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土地流轉的三道坎怎麼邁?

編者按:隨著全國各地土地流轉規模的擴大, 土地流轉的形式也在不斷創新。 當土地遇上互聯網, 以土地流轉為主的協力廠商平臺通過提供土地流轉資訊服務、土地流轉交易服務、土地金融及借貸服務等線上線下服務, 給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提供了方便。 這一模式讓我們見識到了互聯網下的資訊時代土地開發的多種可能——

本報記者陳藝嬌

近幾年, 農村產權交易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成為大勢所趨, 土地流轉成了互聯網時代升溫最快、前景最為廣闊的熱點之一。 然而, 走得快並不意味著走得長遠,

農地流轉O2O模式發展至今也遇到了瓶頸。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無限機遇與挑戰, 眾多創業平臺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局勢下站穩腳跟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是個值得反思的課題。

近日, 記者採訪了全國互聯網+土地流轉行業最早一批從業者之一的神州土地資訊技術有限公司CEO張傑, 為我們揭開了互聯網土地流轉那些“看起來很美”的表像背後, 企業需要邁過的三道坎。

解決資訊瓶頸佈局產權交易中心+經紀人體系

截至目前, 神州土地成交面積962萬畝, 交易量6.4萬筆, 線上的會員數量卻只有2.3萬餘人。 談及這組看起來並不協調的資料, 張傑告訴記者:“我們的資訊全部來自與政府合作共建的產權交易中心。 我們不追求線上龐大的資料量,

但是保障收集來的每一條資訊都是真實的。 ”張傑說。

針對資訊源的真實性訴求, 神州土地與全國200多個縣級地方政府合作, 以投入資金、技術的方式共建當地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 進而為政府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包括交易中心的建設、軟體系統以及人員培訓等。

一般的產權交易服務站最多搭建到鄉鎮一級, 但具體的地塊資訊都在村裡, 如何解決地塊資訊收集的問題呢?

為了盤活經紀人資源, 神州土地建立了一套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經紀人提供有效資訊後, 神州土地將以積分或貨幣的形式給予鼓勵。 由於經紀人本身就是新型經營主體, 通過對其提供培訓服務, 產前、產中、產後的農資及社會化服務,

神州土地用多種方式盤活了經紀人資源, 進而掌握了一手資訊, 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當地資源。

截至目前, 神州土地已經有2萬多個活躍的經紀人, 每個縣至少能保證配有100~200名。 “如果沒有這些經紀人, 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很難做起來。 ”張傑說。

解決盈利瓶頸探索社會化服務+經營權抵押貸款

近些年, 不少投身於互聯網+土地流轉的創業人、投資人鎩羽而歸, 究其原因, 是沒有找到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盈利點。

由於土地流轉前期流程中, 交易鑒證、簽訂協定等環節一般都是非盈利性質的。 因而神州土地將盈利點放在了流轉完成後, 所能提供的一系列社會化服務專案上。 據張傑介紹, 神州土地通過三個途徑實現盈利:首先,

通過線上發佈資訊、線下撮合交易的方式匹配供需雙方, 收取一部分仲介費用, 幫助農民解決“地”的問題;其二, 通過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等一系列社會化服務實現盈利, 説明農民解決一系列“產銷”問題。 “以產前農資服務為例, 目前我們能夠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農資的統購統銷。 由我們直接和農資廠家談合作, 我們的客戶一筆能省下好幾萬塊, 我們也能從中抽取利潤。 ”張傑說。 除此之外, 神州土地還通過“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的模式開闢了農業金融服務業務領域, 其核心業務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盈利管道之一。

“目前, 只有經營權證書, 銀行是不敢放款的, 因為它解決不了風險的問題,

一旦出現壞賬, 抵押物的處置將成為一個瓶頸。 而我們產權交易中心的二次流轉業務正好可以有效破解這個問題。 ”張傑告訴記者, 在神州土地線上的資產處置頻道, 農戶拿著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 除政府設立一部分擔保金外, 神州土地也會出10%左右的金額作為擔保, 實現政企銀三方共擔風險。 有的項目還會提前做預流轉, 把風險處置放在前面。

一旦出現風險, 經紀人會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合適的需求方。 “因為被處置的土地租金一般低於實際價值, 所以其他經營者都會搶著要, 我們還要通過競價的方式對二次流轉物件進行篩選, 選擇出價最高者進行處置, 能夠很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張傑說。

解決資金瓶頸謀求國家專項補貼+企業融資

神州土地發展至今,摸索出了一條在互聯網背景下謀求生存,實現可持續運營的發展模式:“我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今年中央一號檔,核心內容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農產品品質水準,讓老百姓都致富。但具體如何去做,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張傑坦言。

無論對於土地流轉行業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資金問題是繞不開的。據張傑介紹,各地方產權交易中心的資金來源大部分依靠地方財政支撐,然而國家目前沒有針對交易中心建設以及運行方面的補貼。原則上,土地確權的目的就是進行流轉交易等成果應用,到2018年確權正式完成的時候,所有縣級產權交易中心都應該建起來了,因而國家應該拿出一部分資金,針對產權交易中心的建設和運行補貼地方財政。

除此之外,企業自身發展也面臨著資金難題,如何高效實現融資成為行業內企業面臨的難題。

“近幾年,在互聯網+農業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一些創業者的動機並不是如何把項目做成,而是通過資本運作,引起投資者關注,進而讓自己快速套現。目前這個現象還比較普遍。”張傑說,“未來,做互聯網+土地流轉的平臺會越來越多,更新淘汰也會越來越快。農業並不是一個實現短期利潤的產業,搭乘上互聯網快車的農地流轉服務更要深植農業基因,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去。”

解決資金瓶頸謀求國家專項補貼+企業融資

神州土地發展至今,摸索出了一條在互聯網背景下謀求生存,實現可持續運營的發展模式:“我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今年中央一號檔,核心內容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農產品品質水準,讓老百姓都致富。但具體如何去做,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張傑坦言。

無論對於土地流轉行業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資金問題是繞不開的。據張傑介紹,各地方產權交易中心的資金來源大部分依靠地方財政支撐,然而國家目前沒有針對交易中心建設以及運行方面的補貼。原則上,土地確權的目的就是進行流轉交易等成果應用,到2018年確權正式完成的時候,所有縣級產權交易中心都應該建起來了,因而國家應該拿出一部分資金,針對產權交易中心的建設和運行補貼地方財政。

除此之外,企業自身發展也面臨著資金難題,如何高效實現融資成為行業內企業面臨的難題。

“近幾年,在互聯網+農業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一些創業者的動機並不是如何把項目做成,而是通過資本運作,引起投資者關注,進而讓自己快速套現。目前這個現象還比較普遍。”張傑說,“未來,做互聯網+土地流轉的平臺會越來越多,更新淘汰也會越來越快。農業並不是一個實現短期利潤的產業,搭乘上互聯網快車的農地流轉服務更要深植農業基因,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