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在基層做信訪|用真情換真心 搭起政府和群眾的“連心橋”

從事信訪工作16年的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信訪幹部黃淑忠, 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鎮黨委政府和群眾心心相通的“連心橋”。

為何說老黃是“連心橋”呢?

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穿梭於田間地頭

只為幫助群眾化解矛盾、挽回損失

2012年, 北京某虹鱒魚養殖中心租賃原渤海鎮沙峪村養豬場來繁殖虹鱒魚種, 2014年養殖中心從丹麥購進魚卵開始孵化。 由於養殖中心沒能及時處理排放的水, 給沙峪村村民承包的50余畝田園菜地和果樹地造成了凍害。

2015年2月, 沙峪村30餘人到鎮政府信訪, 反映問題。 渤海鎮主管領導高度重視,

責成鎮信訪辦工作人員及時處理此事, 並安排老黃牽頭負責此事。

老黃立即與村兩委幹部溝通調解方案, 趕到養殖中心負責人家中調查瞭解情況。 經瞭解, 由於擔心賠償價格談不攏, 負責人原想先放一放再解決。 老黃聽後, 立即向他講明事態的嚴重性, “咱們都應盡自己最大所能, 為咱渤海鎮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地和樹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負責人聽後, 覺得老黃講得很實在, 也很有道理, 而且老黃又親自登門來做思想工作, 於是爽快地說:“老哥您說咋辦, 我聽您的。 ”

做通了負責人的工作, 老黃匆匆趕回村裡, 按照工作方案分成6個小組, 分別逐戶走訪受損失的村民。 對損失戶的菜園和果樹進行評估, 統計賠償金額。

一個下午, 將61戶村民的受損情況全部統計完成。 還對個別認為賠償不合理的損失戶逐戶走訪, 一方面瞭解詳細情況, 一方面做好解釋疏導工作, 最終, 得到了所有損失戶的認可。 第二天, 61戶村民都滿意地領到了賠償款。

矛盾起於“三尺巷”

老黃用心來化解

查找檔案、瞭解情況

最終化解鄰里矛盾

2016年冬季的一天, 老黃加完班走出辦公室, 看到一個身影站在單位大門口, 走近一看, 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 他連忙上前把老人請到辦公室, 倒上熱茶讓老人先暖暖身子。

在和老人的攀談中得知, 老人姓李, 因孩子大了要娶媳婦翻蓋房子, 和鄰居張某就老宅基地中間的一道牆發生了糾紛, 於是連夜跑到鎮裡來信訪。 問明情況後, 老黃答應老人明天一早就親自過去幫他們解決問題,

隨後把老人送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 老黃就趕到該村與村幹部一同來到李某和張某家瞭解情況, 反復給兩家講“三尺巷”的故事, 勸導他們作為鄰居應該互相禮讓。 隨後他又趕到懷柔區檔案局查找兩家的老宅基地使用證, 連續幾天找村裡的幹部和老人瞭解情況, 並繼續給兩家做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 兩家終於達成和解。

(推薦單位:北京市信訪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