹巴藏寨一般為三層,也有四層的,一側還配有廂房。但不論房屋和廂房如何建造,頂層外緣都環圍著黃、黑、白三種色帶,形成了嘉絨藏寨的一大特色。

丹巴山寨尤以甲居、聶呷、革什紮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遠遠看去,充滿靈氣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隱在密林深處的寨房,伴著時有時無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隨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

6.昭化古城

有“天下第一太極城”的美譽,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

昭化古城古遺址、遺跡眾多,如古驛道、葭萌古關、武侯祠、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等,皆保存完整,風貌依舊。還有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

地理位置: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

7.松格嘛呢石經城

坐落在兩山對峙的寬穀之間,背靠一座淺丘,前面是一片地勢開闊的草原,再遠處是一座平緩、渾圓的山丘。城的方位坐北朝南,整座城呈一長方形。東西長73米,南北寬47米,城的外牆高度約為9米,城的中心主體經幢部分最高點為14.5米。在城牆四周的外牆上佈滿了一排排重重疊疊看上去像無數“窗口”的神龕,神龕內大多放置著各種雕刻精美的彩繪石刻佛像與神像。

整座松格嘛呢石經城沒有任何框架作支撐,也沒有使用任何粘和劑,完全由一塊塊嘛呢石刻堆砌而成;傳說這座石經城始建的歷史至少已有近千年上下。松格嘛呢石經城是一座“活”著的城,自它存在以來其建造就從未停止過,每年都有無數新的嘛呢石刻不斷往上壘砌。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阿日紮鄉

8.木雅金塔

又名木雅尊勝塔,是由寧瑪派(紅教)六大佛寺之一的竹慶寺活佛多吉紮西活佛捐資于1997年建造的,是為紀念十世班禪大師于此灌頂布法而修建的,建造時共用了一百多公斤的黃金。

木雅金塔是一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築,金塔外有383米長的轉經廊,裝有470個轉經筒,內裝消除違緣障礙的“金剛薩埵百字明咒”22億遍。金塔四周有4座台閣式佛塔,每座塔內裝藏了10萬小佛塔;圍繞金塔的塔林有八種成就塔158座,內裝《大藏經》等豐富完整的裝藏品。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新都橋鎮塔公鄉

“白色藏房”是鄉城縣的“三絕”之一,其藏式建築獨具一格,是鄉城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建築實踐經驗,在康藏地區建築基礎上,融合了納西族、漢族等民族建築藝術特點,形成了與康巴高原 其它地方乃至整個藏區相比都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和建築體系。

白色藏房屬於土木結構,藏房牆體是用濕度適宜的普通泥巴通過夯築而成,一般使用年限可達上百年。牆體外側呈內斜狀,內側垂直;房屋整體為梯形,牆體平整光滑,每年傳召節前一月左右,用一種鄉城山上特有的阿戈土拌水攪成白色土漿,盛於茶壺等器具裡,從牆頭慢慢澆下,直到土牆變白。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

4.迤沙拉村

被譽為“中國彝家第一村”,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有600多年歷史。地處川西、滇西交界處,建築物多江南水鄉特色,房屋戶型一般以小四合院為主,均屬土木結構,板筒瓦屋面,細部多有板壁裝飾、木刻雕花,做工精細。

迤沙拉村的裡潑彝人是個奇特的民族群落,裡潑的“裡”是指女人,“潑”指男性,裡潑就是女人勤勞智慧,男人健壯勇敢。村子裡街巷門肆、騾馬客棧,多沿明朝南京先祖來時留下的體例,家家修院落,一正兩廂,精美的瓦當、工巧的簷牙、透雕的木窗……無不透出江南水鄉的靈秀雋永。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

5.丹巴藏寨

舊稱碉樓寨房,碉樓和寨房原本是兩類不同性質的風格建築,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二者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這樣既有寨房的特徵,又有碉樓的形態。丹巴藏寨一般為三層,也有四層的,一側還配有廂房。但不論房屋和廂房如何建造,頂層外緣都環圍著黃、黑、白三種色帶,形成了嘉絨藏寨的一大特色。

丹巴山寨尤以甲居、聶呷、革什紮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遠遠看去,充滿靈氣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隱在密林深處的寨房,伴著時有時無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隨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

6.昭化古城

有“天下第一太極城”的美譽,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

昭化古城古遺址、遺跡眾多,如古驛道、葭萌古關、武侯祠、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等,皆保存完整,風貌依舊。還有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

地理位置: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

7.松格嘛呢石經城

坐落在兩山對峙的寬穀之間,背靠一座淺丘,前面是一片地勢開闊的草原,再遠處是一座平緩、渾圓的山丘。城的方位坐北朝南,整座城呈一長方形。東西長73米,南北寬47米,城的外牆高度約為9米,城的中心主體經幢部分最高點為14.5米。在城牆四周的外牆上佈滿了一排排重重疊疊看上去像無數“窗口”的神龕,神龕內大多放置著各種雕刻精美的彩繪石刻佛像與神像。

整座松格嘛呢石經城沒有任何框架作支撐,也沒有使用任何粘和劑,完全由一塊塊嘛呢石刻堆砌而成;傳說這座石經城始建的歷史至少已有近千年上下。松格嘛呢石經城是一座“活”著的城,自它存在以來其建造就從未停止過,每年都有無數新的嘛呢石刻不斷往上壘砌。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阿日紮鄉

8.木雅金塔

又名木雅尊勝塔,是由寧瑪派(紅教)六大佛寺之一的竹慶寺活佛多吉紮西活佛捐資于1997年建造的,是為紀念十世班禪大師于此灌頂布法而修建的,建造時共用了一百多公斤的黃金。

木雅金塔是一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築,金塔外有383米長的轉經廊,裝有470個轉經筒,內裝消除違緣障礙的“金剛薩埵百字明咒”22億遍。金塔四周有4座台閣式佛塔,每座塔內裝藏了10萬小佛塔;圍繞金塔的塔林有八種成就塔158座,內裝《大藏經》等豐富完整的裝藏品。

地理位置: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新都橋鎮塔公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