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濟南全面啟動小清河複航工程 “水上巴士” 啥時候開通?

當前機動車數量激增, 濟南市停車矛盾日趨突出, 停車難、亂停車成了老百姓最頭疼的事。 10日, 濟南市人大代表, 濟南停車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白冰接受採訪時表示, 濟南市靜態交通智慧停車平臺正在招標, 預計下半年上線, 屆時停車資源能實現共用。 同時新建公益性停車場正在佈局, 今後將逐步減少路邊臨時停車, 推進車輛“退路入庫”。

開通小清河“水上巴士”

隨著小清河城區段的通航, 白冰建議要把小清河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利用現有船隻碼頭開通水上巴士, 開闢濟南市東西方向水上航線,

既可觀光遊覽, 又可經水路分流路面交通壓力, 緩解交通擁堵。

2017年濟南將全面啟動小清河複航工程,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 此前, 負責小清河複航專案前期規劃的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丁七成接受採訪時介紹,小清河通航後,“河道加寬,遊船也可以走貨運航道,以後濟南人出行還可以走水路”。

路邊臨時停車逐步減少

截至去年12月, 濟南市區汽車保有量已達118.6萬輛, 停車泊位缺口54.9萬個。 這意味著, 每兩輛汽車中, 就有一輛面臨找不到車位的痛苦。 白冰建議, 加快建設以政府定價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公共停車場(泊位), 政府引導給予資金補貼、土地劃撥等政策支持, 讓市民有地方停且停得起, 解決停車剛需。

“停車場建設現在我們正在佈局, 現在各個區分公司正在摸底, 第一輪的底已經摸出來了。 ”白冰說。 隨著新停車場建設, 停車場泊位增加, 下一步將積極推進車輛退路入庫, 大幅度的減少周邊道路臨時停車泊位, 直至取消;短時間內不能取消的,

鼓勵即停即走。

未來停車場將建在哪些地方呢?白冰建議“拆違拆臨”拆出來的空地, 如高架橋下、鋼結構廠房等違建拆除處, 在不影響“見綠透綠”的前提下, 建設以政府定價為主導的公益性公共停車場(泊位)。 還可以利用老舊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自有用地以及邊角餘料的閒散用地等, 上天入地、見縫插針, 分批次進行智慧立體停車設施建設, 解決老舊社區停車難問題。

白冰建議, 對城區公交首末站進行地上停車樓或地下停車場改造;新區規劃公交首末站, 結合社會停車、換乘進行綜合建設, 實現土地複合利用。 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情況下, 利用學校操場建設地下停車庫或周邊空地建設立體停車場。 結合濟南市整治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學校名單,

分期分批進行智慧立體停車設施建設。

共用汽車有望進濟南

今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新建住宅配建的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建設安裝條件”, 白冰建議, 在停車場的建設過程中, 兼顧考慮配建充電樁, 並且將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引入濟南, 在人流量大的商圈、旅遊景點和交通樞紐場站推廣新能源汽車租賃, 便捷綠色出行。

“現在我們正在和幾個充電樁公司進行前期商討, 準備招標。 爭取下半年落地幾家分時租賃清潔能源汽車。 ”白冰說, 濟南有一部分人群正處在“想買車又在猶豫”的階段, 他們一般是週一到週五乘坐公車或班車上班,

週末想開車外出遊玩, 如果共用汽車引入濟南, 週末開著共用汽車, 也減少了購車數量, 到濟南來旅遊的人也可以辦理。

白冰表示, 根據市民的出行量和需求, 初步意向以東西走向為主, “現在正在選址, 到時我們會和專門的運營公司合作, 為濟南的公共出行增加一種選擇”。

車位共用平臺下半年上線

“濟南市靜態交通智慧停車平臺現在正在招標, 預計下半年能用上, 這樣所有停車資源都可以共用了, 你家裡的停車位也可以掛出去, 手機下個APP, 就能找車位。 ”白冰說, 停車集團計畫推出一個停車地圖——濟南市靜態交通智慧停車平臺, 給城市停車織一張網, 減少找車位帶來的盲目行駛, 輔助動態交通的疏導。

為了使智慧停車平臺的資料精准, 停車集團還計畫對接入平臺的停車位元增設相關的停車設備,能遠端顯示車位元使用情況,同時設立誘導裝置,減少尋找時間。平臺建成後,不僅能運用大資料提供停車服務,還能通過大資料分析哪裡的停車位元稀缺,進而引導停車場的選址。

白冰表示,靜態交通智慧停車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不僅有臨時停車泊位和未來新建的公共停車場泊位,還鼓勵企事業單位的停車場、其他社會停車場、一些社區用戶的停車位接入,實現共用。

記者 楊璐 王健 編輯 彭茜

停車集團還計畫對接入平臺的停車位元增設相關的停車設備,能遠端顯示車位元使用情況,同時設立誘導裝置,減少尋找時間。平臺建成後,不僅能運用大資料提供停車服務,還能通過大資料分析哪裡的停車位元稀缺,進而引導停車場的選址。

白冰表示,靜態交通智慧停車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不僅有臨時停車泊位和未來新建的公共停車場泊位,還鼓勵企事業單位的停車場、其他社會停車場、一些社區用戶的停車位接入,實現共用。

記者 楊璐 王健 編輯 彭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