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黔西南日報》版面日日新 “芳華”依舊 讀者齊點贊

小編的話

我們為改版所做的一切工作, 都是為了讓您的閱讀更方便、更舒適。

在過去的不斷學習和借鑒中, 我們挖掘自身辦報特色並將其突出。 報紙版面升級是一方面工作, 另一方面也對欄目設置進行了優化。

我們將爭取在新的一年以新的風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內容緊跟時代、強化自身特色。

2018年, 新刊如期出版, 與舊刊對比, 讀者的肯定, 讓我們對辦報充滿信心……

對於改版, 他們這樣說......

眼界決定格局, 眼界愈廣, 格局愈大。 近來閱讀新版的2018年《黔西南日報》, 筆者不由得眼前一亮。

1月1日、2日、3日的版面, 除保持傳統要聞、綜合、視覺週刊、人生百味外,

又出現了新的“文化符號”。 例如“文化副刊”“天天副刊·盤江潮”“天天副刊·連載”等。

首先是頭版, 有了悄然變化, 增設了“報眼”。 報眼意為報紙的眼睛, 版面雖不大, 卻讓整個版面生髮了活力。 綜合版刊發的特寫頗顯生動, 去除了以往平鋪直敘的“呆板”狀態。 特別值得稱讚的還是“文化副刊”和“天天副刊”, 這一欄目, 使文化更加系統化, 極大提升了文化品位。

顯而易見, “文化副刊”和“天天副刊”兩個欄目, 是從以往的“百姓文史”“百姓旅遊”“人生百味”“悅讀連載”“盤江潮”等幾個欄目改版而成。 因為文史、旅遊、悅讀都包含于文化, 所以“文化副刊”這一改就擴大了內涵, 延伸了文化外延。 而之前的“盤江潮”副刊雖為“老品牌”,

但總的品質不算太高, 形不成“潮”流的引領, 現在改成“天天副刊·盤江潮”“天天副刊·連載”“天天副刊·人生百味”感覺版式流暢, 增加了文化含量、厚重和樸實。 另外, “視覺週刊”也較以往富有視覺衝擊力和飽滿的層次感, 仿佛讓人在“山重水複”之中, 突然又感受到了“柳暗花明”的境界。 這恰好凸顯出了“視覺”的張力。

總之, 《黔西南日報》愈改愈見緊湊連貫, 格局恢宏大氣, 讓人感到在新穎別致中包含有古拙端莊之美!

商湯王有句名言:“苟日新日日新”, 希望《黔西南日報》愈辦愈好!或《黔西南日報》的《盤江潮》上發表作品, 但兩塊陣地用稿量有限, 用稿面窄, 很多有文字功底, 有培養潛力的作者幼苗沒有得到培育。

新版

“芳華”依舊 感恩相伴 —— 寫在《黔西南日報》改版之際

張 盛

2017年就這樣過去了, 在過去的一年, 你我也許遭遇了很多不開心的事情、也許受了不少的委屈和冷漠,

但其實想想, 總會有一些溫暖與我們不期而遇, 帶給你我最單純和最真切的感動, 歲月嬗變, 在時間的長河中, 我遇到了它——《黔西南日報》。

我是一名90後。 社會對90後所貼的那些標籤我身上也有, 但可能是因為我剛好踩在90後的線上, 所以我的身上也有一些90後所沒有的東西。 在新媒體高速運轉的時代, 報紙對我們來說好像只是塵封在記憶中的一個詞彙, 如果能偶爾去翻翻那簡直就是奇跡, 但如果能每天堅持閱讀報紙, 那就是奇跡中的奇跡了。 而我, 就是奇跡中的奇跡吧, 每天翻閱流覽《黔西南日報》的習慣已經堅持6年了。 這份習慣的養成源於一個人——我88歲高齡的爺爺。

我的爺爺, 1930年生, 中共黨員。 一位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老者, 至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每天的節奏就是中央台《新聞聯播》、貴州衛視《新聞聯播》、黔西南電視臺《新聞聯播》,餘下的時間就是《黔西南日報》的陪伴。

2012年8月,我參加工作,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我問爺爺想要一份什麼禮物,他給我的答案就是訂一份《黔西南日報》。我當時驚訝於怎麼會是這樣的一份禮物,我更好奇為什麼選擇這樣一份報紙。所以,因為我的爺爺,我遇到了《黔西南日報》,也在這份報紙中找到了和爺爺每天最好的交流契合點。起初,我只是給他訂報紙,偶爾翻翻答他幾句話;後來,我慢慢地養成了和他一樣的閱讀習慣,甚至也做起了簡報、做起了筆記,而這一轉眼6年過去了。期間我們共同經歷和見證了這份報紙的蛻變與成長,更在這樣的一份報紙中見證並感受著黔西南的變遷與發展,以及這背後金州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溫度與力量。

2018年1月1日,當我把一份新鮮出爐的全新改版的《黔西南日報》遞到爺爺面前時,我可以感受到一個近90歲的老者眼中閃現的光芒。“更厚重了”,爺爺就說了這麼四個字,但卻讓我覺得意味深長和感慨萬千。

一路記錄,一路感動。在水墨金州黔西南的這片土地上,作為一名讀者,更貼近的說應該是作為一名《黔西南日報》的用戶,我很感謝,感謝它所講述的每一個金州老百姓的故事,讓我覺得有夢就該追、有路就要闖;感謝它所傳遞的每一種精神和每一股能量,讓我覺得腳下路寬廣、未來路更長;更要感謝它成了我和爺爺之間的一條紐帶,一起見證時代變遷、歲月更迭。

初心猶熱,《黔西南日報》為新聞而來的夢想更加堅定。2018,陽光依舊會拍打在臉上,我也始終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歲月曾著風雨,更待繁花滿樹,願《黔西南日報》“芳華”依舊,帶著一份力量牽引著我們,擁抱新時代,再啟新征程。

至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每天的節奏就是中央台《新聞聯播》、貴州衛視《新聞聯播》、黔西南電視臺《新聞聯播》,餘下的時間就是《黔西南日報》的陪伴。

2012年8月,我參加工作,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我問爺爺想要一份什麼禮物,他給我的答案就是訂一份《黔西南日報》。我當時驚訝於怎麼會是這樣的一份禮物,我更好奇為什麼選擇這樣一份報紙。所以,因為我的爺爺,我遇到了《黔西南日報》,也在這份報紙中找到了和爺爺每天最好的交流契合點。起初,我只是給他訂報紙,偶爾翻翻答他幾句話;後來,我慢慢地養成了和他一樣的閱讀習慣,甚至也做起了簡報、做起了筆記,而這一轉眼6年過去了。期間我們共同經歷和見證了這份報紙的蛻變與成長,更在這樣的一份報紙中見證並感受著黔西南的變遷與發展,以及這背後金州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溫度與力量。

2018年1月1日,當我把一份新鮮出爐的全新改版的《黔西南日報》遞到爺爺面前時,我可以感受到一個近90歲的老者眼中閃現的光芒。“更厚重了”,爺爺就說了這麼四個字,但卻讓我覺得意味深長和感慨萬千。

一路記錄,一路感動。在水墨金州黔西南的這片土地上,作為一名讀者,更貼近的說應該是作為一名《黔西南日報》的用戶,我很感謝,感謝它所講述的每一個金州老百姓的故事,讓我覺得有夢就該追、有路就要闖;感謝它所傳遞的每一種精神和每一股能量,讓我覺得腳下路寬廣、未來路更長;更要感謝它成了我和爺爺之間的一條紐帶,一起見證時代變遷、歲月更迭。

初心猶熱,《黔西南日報》為新聞而來的夢想更加堅定。2018,陽光依舊會拍打在臉上,我也始終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歲月曾著風雨,更待繁花滿樹,願《黔西南日報》“芳華”依舊,帶著一份力量牽引著我們,擁抱新時代,再啟新征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