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請注意:MSC19500TEU超大箱船約40箱子落海

信德海事網1月8日消息, 據西班牙海事搜救協調中心消息, 由於不良氣象條件以及惡劣海況的影響, MSC旗下運營的一艘名為MSC Eloane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在西班牙 加利西亞海岸以外大約40海裡處上的大約30-45各40英尺集裝箱落海。

由於天氣海況較為惡劣, 救援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打撈起箱子, 一些箱子漂浮在海面上, 而另一些已經沉沒。

西班牙海事部門介紹, 據初步調查, 掉落的集裝箱內並無危險品,

但是提醒過往船隻注意留心海面。 以防止碰撞事故的發生。 而一旦發現海面有漂浮集裝箱, 也請第一時間向西班牙海事機關報告。

延伸閱讀:

→19500TEU!她才是世界最大集裝箱船!

→當集裝箱落海後, 您都能從岸邊撿到什麼呢???

→馬士基超級箱船5個箱子落海, 玩具灑滿整個沙灘, 樂壞了孩子們~~

→【震撼紀實】剛剛, 太平洋傳回幾張照片, 看海員多不容易!

從集裝箱墜海事故談冬季航行注意事項

寧波海事編著

那麼, 在冬季面對寒潮大風、冰區等惡劣天氣條件及環境海況時, 船舶航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船舶冬季大風、冰區航行安全

大風浪中的操船

船舶在大風浪中航行, 不論波向角如何, 都會給船舶帶來危險局面。 因此,

必須採取有效措施, 減輕船舶的搖擺程度, 緩解波浪的衝擊, 以等待海況好轉, 或採取積極手段, 儘早駛離大風浪海區。

廣大海員從大風浪操船的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船舶可以根據本船的船型、穩性、吃水、載況、海域和航線等條件, 選擇適當的操縱方法。

(一)“Z”字航法

如果在航線上遭遇頂浪或偏頂浪(波向角為300°-060°), 則可採用“Z”字航行方法。 頂浪或偏頂浪航行時, 波浪與船的相對速度較大, 波浪對船體造成較大的衝擊, 嚴重時, 造成大幅度橫搖、甲板大量上浪以及拍底、螺旋槳空轉等。 頂浪航行一般要降低船速和調整航向, 以減輕搖擺幅度。

廣大海員總結的“Z”字航法在實踐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即適當調整船速, 以船首一舷10°-30°的受浪角航行一段距離後再改為船首另一舷10°-30°的受浪角的航行方法。

其中航向和船速的調整以減小船舶搖擺幅度為准。 “Z”字航法既可以保證一定的航速, 又可以減輕船舶的搖擺幅度。 它適用於耐波性較好的中、大型船舶, 特別是大型集裝箱船舶。 對於小型船舶或經不起波浪衝擊的船舶, 宜改用“漂滯”方法。

(二)滯航

如果船舶在頂浪航行時經不起波浪衝擊, 則可採用“滯航”方法。 即以能保持航向的最低船速將風浪放在船首2-3個羅經點(波向角為20°-30°)的方位上迎浪(或頂浪)前進的方法。 這時的船舶實際上是處於緩進或不進, 甚至是微退的狀態。 而隨著風向的改變需將航向不斷地進行調整。

這種方法可以緩解波浪對船舶的衝擊和甲板上浪,

使船滯留在原地附近, 以等待海況的好轉。 對於下風側海域不大充裕, 船長較長, 船舶幹舷較高的船採用此法較為有利;大風浪中為放救生艇可採用此操船法。 滯航中要根據風浪的情況選擇最佳的風浪舷角, 以減輕船舶的搖擺幅度。 並根據風浪的變化及時調整航速, 保證有足夠的舵效, 以免船舶“打橫”。

(三)順浪

如果在航線上遭遇順浪或偏順浪(波向角為120°-240°), 則可採用“順浪”方法。 即以船尾部受浪前進的方法, 稱為“順浪”。 順浪航行時, 波浪與船的相對速度較小, 可以大大減輕波浪對船體的衝擊。 滯航中經不起波浪襲擊的船舶, 可改用順航。 順浪航行的船舶可以保持相當的速度, 有利於擺脫大風浪海域中心。

(四)漂滯

船舶主機停止隨風浪漂流的狀態,稱為漂滯。從動力學上講,漂滯中,波浪對船體的衝擊力大為緩解,甲板上浪不多。但是,嚴格來講,漂滯不是一種操縱方法,它是船舶的一種被動漂浮狀態。在大風浪中,只要主機和舵機不出現故障,極少採用主動停車進行漂滯的操縱方法,如前所述,主動停車將使船舶在波浪中處於失控狀態,船舶極易處於橫浪狀態,很難預料船舶將會發生的危險情況,歷史上也有由於船舶在大風浪中失去動力而傾覆沉沒的事故。

因此,船舶一般不主動採取“漂滯”。但船體老舊的船舶,為減少波浪對船體的衝擊,應主動採取漂滯的操船法。不得不採用此操船法時,應保證船舶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較大的復原力矩。

當船舶在大風浪中主機發生故障而被動停車之後,關鍵是採取措施避免船舶處於橫向受浪狀態,如將錨鏈送出一定的長度,盡可能使船舶處於頂浪或偏頂浪狀態,以等待救援。

大風浪中掉頭

船舶在大風浪中由頂浪轉為順浪或反之,都要進行掉頭操縱。在整個掉頭操縱過程中,其遭遇週期隨著航向改變而發生變化,當船舶轉至橫浪時,若旋回引起的橫傾與波浪造成的橫傾相位一致時,則過大的橫傾將危及船舶的安全。而且橫向受浪還容易出現橫搖諧振,掉頭時間越長,出現橫搖諧振的幾率越高。就更增加了這種危險。因此,必須嚴格掌握掉頭時機,控制掉頭時間,避免操舵引起的橫傾與波浪引起橫傾的相位相同,謹慎地進行操縱。

(一)掉頭操縱時機

海浪大小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一般情況下,連著三四個大浪之後,會接七八個小浪,俗稱三大八小。要利用這個規律,選擇在海面較平靜的時機進行掉頭操縱。

(二)掉頭操縱方法

開始時慢速中舵(15°左右),掉頭過程中適時使用快車滿舵。這樣可以使前沖慣性小,減小船舶轉向中的橫傾角,同時保證舵效,縮短掉頭時間。

由於判斷錯誤在旋轉中遇到大浪來臨而處於困難境地時,切勿強行掉轉,可選擇與波浪的適當相位,等待時機,再次掉頭。此時,切忌急速回舵,防止大幅度橫傾而導致船舶傾覆。

冰區航行

冰對船舶航行的影響是很大的,冰區航行(ice navigation),船舶操縱、航行定位和確保安全航行等都相當困難。海冰能封鎖航道和港口,流冰能切割或碰撞船隻,特別是冰山嚴重威脅船舶航行安全。

冰區航行的準備工作

1

參閱航路指南、冰情報告及其他資料,摸清冰區的規律及其特性。

2

檢查船體結構,特別是船首部分,必要時在首尖艙內加撐縱向和橫向的冰梁,以增加首部強度。

3 做好防凍工作:

(1) 航行燈:航行中不論晝夜應保持常亮,不僅能在嚴寒中保持燈內乾燥,驅除水汽,還可防止燈絲驟冷驟熱,以延長使用壽命。

(2)標準磁羅經、船尾露天應急舵磁羅經:羅經櫃內照明燈泡應常開,櫃外帆布套應紮緊。

(3)室外陀螺羅經複示器、轉速表複示器和舵角指示器:其內的照明燈泡不論晝夜,應保持常開。

(4)救生艇淡水箱等存放淡水容器:存放的淡水只能裝至其容器容量的3/4 ,並用帆布包妥,或暫時移至室內。

(5)甲板集裝箱的系固設備:箱底腳的緊鎖器在航行中如受浪打或濺濕會被凍住並陷於冰中,到港後此冰塊仍會堅固不化。建議用草包裹住箱的底腳,雖然仍會結冰,但較易敲掉清除。另外建議在未進入寒冷區域前將法蘭螺絲內的殘水倒盡,並防止雨水、浪花再度進入而結冰。

(6)上部邊水艙、前後尖艙、雙層底水艙:在嚴寒中因艙記憶體水結冰容易導致膨脹變形或崩裂,故要求上部邊水艙和前後尖艙的存水不要太滿,其實際存水量應不超過滿艙的85 %; 而雙層底水艙一般在低溫下不易結冰,除非船體已擱淺在冰中或冰面上時,故建議在嚴寒時的存水量至多為其容量的90% 。

(7)消防水管、室內外淡水管和沖洗管:上述水管在使用後均應將管內的殘水放盡,室內的可用稻草包紮,防止凍裂。另外若在短時間內停用消防水,必須保持消防泵與沖錨鏈水出口閥常開,以保持管系內海水不斷流動。

(8)機電設備和應急救火泵:大型船舶機艙內的設備所占空間比例比小船要小得多,在寒冷區停泊時,機艙內的溫度很低,對主機、電器、燃油與其他設備都很不利,可使用電熱等設備以及減少通風量,以調節機艙與舵機間的溫度與濕度;在嚴寒時關鍵的機電設備可根據情況保持常開;甲板機械和電機中有加溫防潮的設備者也應開啟;應急救火泵常設於船首或船尾近船底處,應放盡其殘水,防止進水管和泵殼被凍裂。

此外在空艙或無貨物時艙內無需通風,應及時關閉通風筒,以防冷空氣入內,使艙內或相隔的艙記憶體水結冰;還應採取其他防凍措施,如甲板通道和甲板上結冰,可撒少量黃砂;若甲極上有積雪,應在甲板下風側掃出一條通道,並安置扶手繩;若船上有游泳池,其池水閥在冬季應常開,以防雨水流入管內而被凍裂。

4

載貨時,應把不怕濕或不貴重的貨物配在首艙和各底層艙。貨艙內兩邊最好留有通道,並保證污水易於流入污水溝(井)。

5

船舶必須要有一定的吃水,以使螺旋槳和舵沒入水中一定深度,並保持1—1.5m 的尾傾。這樣能使得船舶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和破冰能力,同時又能保護車葉和舵葉以及增加船舶穩性,也可避免船底海水閥門被碎冰堵塞。

6

檢查排水設備及救生設備,使之於良好工作狀態;增添防水堵漏設備以備應急。

7

一般不應配置甲板貨,如實在需要時,則必須考慮到上甲板及其設備與貨物結冰的可能性,從而使重心提高,降低穩性,並應保證甲板排水暢通。

8

桅頂應加設瞭望台,並和駕駛台之間建立通信聯絡手段。

9

還要配備下列專用物品:保溫衣及靴,護目鏡,防凍潤滑油,禦寒食物,冰錨用具以及除冰排冰物料或材料等。

10

船首準備好拖纜一根,船尾做好拖他船的準備。

11

冰區航行比正常航行需準備更多的燃料、淡水和食物。

冰區的

船舶操縱

進入冰區操縱

在航線上有冰山、冰群時,只要情況許可,船舶應儘量繞過冰區迂回航行,這樣較為安全有利。如冰區邊緣可見,則應儘量沿其上風側水域航行。如不得不通過冰區,應正確選擇適當的地點、時機和方法進入。

(1)適當的地點:應選于冰原的下風側,並應在舌狀突出之間的較平坦處進入。其原因是,上風側冰塊密集,積層較厚,容易損壞船體,而下風處受浪影響較小。

(2)適當的時機:應等待微風緩流或無流時進入。因為漲潮時冰易聚集、增厚;退潮時積冰碎裂,浮冰漂流快,因而對船舶不利。當湧浪較強或有5級以上橫風時則不宜進入;當冰量在6/10以上、冰厚在30cm以上時,應爭取破冰船導航。

(3)適當的方法:進入時保持船首與邊緣垂直,將抵冰緣的餘速降至最低程度(3-5kn),減小對船首柱的衝擊力,並避免首側旁板、船尾車舵受損;待船首頂住冰塊時再逐漸增加車速,分割並推開冰塊,駛向選好的航路。

冰區通行操縱

(1)根據冰量、厚度正確選擇航速。冰量較少可常速航行,冰量較多應緩速航行,冰區夜航時航速應較白天低,能見度不良時應降至維持舵效的最低航速。一般經驗,當冰量為4/10時,可維持8kn航速,冰量每增加1/10就減速1kn;在航行中應不斷變速,以減輕與沉重的大冰塊碰撞的力量。

(2)冰中用舵轉向最好少改向,改向時宜操小舵角;一次改向應避免超過30°,大角度改向宜分幾次進行。此外,倒車時必須正舵,以防冰塊碰壞舵葉,撞彎舵杆。

(3)應絕對避免接近冰山航行,及早採取繞航措施,並且要加強視覺繚望,配合雷達探測,尋找冰中通道。

(4)單憑進車力量難以破碎前方硬質冰塊而不能前進時,可先行退出而後再進車,利用船舶沖勢破冰前進。如果無法前進需要逃脫時,從原航路駛出較另選新路方便。

(5)保持連續測深與不間斷瞭望,隨時注意首尖艙及污水溝(井)的水尺變化。同時冰區航行阻力大,操縱能力下降,故應提前採取措施避讓他船,冰區航行因航向多變,尤其受流冰影響時,船位變化大,應勤測船位。

(6)冰量超過6/10以上,有破冰船居前引導時,應保持約3倍破冰船船長的距離等速跟進。距離過大不利於船舶跟進,過短則容易出現碰撞。

冰困的措施

冰困(Beset)是指船舶被困於冰中而不能動彈。

(1)全速進車交替使用左、右滿舵,待船首鬆動後再快倒車、正舵退出。若在潮汐港河道中遭冰困,可等候漲潮來臨,兩舷的冰向兩岸擴散,冰的壓力得到釋放,等船邊冰鬆動後,再倒車正舵退出。

(2)交替排灌對稱壓載水艙,使船體出現橫傾和縱傾,協助船身鬆動。但對大噸位船舶和船困於壓力冰中,因吃水變化太慢,此法難以奏效。除非通過泵出壓載水減少首吃水,使船首爬上冰層,再利用注入壓載水壓破冰層,使船體鬆動。

(3)不論是自力脫出還是等待破冰船救援,至少應保持進車以免尾後水道被冰封住凍結,以便於破冰船救援。

冰區錨泊、停泊及靠泊

注意事項

冰區錨泊

流冰對錨泊船的壓力很大,尤其是大塊流冰橫在錨鏈上或船首,既不能破碎它們,它們又不能從兩舷側流過,其後的冰塊相繼流來,愈積愈多,冰塊受風流驅動的力量之總和,均將施加於錨鏈上。因此在流冰中錨泊極易斷鏈走錨,通常冰厚超過10cm就不宜錨泊,若不得不錨泊時,則出鏈長度一般為2倍水深。即使走錨也不可松鏈,而應開車頂冰,起錨續航。錨泊於固定冰中,則無需拋錨。錨泊中,為防止錨機運轉部位凍結,應保持慢速運轉狀態。冰中錨泊時,除值錨更外,還須注意:當心假像、嚴防走錨,要通過觀察錨鏈方向及其動態來判別走錨;及時用車舵躲過大冰塊,制止錨鏈滑出。

冰區停泊

由於種種原因,如黑夜不能在冰量很大的流冰群中找到通道或破冰開道,不得不在流冰群中停泊時應注意:

(1)由於船舶與流冰冰塊漂移速度有差別,會產生船與冰之間的撞擊。為保持車舵,停泊船應以首頂流冰方向,用合適的速度插入一片碎冰組成的流冰群中,應儘量插入深一些,約1/2船長;冰況中等、功率大的船可插入約2/3船長,但切勿在大冰塊之間停泊。

(2)停泊中應不時緩速前進,將船尾車、舵附近的冰塊趕走,以保持尾部不被困住;同時也應適當地用車進退並左右用舵,以減少冰與船殼凍結在一起的機會。

(3)不論流冰群漂向何處,如附近有淺灘與暗礁,在冰中停泊的船應將船首向著海或安全的地方,以便隨時逃離。如流冰群漂向淺灘或暗礁,則應奮力退出原插入之處,另尋安全停泊處所。

臨時性停泊往往不在有固定冰的海岸上靠泊,卻可在較小些的浮冰塊上使用冰錨停泊。但必須在事前對浮冰的走向及沿線附近水深有足夠的把握,確認安全後方可進行。

拋冰錨是冰區使用的特殊系纜方式。其做法是先在冰的牢固位置處挖一淺槽,然後將一長形硬木料(0.07 x0.25 x2m3 )置於其中,套上纜繩後注水,使之與冰凍結在一起。這種系纜方式一般只系一根纜繩即可,與拋錨停船在形式上有某些相似之處,故稱之為拋冰錨。

冰區港內靠泊

港內結冰時,常因船身與碼頭間冰塊堆積而不能靠攏,此時可雇用拖船進行往返破冰和驅冰,或利用本船車葉的排出流排冰或靠堅實的船體擠壓冰塊,或利用船首以近90°角度駛近碼頭刮冰,或用碼頭蒸汽或熱水排冰等方法,驅趕碼頭邊冰塊,以便靠泊。

泊位下端有餘地

◆ ◆ ◆

可操縱船舶對準泊位下端向碼頭靠攏,並帶頭纜至泊位上端較遠的纜樁上,然後絞首纜進車外舷舵,使船首緊貼碼頭刮走碼頭旁的冰塊;當船首抵達上端位置時,若裡檔尚有少量浮冰,則可帶上前倒纜和尾纜開進車,利用排出流將碎冰排出,再靠上船尾,並帶妥尾部纜繩。

泊位下端無餘地

◆ ◆ ◆

應將船首先對準泊位上端插入,帶妥首纜和首倒纜,用進車和外舷舵,並在拖船頂推的協助下,擠壓裡舷積冰;然後再用排出流將碎冰排出。按上述方法反復進行多次,可逐漸將冰塊擠碎排盡,使船尾靠攏泊位並帶妥尾部纜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信德海事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投稿或聯繫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四)漂滯

船舶主機停止隨風浪漂流的狀態,稱為漂滯。從動力學上講,漂滯中,波浪對船體的衝擊力大為緩解,甲板上浪不多。但是,嚴格來講,漂滯不是一種操縱方法,它是船舶的一種被動漂浮狀態。在大風浪中,只要主機和舵機不出現故障,極少採用主動停車進行漂滯的操縱方法,如前所述,主動停車將使船舶在波浪中處於失控狀態,船舶極易處於橫浪狀態,很難預料船舶將會發生的危險情況,歷史上也有由於船舶在大風浪中失去動力而傾覆沉沒的事故。

因此,船舶一般不主動採取“漂滯”。但船體老舊的船舶,為減少波浪對船體的衝擊,應主動採取漂滯的操船法。不得不採用此操船法時,應保證船舶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較大的復原力矩。

當船舶在大風浪中主機發生故障而被動停車之後,關鍵是採取措施避免船舶處於橫向受浪狀態,如將錨鏈送出一定的長度,盡可能使船舶處於頂浪或偏頂浪狀態,以等待救援。

大風浪中掉頭

船舶在大風浪中由頂浪轉為順浪或反之,都要進行掉頭操縱。在整個掉頭操縱過程中,其遭遇週期隨著航向改變而發生變化,當船舶轉至橫浪時,若旋回引起的橫傾與波浪造成的橫傾相位一致時,則過大的橫傾將危及船舶的安全。而且橫向受浪還容易出現橫搖諧振,掉頭時間越長,出現橫搖諧振的幾率越高。就更增加了這種危險。因此,必須嚴格掌握掉頭時機,控制掉頭時間,避免操舵引起的橫傾與波浪引起橫傾的相位相同,謹慎地進行操縱。

(一)掉頭操縱時機

海浪大小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一般情況下,連著三四個大浪之後,會接七八個小浪,俗稱三大八小。要利用這個規律,選擇在海面較平靜的時機進行掉頭操縱。

(二)掉頭操縱方法

開始時慢速中舵(15°左右),掉頭過程中適時使用快車滿舵。這樣可以使前沖慣性小,減小船舶轉向中的橫傾角,同時保證舵效,縮短掉頭時間。

由於判斷錯誤在旋轉中遇到大浪來臨而處於困難境地時,切勿強行掉轉,可選擇與波浪的適當相位,等待時機,再次掉頭。此時,切忌急速回舵,防止大幅度橫傾而導致船舶傾覆。

冰區航行

冰對船舶航行的影響是很大的,冰區航行(ice navigation),船舶操縱、航行定位和確保安全航行等都相當困難。海冰能封鎖航道和港口,流冰能切割或碰撞船隻,特別是冰山嚴重威脅船舶航行安全。

冰區航行的準備工作

1

參閱航路指南、冰情報告及其他資料,摸清冰區的規律及其特性。

2

檢查船體結構,特別是船首部分,必要時在首尖艙內加撐縱向和橫向的冰梁,以增加首部強度。

3 做好防凍工作:

(1) 航行燈:航行中不論晝夜應保持常亮,不僅能在嚴寒中保持燈內乾燥,驅除水汽,還可防止燈絲驟冷驟熱,以延長使用壽命。

(2)標準磁羅經、船尾露天應急舵磁羅經:羅經櫃內照明燈泡應常開,櫃外帆布套應紮緊。

(3)室外陀螺羅經複示器、轉速表複示器和舵角指示器:其內的照明燈泡不論晝夜,應保持常開。

(4)救生艇淡水箱等存放淡水容器:存放的淡水只能裝至其容器容量的3/4 ,並用帆布包妥,或暫時移至室內。

(5)甲板集裝箱的系固設備:箱底腳的緊鎖器在航行中如受浪打或濺濕會被凍住並陷於冰中,到港後此冰塊仍會堅固不化。建議用草包裹住箱的底腳,雖然仍會結冰,但較易敲掉清除。另外建議在未進入寒冷區域前將法蘭螺絲內的殘水倒盡,並防止雨水、浪花再度進入而結冰。

(6)上部邊水艙、前後尖艙、雙層底水艙:在嚴寒中因艙記憶體水結冰容易導致膨脹變形或崩裂,故要求上部邊水艙和前後尖艙的存水不要太滿,其實際存水量應不超過滿艙的85 %; 而雙層底水艙一般在低溫下不易結冰,除非船體已擱淺在冰中或冰面上時,故建議在嚴寒時的存水量至多為其容量的90% 。

(7)消防水管、室內外淡水管和沖洗管:上述水管在使用後均應將管內的殘水放盡,室內的可用稻草包紮,防止凍裂。另外若在短時間內停用消防水,必須保持消防泵與沖錨鏈水出口閥常開,以保持管系內海水不斷流動。

(8)機電設備和應急救火泵:大型船舶機艙內的設備所占空間比例比小船要小得多,在寒冷區停泊時,機艙內的溫度很低,對主機、電器、燃油與其他設備都很不利,可使用電熱等設備以及減少通風量,以調節機艙與舵機間的溫度與濕度;在嚴寒時關鍵的機電設備可根據情況保持常開;甲板機械和電機中有加溫防潮的設備者也應開啟;應急救火泵常設於船首或船尾近船底處,應放盡其殘水,防止進水管和泵殼被凍裂。

此外在空艙或無貨物時艙內無需通風,應及時關閉通風筒,以防冷空氣入內,使艙內或相隔的艙記憶體水結冰;還應採取其他防凍措施,如甲板通道和甲板上結冰,可撒少量黃砂;若甲極上有積雪,應在甲板下風側掃出一條通道,並安置扶手繩;若船上有游泳池,其池水閥在冬季應常開,以防雨水流入管內而被凍裂。

4

載貨時,應把不怕濕或不貴重的貨物配在首艙和各底層艙。貨艙內兩邊最好留有通道,並保證污水易於流入污水溝(井)。

5

船舶必須要有一定的吃水,以使螺旋槳和舵沒入水中一定深度,並保持1—1.5m 的尾傾。這樣能使得船舶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和破冰能力,同時又能保護車葉和舵葉以及增加船舶穩性,也可避免船底海水閥門被碎冰堵塞。

6

檢查排水設備及救生設備,使之於良好工作狀態;增添防水堵漏設備以備應急。

7

一般不應配置甲板貨,如實在需要時,則必須考慮到上甲板及其設備與貨物結冰的可能性,從而使重心提高,降低穩性,並應保證甲板排水暢通。

8

桅頂應加設瞭望台,並和駕駛台之間建立通信聯絡手段。

9

還要配備下列專用物品:保溫衣及靴,護目鏡,防凍潤滑油,禦寒食物,冰錨用具以及除冰排冰物料或材料等。

10

船首準備好拖纜一根,船尾做好拖他船的準備。

11

冰區航行比正常航行需準備更多的燃料、淡水和食物。

冰區的

船舶操縱

進入冰區操縱

在航線上有冰山、冰群時,只要情況許可,船舶應儘量繞過冰區迂回航行,這樣較為安全有利。如冰區邊緣可見,則應儘量沿其上風側水域航行。如不得不通過冰區,應正確選擇適當的地點、時機和方法進入。

(1)適當的地點:應選于冰原的下風側,並應在舌狀突出之間的較平坦處進入。其原因是,上風側冰塊密集,積層較厚,容易損壞船體,而下風處受浪影響較小。

(2)適當的時機:應等待微風緩流或無流時進入。因為漲潮時冰易聚集、增厚;退潮時積冰碎裂,浮冰漂流快,因而對船舶不利。當湧浪較強或有5級以上橫風時則不宜進入;當冰量在6/10以上、冰厚在30cm以上時,應爭取破冰船導航。

(3)適當的方法:進入時保持船首與邊緣垂直,將抵冰緣的餘速降至最低程度(3-5kn),減小對船首柱的衝擊力,並避免首側旁板、船尾車舵受損;待船首頂住冰塊時再逐漸增加車速,分割並推開冰塊,駛向選好的航路。

冰區通行操縱

(1)根據冰量、厚度正確選擇航速。冰量較少可常速航行,冰量較多應緩速航行,冰區夜航時航速應較白天低,能見度不良時應降至維持舵效的最低航速。一般經驗,當冰量為4/10時,可維持8kn航速,冰量每增加1/10就減速1kn;在航行中應不斷變速,以減輕與沉重的大冰塊碰撞的力量。

(2)冰中用舵轉向最好少改向,改向時宜操小舵角;一次改向應避免超過30°,大角度改向宜分幾次進行。此外,倒車時必須正舵,以防冰塊碰壞舵葉,撞彎舵杆。

(3)應絕對避免接近冰山航行,及早採取繞航措施,並且要加強視覺繚望,配合雷達探測,尋找冰中通道。

(4)單憑進車力量難以破碎前方硬質冰塊而不能前進時,可先行退出而後再進車,利用船舶沖勢破冰前進。如果無法前進需要逃脫時,從原航路駛出較另選新路方便。

(5)保持連續測深與不間斷瞭望,隨時注意首尖艙及污水溝(井)的水尺變化。同時冰區航行阻力大,操縱能力下降,故應提前採取措施避讓他船,冰區航行因航向多變,尤其受流冰影響時,船位變化大,應勤測船位。

(6)冰量超過6/10以上,有破冰船居前引導時,應保持約3倍破冰船船長的距離等速跟進。距離過大不利於船舶跟進,過短則容易出現碰撞。

冰困的措施

冰困(Beset)是指船舶被困於冰中而不能動彈。

(1)全速進車交替使用左、右滿舵,待船首鬆動後再快倒車、正舵退出。若在潮汐港河道中遭冰困,可等候漲潮來臨,兩舷的冰向兩岸擴散,冰的壓力得到釋放,等船邊冰鬆動後,再倒車正舵退出。

(2)交替排灌對稱壓載水艙,使船體出現橫傾和縱傾,協助船身鬆動。但對大噸位船舶和船困於壓力冰中,因吃水變化太慢,此法難以奏效。除非通過泵出壓載水減少首吃水,使船首爬上冰層,再利用注入壓載水壓破冰層,使船體鬆動。

(3)不論是自力脫出還是等待破冰船救援,至少應保持進車以免尾後水道被冰封住凍結,以便於破冰船救援。

冰區錨泊、停泊及靠泊

注意事項

冰區錨泊

流冰對錨泊船的壓力很大,尤其是大塊流冰橫在錨鏈上或船首,既不能破碎它們,它們又不能從兩舷側流過,其後的冰塊相繼流來,愈積愈多,冰塊受風流驅動的力量之總和,均將施加於錨鏈上。因此在流冰中錨泊極易斷鏈走錨,通常冰厚超過10cm就不宜錨泊,若不得不錨泊時,則出鏈長度一般為2倍水深。即使走錨也不可松鏈,而應開車頂冰,起錨續航。錨泊於固定冰中,則無需拋錨。錨泊中,為防止錨機運轉部位凍結,應保持慢速運轉狀態。冰中錨泊時,除值錨更外,還須注意:當心假像、嚴防走錨,要通過觀察錨鏈方向及其動態來判別走錨;及時用車舵躲過大冰塊,制止錨鏈滑出。

冰區停泊

由於種種原因,如黑夜不能在冰量很大的流冰群中找到通道或破冰開道,不得不在流冰群中停泊時應注意:

(1)由於船舶與流冰冰塊漂移速度有差別,會產生船與冰之間的撞擊。為保持車舵,停泊船應以首頂流冰方向,用合適的速度插入一片碎冰組成的流冰群中,應儘量插入深一些,約1/2船長;冰況中等、功率大的船可插入約2/3船長,但切勿在大冰塊之間停泊。

(2)停泊中應不時緩速前進,將船尾車、舵附近的冰塊趕走,以保持尾部不被困住;同時也應適當地用車進退並左右用舵,以減少冰與船殼凍結在一起的機會。

(3)不論流冰群漂向何處,如附近有淺灘與暗礁,在冰中停泊的船應將船首向著海或安全的地方,以便隨時逃離。如流冰群漂向淺灘或暗礁,則應奮力退出原插入之處,另尋安全停泊處所。

臨時性停泊往往不在有固定冰的海岸上靠泊,卻可在較小些的浮冰塊上使用冰錨停泊。但必須在事前對浮冰的走向及沿線附近水深有足夠的把握,確認安全後方可進行。

拋冰錨是冰區使用的特殊系纜方式。其做法是先在冰的牢固位置處挖一淺槽,然後將一長形硬木料(0.07 x0.25 x2m3 )置於其中,套上纜繩後注水,使之與冰凍結在一起。這種系纜方式一般只系一根纜繩即可,與拋錨停船在形式上有某些相似之處,故稱之為拋冰錨。

冰區港內靠泊

港內結冰時,常因船身與碼頭間冰塊堆積而不能靠攏,此時可雇用拖船進行往返破冰和驅冰,或利用本船車葉的排出流排冰或靠堅實的船體擠壓冰塊,或利用船首以近90°角度駛近碼頭刮冰,或用碼頭蒸汽或熱水排冰等方法,驅趕碼頭邊冰塊,以便靠泊。

泊位下端有餘地

◆ ◆ ◆

可操縱船舶對準泊位下端向碼頭靠攏,並帶頭纜至泊位上端較遠的纜樁上,然後絞首纜進車外舷舵,使船首緊貼碼頭刮走碼頭旁的冰塊;當船首抵達上端位置時,若裡檔尚有少量浮冰,則可帶上前倒纜和尾纜開進車,利用排出流將碎冰排出,再靠上船尾,並帶妥尾部纜繩。

泊位下端無餘地

◆ ◆ ◆

應將船首先對準泊位上端插入,帶妥首纜和首倒纜,用進車和外舷舵,並在拖船頂推的協助下,擠壓裡舷積冰;然後再用排出流將碎冰排出。按上述方法反復進行多次,可逐漸將冰塊擠碎排盡,使船尾靠攏泊位並帶妥尾部纜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信德海事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投稿或聯繫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