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慶保稅港區打造“三基地一體系一新城”,構建內陸開放示範視窗

辭別碩果累累的2017, 與您一起迎來充滿希望的2018, 翻開新年的畫卷, 兩江新區將書寫怎樣的新篇章呢?讓我們一起跟隨記者團的腳步, 走進保稅港區集團

水港功能區2.43平方公里, 位於寸灘, 依託寸灘港口岸功能, 致力於發揮保稅倉儲、物流、保稅商品展示交易、跨境電商、總部貿易、轉口貿易等功能, 並設立進口肉類、進口水果等指定口岸, 提升對重慶市及西南周邊地區進出口物流的聚集輻射作用, 全力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保稅港區(空港片區)

空港功能區5.94平方公里, 位於兩路, 無縫對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致力於發揮保稅加工、國際物流等功能, 吸引高端電子資訊產業落戶, 打造智慧終端機生產基地、現代國際商貿物流園等。

海關特殊監管區圍網外, 配套有28平方公里的綜合配套用地, 為產業提供綜合配套服務保障, 目前已建成43萬平方米員工宿舍,

推動綠地保稅中心以及中國摩文旅綜合配套區域建設, 以打造“智慧城市”為引領, 向著綠色開放、產城融合的國際化示範區快速邁進。

看了這麼多規劃, 您瞭解它的過去麼?保稅港區已走過10個年頭, 10年來, 這裡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舊貌換新城

空港舊貌1

空港舊貌2

空港新貌1

空港新貌2

水港舊貌1

水港舊貌2

水港新貌1

水港新貌2

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正積極打造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創新智慧終端機生產基地(國際加工中心);以“保稅+”為特點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國際貿易產業園);以“水+空+陸+公”為基礎的國際交通基地(國際物流中心)。著力構建重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體系,構建集“文化、旅遊、商貿”為一體的空港新城。

國際加工中心保稅港區自2012年以來,在空港功能區打造了高端電子資訊產業加工基地。

引入仁寶集團新投資成立的翊寶專案,加工產品從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一體機、平板電腦拓展了智慧手機、智慧穿戴等~

2011年6月,筆電巨頭仁寶集團就與重慶市政府簽約,落戶保稅港區空港筆電基地。

2016年11月,仁寶電腦智慧型裝置事業群落戶保稅港區,與此同時,仁寶集團將旗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慧穿戴生產線轉移至重慶。

2017年7月,仁寶集團在保稅港區舉行智慧電子裝備專案首次發貨儀式。這標誌著著,兩江新區智慧終端機產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項目負責人邱文光介紹,兩江新區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電子產業供應鏈,產業配套十分完善。作為重慶自貿試驗區和中新(重慶)示範專案的核心承載區,兩江新區在吸引外資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在原有的華碩、宏碁等品牌基礎上,新引進了蘋果、索尼、卡特彼勒等7個新品牌和惠普全球維修中心等新項目;

港區還率先實現智慧終端機企業從租用廠房到自建廠房,“恒業恆產”紮根重慶,逐步形成了廠房面積超60萬平方米、年產量超2000萬台(件)的加工貿易基地。

6年來累計生產以筆記型電腦為主的智慧終端機產品超1億台(件),占到全市同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累計實現產值約3400億元,由此帶動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約4889億元,約占兩江新區進出口總額的40%。

國際貿易產業園

保稅展示+體驗”

2014年10月18日,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運行,面積4.7萬平方米,僅2016年,保稅交易中心就實現銷售額23022萬元,截至2017年10月交易中心實現銷售額24000萬元。

交易中心註冊企業達110家,已有50餘家國內外企業入駐,值得一體的是,這裡彙聚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萬種進口商品。

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是對外開放的哦,喜歡買買買的小夥伴不容錯過~

交易中心正著力打造進口商品總部城,除位於兩江新區港騰路的主體場館外,交易中心還在解放碑、南坪、觀音橋設立了延展平臺未來,交易中心還將在區縣設立直銷中心讓市民實現真正的“零距離”全球購。

工作人員介紹,保稅港區正著力打造“保稅+”產業集群為特色的新興服務貿易業態,並成為新的進出口貿易增長點。這對推動重慶地區進出口商品貿易快速發展,助推兩江新區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保稅+跨境電商”

保稅港區已成功引進阿裡巴巴菜鳥、唯品會、網易考拉在內的跨境電商平臺企業32家,日包裹處理能力達15萬單,累計實現交易額超16億元,居全市同期各版塊第一。

“保稅+整車進口”

保稅港區的整車進口基本打通全產業鏈,構建起了進口汽車綜合服務平臺,累計引進整車進口企業16家,成功舉辦“2017年重慶進口汽車展覽會”。2017年,保稅港區實施整車進口超過1000輛,其中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鐵路進口比重超40%。

“保稅+總部貿易及轉口貿易”

在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重慶示範專案等重大戰略利好的推動下,保稅港區一般貿易進出口產業迎來新發展,勇創進出口貿易額佳績,2017年1-11月,累計引進的10家總部貿易企業實現貿易額70.9億元。

“保稅+融資租賃”

保稅港區正積極探索“保稅+融資租賃”,截至目前,重慶保稅港區已落戶租賃企業22家,主要為裝備製造、軌道交通、商貿物流等行業提供金融服務,近年來逐步涉及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設備、基礎設施等新型租賃行業。

國際物流中心

重慶保稅港區充分發揮保稅港區水運、空運、陸運等物流優勢,不斷完善海關監管體系,優化通關通檢流程,有效連接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鐵路運輸通道,真正實現了水空鐵公多式聯運,打造內陸地區立體口岸樞紐。

(陳力行 攝)

先後獲批設立進口肉類、進口水果、進口糧食等多個國家級指定口岸,目前累計引進40餘家企業,實現進口肉類、水果共計約8979噸,貨值共計約3871萬美元;

獲批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指定實施口岸,順利完成首次通關通檢流程,成功引進首批毛坯鑽石,打造重慶高端飾品加工產業取得初步成效。

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

重慶保稅港區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規劃面積約1.88平方公里,緊鄰江北國際機場,周邊高速公路網密集,在建的鐵路東環線途經項目地塊與長江水道相連。

該區域是“水、鐵、公、空”多式聯運的核心節點,現已成功引進美國安博、澳大利亞嘉民、新加坡普洛斯、阿裡巴巴菜鳥等綜合或自營物流貿易項目10餘個,完成佈局2平方公里的現代國際商貿物流園。

目前,嘉民、安博一期和普洛斯一期專案已全部竣工投產,吸引了國際國內知名快遞企業順豐、“三通一達”、丹麥格蘭富等數十家二次客戶入駐園區並開展運營。

預計到2020年,園區專案將全部投產運營,屆時將彙集各類物流商貿企業近100家,物業運營面積將達到100萬m2,年產值達近100億元規模,成為集現代物流、商貿、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結算中心以及配套設施為一體的國際商貿物流園區。

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沒有獲得口岸功能的時候,這些進口商品需在沿海清關後進入重慶;現在,進口肉類、水果和糧食可直接在寸灘港進行清關。

簡單點說,就是進口貨物不再需要從沿海口岸轉運,可直接運送至寸灘港開箱,完成檢驗檢疫。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損耗、保證品質,還減少了中間環節,有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口岸互聯互通

保稅港區獲得這些口岸功能後,就與西永的鐵路口岸實現互聯互通。這樣一來,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進入重慶的肉類、水果和糧食等進口商品就可以直接運送至兩江新區的保稅港區進行清關啦~保稅港區還積極拓展生鮮、食品冷鏈、醫藥冷鏈等特色項目,預計2018年建成120萬平方米倉儲物流設施。

隨著重慶物流體系的完善,未來重慶保稅港區進口的肉類、水果和糧食有望惠及周邊省市。

國際化空港新城

保稅港區將完善保稅產業集群配套,打造超大型商業產城綜合體,著力打造集加工貿易、保稅集群、人文旅遊、時尚購物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空港新城。

完善保稅產業集群配套

2015年4月:通過國家三部委的驗收,中西部地區唯一的貿易功能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貿易功能區正式啟動。除原保稅功能政策外,還疊加了國內貿易流通環節的功能。

2016年:保稅港區圍繞貿易功能區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試點政策優勢,成功引進平安空港高端汽車零部件商貿物流市場及汽車金融服務中心專案。

2017年:引進安必信•領港(重慶)現代物流產業園項目和嘉民重慶空港冷鏈及醫藥流通基地專案。

預計2020年:保稅港區空港貿易功能區將打造高端專業市場集散地,聯動國際商貿物流園優勢互補,共同打造輻射全國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

打造超大型商業產城綜合體

圍繞開放環境的打造,聚焦國際化,在空港功能區智慧終端機加工基地周邊打造43萬平方米的生活配套區,保障3.2萬人的衣食住行醫。

保稅港區引進美國三五集團在規劃、建設、商業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成熟模式,打造融合大型室內文旅、教育、醫療、休閒、居住為一體的中國摩(重慶)專案。

中國摩效果圖

江小妹打探到,這裡具備“全天候、全室內、全恒溫”等優勢,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的大型文旅項目率先啟動,計畫於今年5月正式動工,2020年投入運營。

江小妹舉個例子~中國摩(重慶)專案是以體驗式公園休閒購物中心為主題的超大型商業產城綜合體,專案將引進三五集團在美國及加拿大開發運營的世界第一摩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以及美國購物中心的成功設計及經營管理模式、配套北大教育醫療品牌、融入國際金融創新產業集群,打造中國一流及世界水準的中國摩,這個專案包含公園購物中心、遊樂園(室內版“迪士尼”)、寫字樓、五星級酒店、服務式公寓、住宅、商業、餐飲、娛樂、學校、醫療配套等,滿足人們業餘文化生活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繁榮發展。

聯合美國醫療聯盟(PHI)打造的國內一流的國際化綜合醫療機構。

國際化醫院是項目總用地面積52.2畝,新建建築面積14.3萬平方米,醫院硬體設施達到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專案實施後,新增床位700張,建成醫養公寓1094套。

依託重慶市巴蜀中學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先進的辦學理念,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一流的國際教育品牌。

巴蜀常春藤學校專案占地199.8畝左右,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左右,擬打造小、初、高一體化的高標準中式特色國際學校,預計共設150班,在校學生約4350人。

構建國際化商業集群

水港功能區利用自貿區、中新互聯互通、貿易多元化試點、保稅港區四大功能平臺及政策,充分發揮保稅港區在自貿區的核心作用,鑄造重慶高端城市名片。

曾勇 攝

綠地保稅中心、普泰廣場、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汽博中心、宜家、奧特萊斯等商業業態及資源創造性地整合為一體化綜合商業集群,優化完善區域內現有基礎設施。

效仿新加坡空中連廊結構,新建交通基礎設施“串連”區域內各大型綜合體,力爭打造為業態錯位發展、凸顯區域特色,集購物、旅遊、餐飲、商務、文化、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空間。

與空港積極聯動,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新路徑,實現“以城促產,以產興城”。

片區擁有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和完善的商務配套:項目周邊共有13條公交線路通往全城各地,以及已經通車的軌道交通3號線(金童路站),和正在修建中的軌道交通4號線(寸灘站)、軌道交通9號線(保稅港站)。

項目東側為保稅港區的水港,目前規劃3A級的旅遊港,未來將打造成遊輪港碼頭;

項目南側有公車樞紐站,已有十條線路可以通往全城各地;

項目西側就是國際性的四大賣場,倉儲式家居商城“宜家”、國內外名品折扣商城“奧特萊斯”、德國零售批發超市“麥德龍”、千億汽車產業集群的汽博中心;

項目北側為保稅商品展示中心目前已經投入運行。

未來,保稅港區將形成“以產興城、以城養產”的產城融合協調發展新格局,探索規劃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開展區域城市設計工作,彰顯國際化現代都市新區山水特色和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和環境品質,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生態、現代智慧、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國際化現代都市新區”。

根據寸灘港轉型、果園港承接寸灘功能、兩江新區打造自貿商圈等部署,結合保稅港區實際,將水港片區打造成以郵輪旅遊、文化休閒、保稅服務貿易、商務辦公、品質生活度假區為主的西部自由貿易先行示範區,含有重慶自貿元素的“國際商貿中心”,形成兩江城市新標杆。

以開放的思維促改革

2017年12月1日,在借鑒上海外高橋經營模式的基礎上,保稅港區集團聯合兩江投資集團、兩江產業集團和兩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下屬子基金,以發起方式組建重慶保稅港區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45億元。

保稅港區股份有限公司將充分利用自貿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貿易多元化試點、保稅港區等重要平臺及政策優勢,圍繞保稅港區運營管理者、園區綜合服務者、國際貿易物流綜合服務商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加快朝著最終上市的目標邁進。

立足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重慶保稅港區以“上規模、謀品質、防風險、強隊伍”為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用好用活功能政策,千方百計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圍繞大宗商品領域,保存量、促增量。與大型國有企業和優質民營企業洽談貿易深入合作,開拓創新,做大業務規模,提升盈利能力。加大學習力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高團隊專業素養。

同時,堅持以資產經營管理為穩定收入的重要保障。扎實推進資產經營管理,緊緊依託現有載體資源,立足市場、創新思路,加大市場業務拓展力度,努力提高資產收益率,同時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嚴格管控資產運營成本,確保資產經營利潤最大化。

全面績效考核

保稅港區將公司經營發展的戰略思路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指標體系,推動各項工作高品質完成。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考核,提高業務管理水準。按照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要求,加強資金運營管理,分層次、抓重點的統籌安排資金使用。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對標市場化業務需求建立專業團隊,面對市場開創建設發展新局面。

“正人新益”的企業文化

2018年適逢保稅港區成立十周年,近十年來,保稅港區從“教育先導,精神統領”“開展活動,影響員工”兩大方面,通過把黨建工作、重點工作、廉政建設、安全工作、企業道德等納入各種活動之中等一系列措施,在建設企業文化、樹立企業精神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同時也正是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體員工認同並遵循保稅港區的使命、願景精神和價值觀,做到“年初有計劃,定期有活動,活動有佈置,活動後有成效”,全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企業、幹部、職工日益凸顯持續釋放出:團結、奉獻、正風、守紀、健康、向善的正能量

未來,保稅港區將堅持市場化導向,以提高主業集中度、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一度兩力"標準,進一步明確各子公司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培育核心業務,強化市場化經營管理能力,促進股份制公司做大做強。

水港舊貌2

水港新貌1

水港新貌2

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正積極打造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創新智慧終端機生產基地(國際加工中心);以“保稅+”為特點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國際貿易產業園);以“水+空+陸+公”為基礎的國際交通基地(國際物流中心)。著力構建重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體系,構建集“文化、旅遊、商貿”為一體的空港新城。

國際加工中心保稅港區自2012年以來,在空港功能區打造了高端電子資訊產業加工基地。

引入仁寶集團新投資成立的翊寶專案,加工產品從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一體機、平板電腦拓展了智慧手機、智慧穿戴等~

2011年6月,筆電巨頭仁寶集團就與重慶市政府簽約,落戶保稅港區空港筆電基地。

2016年11月,仁寶電腦智慧型裝置事業群落戶保稅港區,與此同時,仁寶集團將旗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慧穿戴生產線轉移至重慶。

2017年7月,仁寶集團在保稅港區舉行智慧電子裝備專案首次發貨儀式。這標誌著著,兩江新區智慧終端機產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項目負責人邱文光介紹,兩江新區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電子產業供應鏈,產業配套十分完善。作為重慶自貿試驗區和中新(重慶)示範專案的核心承載區,兩江新區在吸引外資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在原有的華碩、宏碁等品牌基礎上,新引進了蘋果、索尼、卡特彼勒等7個新品牌和惠普全球維修中心等新項目;

港區還率先實現智慧終端機企業從租用廠房到自建廠房,“恒業恆產”紮根重慶,逐步形成了廠房面積超60萬平方米、年產量超2000萬台(件)的加工貿易基地。

6年來累計生產以筆記型電腦為主的智慧終端機產品超1億台(件),占到全市同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累計實現產值約3400億元,由此帶動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約4889億元,約占兩江新區進出口總額的40%。

國際貿易產業園

保稅展示+體驗”

2014年10月18日,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運行,面積4.7萬平方米,僅2016年,保稅交易中心就實現銷售額23022萬元,截至2017年10月交易中心實現銷售額24000萬元。

交易中心註冊企業達110家,已有50餘家國內外企業入駐,值得一體的是,這裡彙聚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萬種進口商品。

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是對外開放的哦,喜歡買買買的小夥伴不容錯過~

交易中心正著力打造進口商品總部城,除位於兩江新區港騰路的主體場館外,交易中心還在解放碑、南坪、觀音橋設立了延展平臺未來,交易中心還將在區縣設立直銷中心讓市民實現真正的“零距離”全球購。

工作人員介紹,保稅港區正著力打造“保稅+”產業集群為特色的新興服務貿易業態,並成為新的進出口貿易增長點。這對推動重慶地區進出口商品貿易快速發展,助推兩江新區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保稅+跨境電商”

保稅港區已成功引進阿裡巴巴菜鳥、唯品會、網易考拉在內的跨境電商平臺企業32家,日包裹處理能力達15萬單,累計實現交易額超16億元,居全市同期各版塊第一。

“保稅+整車進口”

保稅港區的整車進口基本打通全產業鏈,構建起了進口汽車綜合服務平臺,累計引進整車進口企業16家,成功舉辦“2017年重慶進口汽車展覽會”。2017年,保稅港區實施整車進口超過1000輛,其中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鐵路進口比重超40%。

“保稅+總部貿易及轉口貿易”

在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重慶示範專案等重大戰略利好的推動下,保稅港區一般貿易進出口產業迎來新發展,勇創進出口貿易額佳績,2017年1-11月,累計引進的10家總部貿易企業實現貿易額70.9億元。

“保稅+融資租賃”

保稅港區正積極探索“保稅+融資租賃”,截至目前,重慶保稅港區已落戶租賃企業22家,主要為裝備製造、軌道交通、商貿物流等行業提供金融服務,近年來逐步涉及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設備、基礎設施等新型租賃行業。

國際物流中心

重慶保稅港區充分發揮保稅港區水運、空運、陸運等物流優勢,不斷完善海關監管體系,優化通關通檢流程,有效連接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鐵路運輸通道,真正實現了水空鐵公多式聯運,打造內陸地區立體口岸樞紐。

(陳力行 攝)

先後獲批設立進口肉類、進口水果、進口糧食等多個國家級指定口岸,目前累計引進40餘家企業,實現進口肉類、水果共計約8979噸,貨值共計約3871萬美元;

獲批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指定實施口岸,順利完成首次通關通檢流程,成功引進首批毛坯鑽石,打造重慶高端飾品加工產業取得初步成效。

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

重慶保稅港區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規劃面積約1.88平方公里,緊鄰江北國際機場,周邊高速公路網密集,在建的鐵路東環線途經項目地塊與長江水道相連。

該區域是“水、鐵、公、空”多式聯運的核心節點,現已成功引進美國安博、澳大利亞嘉民、新加坡普洛斯、阿裡巴巴菜鳥等綜合或自營物流貿易項目10餘個,完成佈局2平方公里的現代國際商貿物流園。

目前,嘉民、安博一期和普洛斯一期專案已全部竣工投產,吸引了國際國內知名快遞企業順豐、“三通一達”、丹麥格蘭富等數十家二次客戶入駐園區並開展運營。

預計到2020年,園區專案將全部投產運營,屆時將彙集各類物流商貿企業近100家,物業運營面積將達到100萬m2,年產值達近100億元規模,成為集現代物流、商貿、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結算中心以及配套設施為一體的國際商貿物流園區。

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沒有獲得口岸功能的時候,這些進口商品需在沿海清關後進入重慶;現在,進口肉類、水果和糧食可直接在寸灘港進行清關。

簡單點說,就是進口貨物不再需要從沿海口岸轉運,可直接運送至寸灘港開箱,完成檢驗檢疫。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損耗、保證品質,還減少了中間環節,有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口岸互聯互通

保稅港區獲得這些口岸功能後,就與西永的鐵路口岸實現互聯互通。這樣一來,通過中歐班列(重慶)進入重慶的肉類、水果和糧食等進口商品就可以直接運送至兩江新區的保稅港區進行清關啦~保稅港區還積極拓展生鮮、食品冷鏈、醫藥冷鏈等特色項目,預計2018年建成120萬平方米倉儲物流設施。

隨著重慶物流體系的完善,未來重慶保稅港區進口的肉類、水果和糧食有望惠及周邊省市。

國際化空港新城

保稅港區將完善保稅產業集群配套,打造超大型商業產城綜合體,著力打造集加工貿易、保稅集群、人文旅遊、時尚購物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空港新城。

完善保稅產業集群配套

2015年4月:通過國家三部委的驗收,中西部地區唯一的貿易功能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貿易功能區正式啟動。除原保稅功能政策外,還疊加了國內貿易流通環節的功能。

2016年:保稅港區圍繞貿易功能區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試點政策優勢,成功引進平安空港高端汽車零部件商貿物流市場及汽車金融服務中心專案。

2017年:引進安必信•領港(重慶)現代物流產業園項目和嘉民重慶空港冷鏈及醫藥流通基地專案。

預計2020年:保稅港區空港貿易功能區將打造高端專業市場集散地,聯動國際商貿物流園優勢互補,共同打造輻射全國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

打造超大型商業產城綜合體

圍繞開放環境的打造,聚焦國際化,在空港功能區智慧終端機加工基地周邊打造43萬平方米的生活配套區,保障3.2萬人的衣食住行醫。

保稅港區引進美國三五集團在規劃、建設、商業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成熟模式,打造融合大型室內文旅、教育、醫療、休閒、居住為一體的中國摩(重慶)專案。

中國摩效果圖

江小妹打探到,這裡具備“全天候、全室內、全恒溫”等優勢,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的大型文旅項目率先啟動,計畫於今年5月正式動工,2020年投入運營。

江小妹舉個例子~中國摩(重慶)專案是以體驗式公園休閒購物中心為主題的超大型商業產城綜合體,專案將引進三五集團在美國及加拿大開發運營的世界第一摩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以及美國購物中心的成功設計及經營管理模式、配套北大教育醫療品牌、融入國際金融創新產業集群,打造中國一流及世界水準的中國摩,這個專案包含公園購物中心、遊樂園(室內版“迪士尼”)、寫字樓、五星級酒店、服務式公寓、住宅、商業、餐飲、娛樂、學校、醫療配套等,滿足人們業餘文化生活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繁榮發展。

聯合美國醫療聯盟(PHI)打造的國內一流的國際化綜合醫療機構。

國際化醫院是項目總用地面積52.2畝,新建建築面積14.3萬平方米,醫院硬體設施達到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專案實施後,新增床位700張,建成醫養公寓1094套。

依託重慶市巴蜀中學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先進的辦學理念,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一流的國際教育品牌。

巴蜀常春藤學校專案占地199.8畝左右,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左右,擬打造小、初、高一體化的高標準中式特色國際學校,預計共設150班,在校學生約4350人。

構建國際化商業集群

水港功能區利用自貿區、中新互聯互通、貿易多元化試點、保稅港區四大功能平臺及政策,充分發揮保稅港區在自貿區的核心作用,鑄造重慶高端城市名片。

曾勇 攝

綠地保稅中心、普泰廣場、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汽博中心、宜家、奧特萊斯等商業業態及資源創造性地整合為一體化綜合商業集群,優化完善區域內現有基礎設施。

效仿新加坡空中連廊結構,新建交通基礎設施“串連”區域內各大型綜合體,力爭打造為業態錯位發展、凸顯區域特色,集購物、旅遊、餐飲、商務、文化、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空間。

與空港積極聯動,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新路徑,實現“以城促產,以產興城”。

片區擁有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和完善的商務配套:項目周邊共有13條公交線路通往全城各地,以及已經通車的軌道交通3號線(金童路站),和正在修建中的軌道交通4號線(寸灘站)、軌道交通9號線(保稅港站)。

項目東側為保稅港區的水港,目前規劃3A級的旅遊港,未來將打造成遊輪港碼頭;

項目南側有公車樞紐站,已有十條線路可以通往全城各地;

項目西側就是國際性的四大賣場,倉儲式家居商城“宜家”、國內外名品折扣商城“奧特萊斯”、德國零售批發超市“麥德龍”、千億汽車產業集群的汽博中心;

項目北側為保稅商品展示中心目前已經投入運行。

未來,保稅港區將形成“以產興城、以城養產”的產城融合協調發展新格局,探索規劃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開展區域城市設計工作,彰顯國際化現代都市新區山水特色和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和環境品質,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生態、現代智慧、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國際化現代都市新區”。

根據寸灘港轉型、果園港承接寸灘功能、兩江新區打造自貿商圈等部署,結合保稅港區實際,將水港片區打造成以郵輪旅遊、文化休閒、保稅服務貿易、商務辦公、品質生活度假區為主的西部自由貿易先行示範區,含有重慶自貿元素的“國際商貿中心”,形成兩江城市新標杆。

以開放的思維促改革

2017年12月1日,在借鑒上海外高橋經營模式的基礎上,保稅港區集團聯合兩江投資集團、兩江產業集團和兩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下屬子基金,以發起方式組建重慶保稅港區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45億元。

保稅港區股份有限公司將充分利用自貿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貿易多元化試點、保稅港區等重要平臺及政策優勢,圍繞保稅港區運營管理者、園區綜合服務者、國際貿易物流綜合服務商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加快朝著最終上市的目標邁進。

立足市場化的改革方向

重慶保稅港區以“上規模、謀品質、防風險、強隊伍”為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用好用活功能政策,千方百計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圍繞大宗商品領域,保存量、促增量。與大型國有企業和優質民營企業洽談貿易深入合作,開拓創新,做大業務規模,提升盈利能力。加大學習力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高團隊專業素養。

同時,堅持以資產經營管理為穩定收入的重要保障。扎實推進資產經營管理,緊緊依託現有載體資源,立足市場、創新思路,加大市場業務拓展力度,努力提高資產收益率,同時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嚴格管控資產運營成本,確保資產經營利潤最大化。

全面績效考核

保稅港區將公司經營發展的戰略思路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指標體系,推動各項工作高品質完成。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考核,提高業務管理水準。按照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要求,加強資金運營管理,分層次、抓重點的統籌安排資金使用。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對標市場化業務需求建立專業團隊,面對市場開創建設發展新局面。

“正人新益”的企業文化

2018年適逢保稅港區成立十周年,近十年來,保稅港區從“教育先導,精神統領”“開展活動,影響員工”兩大方面,通過把黨建工作、重點工作、廉政建設、安全工作、企業道德等納入各種活動之中等一系列措施,在建設企業文化、樹立企業精神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同時也正是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體員工認同並遵循保稅港區的使命、願景精神和價值觀,做到“年初有計劃,定期有活動,活動有佈置,活動後有成效”,全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企業、幹部、職工日益凸顯持續釋放出:團結、奉獻、正風、守紀、健康、向善的正能量

未來,保稅港區將堅持市場化導向,以提高主業集中度、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一度兩力"標準,進一步明確各子公司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培育核心業務,強化市場化經營管理能力,促進股份制公司做大做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